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美之墓     
2005年4月底,为了完成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创新工程“青藏铁路报告文学及DV作品创作”项目,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张春晓、本科应届毕业生侯文涛、李冰师生三人13天走了近9000公里,沿京广线、陇海线、青藏线,穿越了大半个中国。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人:几十年前支援青藏铁路建设的老知青、在高原上打工的民工、奉献了一辈子的科学工作者、忠诚守卫高原保护野生动物的康巴汉子……他们也造访了很多地方: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风火山冻土观测站、“西藏地矿”货运中转站、羊八井铁路施工现场……高原景色的奇异,气候环境的恶劣,人们的热情,民工的艰辛……都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然而给予他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以及风火山上,那些为了保护自然的信念,而在人与自然之间努力追求和谐、奉献自我的人们。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居民生计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对生态保护和居民生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和社区居民生计改善的“双赢”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在实践中鲜见同时在两个目标上取得重要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生计考虑不足,忽略了生态保护和社区居民生计之间的联系,忽视了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从博弈的角度出发,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与社区居民的博弈,探讨生态补偿在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社区居民生计中的作用。博弈结果对提升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效应和社区居民生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社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受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自然保护区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健康发展。如何加强管理,以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求求大家不要再去打搅藏羚羊了!”首届可可西里志愿者论坛上,山东女孩冯冉一语赢得了所有关注可可西里的志愿者们一致的掌声。可可西里已经成了“明星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美的风景、濒危的藏羚羊和动人的故事吸引了大批志愿者赶到那里,这些志愿者多数都是大学生,他们在那里巡山,救护藏羚羊、搞环境教育、清理垃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2006,(11):5-7
在自然保护区发展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和保护效果为重点,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周生贤指出,实践证明,建设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人类面对生存挑战做出的明智选择。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建立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五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经过…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2008,(2):35-35
2008年1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增加了19处。这19处自然保护区分别是北京市的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省滦河上游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茅荆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的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省的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省的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省的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省的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省的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东省自然保护区进行研究发现,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虽然在自然保护区建设规模、类型、管护能力和主要保护对象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自然保护区多区交叉重叠、资源本底不清、管护压力大与能力不足等新问题。随着国家公园、主体功能区和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应深化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质量,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圣隆佐 《环境教育》2006,(11):71-73
2006年10月27日,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北京,迎来了“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五十周年纪念大会”。翘首回顾,在这发展的五十年里,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波澜壮阔、催人奋进。虽然我国从1956年就开始了自然保护区工作,但真正快速发展只在改革开放之后的20余年。因此,在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内管理缺乏丰富理论和经验。美国在自然保护区方面走在最前面,本文通过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管理经验浅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不遭受破坏,为了解决旅游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对中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选择。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必须选择保护性模式,并根据中国各自然保护区的实际状况,结合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特色开发模式,达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社区环境教育在城市已广泛开展,但在自然保护区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云南这样多民族的边疆省份,除了一些社区林业国际性的援助项目开展了讲座培训外,社区环境教育基本还是一片空白。   近 20年来,云南已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111个,总面积达 199.32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5.05%,居全国第一。但应该看到的是,云南的自然保护区大多地处边远的高山贫困地区,社区民众仍然过着一种相对封闭的生活,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他们的触动很小,大多数山民意识落后,仍未脱贫。在这样一些地区,如何评估社区民众的环境意识,环境…  相似文献   

11.
系统调查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与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和保护区拥有管理权的土地面积,定量分析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状况。结果表明,山东省83.6%的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清晰,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土地权属构成差异不大,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构成差异明显,森林生态类、内陆湿地类和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以集体土地为主,海洋海岸类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以国有土地居多。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管理是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事业.虽然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近些年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所在之后,提出依靠在自然保护区内发展生态旅游业来解决,旨在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固定资产、事业经费、基建与生态工程投入、旅游收入等17项调查指标,系统调查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和资金投入状况,定量分析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论述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结果表明:山东省56%的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63%的自然保护区现有人员数量低于25人,33%的自然保护区事业经费低于45万元。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合理和资金投入不足。因此,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应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合理配置人员,增加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建立特金罕山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意义和保护对象,对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进行了详细评价,得出了基本具备省级自然保护区条件的结论。阐述了特金罕山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原则、目标及功能分区,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光生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15(4):244-245,249
本文对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要确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必须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编制各级生态旅游规划,建立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以及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卢风 《环境教育》2006,(11):58-59
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旅游开发,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思路,缺少科学管理经验,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业在产生社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与保护生态环境背道而驰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就地保护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部门,对各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还对综合性及特殊意义的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承担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8.
以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MODIS遥感影像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将野生动物的分布位置与遥感数据反演的生态参量结合,以单因子评价参量,快速有效地对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生境适宜性的多年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适宜性生境面积总体呈波动性持续下降态势,保护区整体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影响,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处于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事业,作为保护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到2001年底,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551个,国家级171个,面积达1.4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44%左右。林业系统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达909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55处,总面积1.0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0.63%。这些自然保护区保护着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也保护着约2000万公顷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约1200万公顷的各种典型湿地。”然而,虽然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数量”上增长迅速,但“质量”提升却相对滞后。通过更多…  相似文献   

20.
蒋志刚 《绿叶》2012,(4):8-12
由于自然保护区在濒危物种保护、关键生态系统保护和地质遗产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随着中国的改革发展,中国自然保护区凸显出一些问题,有关的自然保护区立法事项提上了我国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在立法工作中,应当明确保护区的所有权属、面积上限;必须适合我国国情和政情,逐步实现一区一法;必须确定自然保护区功能区与面积调整的法律程序;必须能够保障原住民的利益,能够鼓励个人、公司参与设立自然保护小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