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三种主要的温室气体——CO2、CH4和N2O——在大气中日益升高的浓度总共占所预期的全球变暖效应的约70%,但是对于其中的任何一种气体来说,生产-消耗预算都是不平衡的。积雪可覆盖北半球陆地面积的44%~53%,并且在高山及亚高山区,可以有好几米深的积雪厚度持续半年多。大多数微量气体预算假定:当土壤被积雪覆盖或土壤温度降至约0℃时,微量气体交换便会停止。因此,通常认为高山及亚高山区土壤是大气CO2的总汇点。然而,一些研究报告表明,积雪下的土壤微生物在温度接近0℃时仍继续呼吸。这里,我们将证明在整个积雪覆盖期间,高山及亚高山积雪场下的土壤会吸收大气中的CH4并释放出CO2和N2O.这些气体的通量代表了这些生态系统中年微量气体预算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1961─2007年逐月积雪深度、积雪日数和沙尘天气的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冬春季积雪深度、积雪日数和春夏季沙尘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而探讨河西走廊东部冬春季积雪与春夏季沙尘天气的关系. 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地理位置以及天气系统等影响,河西走廊东部积雪从东南向西北递减,高海拔地区的积雪多于低海拔地区;沙尘日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低海拔地区的沙尘日数明显多于高海拔地区. 河西走廊东部冬春季积雪与春夏季沙尘日数呈显著负相关. 积雪深度与沙尘日数的负相关性高于积雪日数与沙尘日数的负相关性;冬春季积雪对春季沙尘的影响大于对夏季沙尘的影响;山区积雪与沙尘日数的相关性高于平原区积雪与沙尘日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张子晗  聂禄敏  陆恒 《地球环境学报》2024,15(2):224-234, 305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川西高原积雪出现剧烈变化,对地区水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基于MODIS积雪遥感数据以及环境因子数据,通过构建稳定度指标及最大熵模型探讨川西高原不同稳定性积雪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并对不同稳定性积雪的适宜分布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川西高原大多数地区的积雪属于高度不稳定性积雪,其他稳定性积雪在川西高原分布面积较小;(2)川西高原积雪在海拔越高的地方稳定性越好;(3)不同稳定性积雪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海拔和降水是影响稳定性积雪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估计人类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大气产生的影响,分析最近几个世纪以来相继存积在格陵兰和南极地区积雪层的化学成分可能是一种最好的研究方法,或者说是一种唯一可取的方法。在一定时期内地面积雪的化学成分也就代表着当时该地上空的大气的化学成分。因此,通过积雪  相似文献   

5.
黄河源区积雪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9~2016年积雪深度数据和同期气象站点的降水、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源区年均雪深和积雪天数的时空间演变规律,采用弹性系数法和相关性分析法研究降水、气温对积雪的影响及其空间规律.结果表明,黄河源区积雪期集中在11月到次年4月,源头以及西北高山区积雪初日较早,终日较迟,同时也是年均雪深高值区,积雪天数较长.研究期(1979~2016)内黄河源区面均降水量呈现不显著的减少趋势,下降率为-2.43mm/10a,气温显著上升.面均年均雪深和积雪天数都呈现下降趋势,但趋势在0.05水平上不显著.积雪天数对积雪期降水、气温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513和-1.347,年均雪深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696和-0.219,高山寒冷的研究区上游的年均积雪对降水、气温变化更为敏感.降水减少是黄河源区积雪天数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贡献率约为77.2%.积雪期降水和气温对年均雪深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3.7%和56.3%.降水对黄河源区西部和北部年均雪深变化的贡献率较高,在南部和东部气温是影响年均雪深的优势因素.  相似文献   

