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2.
以加速溶剂萃取法 (ASE)、索氏提取法/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的12种PCBs的浓度水平,探讨了它的分布特征并将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同时测定了渤海湾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CBs的含量,与莱州湾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检测出8种多氯联苯(PCBs),浓度范围是N.D.~48.40 ng ·g -1dw。该海域多氯联苯的分布特征是近岸高,离岸低,由近岸向湾外延伸方向依次递减;渤海湾PCBs的浓度范围是0.15~68.30 ng ·g -1dw,和莱州湾差别不大。索氏提取法测定12种多氯联苯类化合物的基质加标回收率为78.00%~104.85%,相对标准偏差为0.95%~3.64%;加速溶剂萃取法的基质加标回收率为90.00%~102.00%,相对标准偏差为0.65%~2.75%;相对于渤海湾北部海域而言,莱州湾区域只是受到轻度污染,属于低风险生态区,不会对生物产生毒副作用;而前者则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可能会对生物产生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四湖上级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南四湖上级湖表层沉积物中的15种美国环保暑(US EPA)优控多环芳烃(PAHB)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沉积物中15种PAHs总合量范围为163.0~2983.8ng/g dry wt..相关分析表明,南四湖上级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浓度的空间分布受入湖河流影响较大,与入湖河流两岸的工农业布局和城市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南四湖上级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煤炭、木材及石油的不完全燃烧;目前南四湖上级湖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PAHs含量处于低风险水平,尚未对生物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2022年3月和8月在昆承湖采集的8个表层(0~10 cm)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其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并运用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沉积物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汛期和非汛期昆承湖各监测点位ρ(TN)平均值分别为0.364,1.024 mg/L;ρ(TP)平均值分别为0.119,0.058 mg/L。(2)汛期昆承湖表层沉积物ω(TN)、ω(TP)和ω(OM)的平均值分别为1 099.7,584.3 mg/kg和15.45 g/kg,非汛期其平均值分别为893.9,529.3 mg/kg和23.05 g/kg。时间上,汛期ω(TN)和ω(TP)平均值均高于非汛期,汛期ω(OM)均值低于非汛期;空间分布上,ω(TN)、ω(TP)和ω(OM)均呈现自北向南逐渐减少的趋势。(3)皮尔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汛期TP与OM呈显著正相关(r=0.757,p <0.05),非汛期TN与OM相关性显著(r=0.928,p<0.05);(4)汛期和非汛期全湖表层沉积物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32和1.17,分别属于中度污染和轻度污染水平;汛期和非汛期全湖有机污染指数分别为0.10和0.14,均属于较清洁等级,昆承湖整体有机污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5.
选择洞庭湖9个有代表性的样点,研究了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来源与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洞庭湖Cd、Hg、As、Cu、Pb、Cr的含量分别为0.60~20.70、0.090~0.640、10.4~83.7、17.9~70.9、16.9~95.8、59.0~199.0 mg/kg,Cd、As出现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的现象,是主要重金属污染物;Cd、Hg的空间分布相似,表现为南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As、Cu、Pb、Cr的空间分布相似,表现为南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s、Cd、Hg、Cu、Pb之间呈显著正相关,Cr与其它重金属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的Hg、As、Cd主要受工矿业采冶支配,第二主成分的Cr、Pb、Cu主要与生活污水排放和农业生产有关。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Cd、Hg、As、Cu、Pb、Cr等重金属均具有引起较低生态风险的可能性,部分点位Cd、As、Cr具有引起较高生态风险的可能性。受Cd、As含量较高的影响,南洞庭湖区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洪泽湖作为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泊,是江苏北部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之一,研究其湖滨带表层沉积物氮、磷、有机质的污染情况对维持洪泽湖水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20年8月于洪泽湖湖滨带采集的43个表层(0~10 cm)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洪泽湖湖滨带表层沉积物TN、TP、OM含量范围分别为232~2 152 ,123~439,0.91~18.65 mg/kg,均值分别为985,276,10.93 mg/kg;空间分布上均表现为东部大堤、成子湖和西部区域的TN、TP、OM含量高于过水通道;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沉积物中ω(OM)与ω(TN)(r=0.705,P<0.01)、ω(TN)与ω(TP)(r=0.504,P<0.01)呈显著正相关;洪泽湖湖滨带表层沉积物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0.45~1.88,平均值为0.93,有机污染指数范围为0.001~0.221,平均值为0.067,2种评价方法均显示洪泽湖湖滨带表层沉积物中TN、TP、OM整体处于清洁—轻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各种填料层析柱和洗脱液的差别,并根据有机溶剂使用量较少的样品纯化方案,建立了适用低有机质含量水体表层沉积物中不同极性多氯联苯(PCBs)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限在0.11 ng/g~0.35 ng/g(干重)之间,对主要多氯联苯同族体的回收率是77.9%~112.1%.用该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水体表层沉积物中的PCBs,质控结果表明,该纯化方法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浙江近岸海域47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以及样品中6种元素(Cu、Pb、Zn、Cr、Cd和As)和总有机碳(TOC)的分析,探讨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总体上表现为近岸高、远岸低;6种元素具有相似来源,与沉积物平均粒径和TOC均呈正相关性,且细颗粒泥质沉积物和TOC分别是导致其富集累积的主要和次要影响因素;6种元素的地累积指数较低,重金属污染总体上处于轻度水平;6种元素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As>Pb>Cu>Cr>Zn,总体上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轻微;地累积指数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表现为向岸海域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远大于离岸海域。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GC-ECD检测了山美水库流域表层沉积物中DDTs农药含量,分析了其残留与组成特征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DDTs平均含量为4.07 ng/g,其含量范围为0.96~8.20 ng/g;DDTs含量大小顺序为桃溪与湖洋溪汇流(8.20 ng/g)>湖洋溪(4.67 ng/g)>桃溪(4.59 ng/g)>山美水库(1.96 ng/g).表层沉积物中新的DDTs输入量比较少;沉积物中DDTs主要来自于早期残留或是施用农药长期风化后的土壤;大多数采样点DDTs发生好氧生物降解,降解产物以DDE为主.对照Ingersoll风险评估标准,表层沉积物中DDTs农药残留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28种多氯联苯单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液萃取-浓硫酸磺化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同时测定水中28种多氯联苯单体,必要时利用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模式定性,考察了萃取溶剂种类和体积及盐析效应对测定的影响,比较了硫酸磺化和弗罗里硅土柱对萃取液的净化效果。方法在1.00μg/L~47.6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当取样体积为200 mL时,方法检出限为0.001μg/L~0.002μg/L,基体加标回收率为95.8%~103%,相对标准偏差≤18.7%。 相似文献
12.
黄河入海口是我国三大河口之一。解析卤代化合物在该区域沉积物环境中的污染特征,并发现其未知卤代化合物,有助于正确评估该类物质对该区域环境的潜在风险。于2021年6月采集了黄河入海口46个海洋表层沉积物,分析样品中32种多氯联苯(PCBs)、27种多溴二苯醚(PBDEs)和16种新型卤代阻燃剂(EHFRs)的浓度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而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时间飞行高分辨质谱(GC×GC/HR-TOF/MS)对样品中未知卤代化合物进行了非靶向筛查。结果表明,沉积物中ω(PCBs)、ω(PBDEs)和ω(EHFRs)的范围分别为未检出(ND)~976.1 pg/g(干重,dw),ND~2 045.5 pg/g(dw)和ND~1 625.8 pg/g(dw)。PCBs以五氯联苯(Penta-PCBs)、三氯联苯(Tri-PCBs)和四氯联苯(Tetra-PCBs)为主;十溴二苯醚(BDE-209)是PBDEs主要的污染物,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入海口以南区域显著性高于北部区域;EHFRs中,反式得克隆(anti-DP)、顺式得克隆(syn-DP)、五溴甲苯(PBT)、五溴苯(PBBz)和六溴苯(HBBz)是其主要检出的污染物,尤其是anti-DP和syn-DP在沉积物中普遍检出,且anti-DP和总得克隆(ΣDP)的比值与工业产品一致,表明沉积物中DP并未发生明显降解;借助GC×GC/HR-TOF/MS,在沉积物样品中识别出11种目标化合物之外的新型卤代化合物,其中8种是定量分析加入的内标化合物,其余3种的化学结构仍需进一步分析确证。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大部分点位的PBDEs和DP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风险;BDE-209可能存在中低风险,应引起重视。PCBs对黄河入海口生态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开展多种前处理技术对18种多氯联苯(PCBs)痕量分析的应用试验,对前处理影响因素和仪器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参数,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危废样品中痕量PCBs的测定.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萃取溶剂,萃取温度100℃,循环2次做加速溶剂萃取,用Si柱作为净化柱,洗脱溶剂体积为8 mL的净化条件下,18种PCBs在5.00μ... 相似文献
14.
徐景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24(5):28-33
为了解北方某水库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该水库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对其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合重金属总量讨论了各元素的潜在环境风险。结果表明,该水库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65.20 mg/kg、36.69 mg/kg、137.5 mg/kg、2.38 mg/kg,与该地区土壤元素背景值、该地区水系沉积物平均值及全国水系沉积物平均值相比,4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一定程度的累积,其中Cd累积最为严重。形态分析结果表明,Cd主要以醋酸可提取态及可还原态存在,具有很高的环境风险;Pb主要以极高比例的可还原态存在,潜在风险较高;Zn和Cu存在较大比例的酸可提取态及可还原态,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风险。各元素生物有效性即可提取态含量排序为:Cd>Cu>Pb>Zn。 相似文献
15.
福建泉州市东、西湖水体中氮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讨了东湖和西湖水体中氯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3种不同形态的氮与溶解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泉州东湖、西湖水体中总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96、3.929mg/L,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27、2.182mg/L,硝酸盐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61、1.236mg/L,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84、0.059 mg/L,东湖和西湖水体的主要氮素形式均是氨氮.(2)东湖出水口和位于动物园附近的采样点总氮、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较其它采样点高,入水口、湖区北部及湖心区采样点的氨氤和硝酸盐氮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西湖东南部采样点总氮、氨氯、硝酸盐氯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都较其它采样点高.(3)东湖水体的DO浓度与氨氛、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氯的含量都不具有相关性,而西湖水体的DO浓度与这3种形态氮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大通湖主要污染物TN、TP和NH3-N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于2017年9月对大通湖及周边河流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大通湖周边入湖河流的ρ(TN)为0. 74~2. 18 mg/L,ρ(NH3-N)为0. 094~0. 874 mg/L,ρ(TP)为0. 02~0. 243 mg/L;湖体ρ(TN)为0. 82~1. 47 mg/L,呈现湖体中间低、四周高的特征,ρ(NH3-N)为0. 14~0. 42 mg/L,但整体差异较大,高值区主要在大通湖西南及东部,ρ(TP)为0. 160~0. 289 mg/L,水质为Ⅴ类或劣Ⅴ类,TP为湖体的主要污染物,湖体的ρ(TP)变化呈现出从四周向中部增加的趋势,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大通湖正南及湖心处;根据2016年大通湖区域污染源统计及入湖污染物计算,大通湖水环境的TP污染负荷大小排序为农田径流畜禽养殖生活污水工业污染网箱养鱼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