6.
近50 a西北干旱区冬季积雪日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基于西北干旱区104个站点1961—2010年的日积雪深度、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数据和NCEP/NCAR数据,利用K-means聚类分析、Mann-Kendall法等方法,对西北干旱区冬季积雪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冬季积雪日数大值主要集中在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地区,西辽河流域、鄂尔多斯高原、天山、塔里木、阿拉善高原地区冬季积雪日数相对较少,内蒙古高原地区冬季积雪日数基本呈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减少的趋势。2)近50 a,西北干旱区冬季积雪日数呈增加趋势,且各区域主要在1984年发生突变现象。内蒙古高原地区内站点冬季积雪日数变化较大,其他分区内站点的冬季积雪日数基本无变化。3)西北干旱区各分区周期变化主要集中在5、10、25 a左右,其中25 a的周期变化最为明显。4)冬季东亚大槽、南支槽的减弱与西风的增强使西北干旱区降水量增加是导致西北干旱区冬季积雪日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吴建国  周巧富 《环境科学》2016,37(8):2914-2923
以静态箱采集气体和气相色谱分析气体浓度方法,测定分析了青海南部高原积雪期和生长季高寒草甸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结果表明在积雪集中期的3月3日和4日,积雪深度为9~10 cm时,土壤CO_2通量为1.33 g·(m~2·h)-1、N_2O通量为0.21 mg·(m~2·h)-1、CH_4通量为-0.19 mg·(m~2·h)-1;在积雪末期的4月30日,积雪深度在8~9 cm时,土壤CO_2通量为4.70 g·(m~2·h)~(-1)、N_2O通量为0.24 mg·(m~2·h)-1、CH_4通量为-1.23 mg·(m~2·h)-1;积雪深度小于4 cm时,土壤CO_2和N_2O通量较低或为负值,土壤CH_4通量为负值且绝对值较小.土壤CO_2和N_2O通量与积雪深度呈正相关、土壤CH_4通量与积雪深度呈负相关(P0.05),土壤CO_2与CH_4通量及CH_4与N_2O通量间呈负相关、土壤CO_2与N_2O通量间呈正相关.土壤CO_2和N_2O通量在生长季较高、在积雪末期其次、在积雪集中期较低;土壤CH_4通量为负值,其绝对值在生长季和积雪末期较大.结果说明积雪改变将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通量.  相似文献   

8.
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利用单点实测数据驱动雪、冰及气溶胶辐射(SNICAR)区域物理模型,将微观数据与遥感的宏观技术相结合对积雪反照率与雪粒径进行数值模拟及反演.研究表明:积雪反照率会随着太阳天顶角的增大而增加,且在近红外波段的影响更加明显;在不同雪粒径、黑炭浓度下,积雪反照率都随着雪粒径、黑炭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且颗粒越小的雪粒,粒径的减小对反照率的影响更为明显,而黑炭主要是对可见光波段有显著作用;利用SNICAR模型与MODIS数据反演北疆地区雪粒径,其精度可达0.749,实现了单点雪粒径向面状雪粒径的尺度转换.本研究揭示了干旱区季节性积雪中,气溶胶粒子存在情况下的积雪反照率连续变化特征,有效提高了积雪中雪粒径的反演精度,为积雪中气溶胶粒子对气候产生的辐射胁迫模拟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现有研究已表明微塑料在积雪中广泛存在,而积雪融化后产生的融雪径流汇入地表水体,所携带的微塑料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系列潜在生态风险.城市积雪与人类活动关系更为紧密,为评估城市积雪中微塑料的生态风险,本文以我国东北城市哈尔滨市为研究区,对哈尔滨市6种不同下垫面30个采样点的表层积雪进行采集,通过立体显微镜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证实了积雪中存在较高含量的微塑料.对积雪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丰度、分布特点、尺寸、颜色、形状、组成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积雪中微塑料平均丰度为850 N·L-1,且不同下垫面丰度分布差异大,与其他介质中微塑料丰度相比整体处于偏高状态.尺寸主要以10~100μm的小尺寸微塑料为主,建设用地微塑料尺寸稍大,以100~500μm的居多.大部分下垫面颜色以透明为主,但建设用地处彩色微塑料偏多.积雪中纤维状微塑料为明显优势类型,但农田处碎片状微塑料占比较大.各个下垫面主要的微塑料聚合物类型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36%)、聚乙烯PE(25%)、聚丙烯PP(16%)、聚酰胺PA(13%)、聚苯乙烯PS(10%),PET与PE为优势类型.生态风...  相似文献   

10.
传统融雪剂市场的氯化钙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易 《环境》2006,(4):87-89
北方常见的冰雪天气,给正常的交通秩序带来很大麻烦,由此而产生的交通事故逐年增加,如何合理有效地铲除积雪已经成为城市交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玉燕  刘浩峰  张兰 《环境科学》2013,34(2):494-498
选择干旱区中小城市昌吉市,对其降雪及积雪中铂族元素(PGEs)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运用ICP-MS对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降雪中Rh、Pd、Pt平均含量分别为0.43 ng·L-1(未检出~2.24 ng·L-1)、60.07 ng·L-1(46.66~84.25 ng·L-1)和4.54 ng·L-1(3.02~6.38 ng·L-1).不同场次降雪中PGEs含量存在差异,随雪前干燥期天数加长,降雪中PGEs含量趋于增大;降雪量对PGEs含量也有一定影响,降雪量越小,雪中PGEs含量越高.积雪中Rh、Pd、P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65 ng·L-1(2.50~18.80 ng·L-1)、83.45 ng·L-1(46.83~199.20 ng·L-1)和8.17 ng·L-1(4.27~13.78 ng·L-1).积雪中PGEs含量远高于降雪,降雪中PGEs仅来自于单场次降雪对大气PGEs的淋洗,而积雪中PGEs不仅来自于多场次降雪中PGEs的累积,且由于积雪长时间暴露,还源源不断接受了大气干沉降带来的PGEs.各采样点积雪PGEs含量表现出交通区>居民文教区>公园广场区>郊区农田,随功能区不同,积雪中PGEs输入途径与输入量有显著差异,这是造成各功能区积雪PGEs含量不同且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道路积雪污染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9~2012年对北京市区道路旁积雪的取样,分析了积雪中污染物的浓度和特性,并对国内外普遍关注的融雪剂污染问题及其控制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道路积雪中+NH 4-N、TN、TP、COD、SS、Cd等污染物主要来自交通活动,氯化物主要来自氯盐融雪剂;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比,道路积雪中主要污染物为NH+4-N、TN、COD、BOD和氯化物,Cu、Zn、Pb、Cd等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不高,可达到Ⅴ类水体标准;相同地点近似降水量条件下,积雪中TP、COD、SS的平均浓度高于降雨径流;北京市交通主干道及人行道上喷撒氯盐融雪剂的量高于国外道路,控制其污染主要通过源头减少使用量、使用替代融雪剂、严格融雪剂标准和使用方法、严肃责任追究、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与城市功能都在不断的扩大和完善,冬季积雪对于城市交通和人们的出行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一直以来,清除城市道路积雪的手段一般是机械法与融雪剂法,机械法成本较高,维护初雪设备的费用相当昂贵;而使用化学融雪剂不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除雪工作也更有效率,不需要对积雪进行后续处理,是目前普遍选择的一种方法。但是化学融雪剂为我们带来便利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本文主要探讨了融雪剂对环境的危害,同时就如何降低融雪剂造成的环境危害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宁夏高速公路为对象,利用1981—2018年25个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及交通相关数据资料,基于GIS、AHP等方法,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承灾体的易损性三方面进行高速公路路面积雪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全区年平均积雪日数在6.5~86.7d,年平均降雪日数在10.3~64.5d,最大积雪深度在8~35cm,自南向北减少(浅),南部山区明显多(深)于北部地区。路面积雪灾害主要出现在冬季、初春和晚秋,大到暴雪级的路面积雪主要出现在秋冬转换的10~11月和冬春交替的3~4月。风险分析与区划研究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位于福银高速(G70)、青兰高速(G22)六盘山区东南麓区段;较高风险区位于福银高速(G70)固原市原州区段、青兰高速(G22)固原市隆德西段段、固西高速、彭青高速路段;同心以北的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各路段风险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15.
受自然条件与观测数据的限制,青藏高原腹地高时间频次积雪融雪动态过程的认识与研究十分不足。论文利用玛多地区野外观测试验场2013-2015年冬半年每30 min同步积雪深度和气温数据,对发生在2013年12月和2014年11月的积雪动态融雪过程及其与气温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4年冬季融雪过程表现为先缓后急的总体特征,每日融雪过程主要发生在13:00 ~ 18:00间,而2014-2015年冬季融雪整体表现为均匀变化的过程,每日融雪过程主要发生在7:00 ~ 16:00间。雪深变化与气温存在紧密联系,玛多地区两次冬季融雪过程日最高气温都低于0 ℃,融雪发生前3 h之内的气温都将显著影响到积雪雪深变化,融雪幅度主要取决于超前半小时和当时的温度条件,雪深与气温间的线性关系与雪的厚度存在密切联系。两次融雪过程的发生与大于0 ℃变温过程关系密切,升温的变化过程可能更有利于促进积雪消融。  相似文献   

16.
有些积雪的山岳,尽管她美得令人眩晕,却因她的僻远、险峻和高耸而显出拒人千里的孤傲。其实,千百年来她一直张开着怀抱,等待着懂得尊重她的、能读懂她的人前来造访。对于许多人特别是中、东部地区的人来说,雪山一直是个可望不可及的地方,高原的气候、阳光、森林、人文,一切的一切,是那样的神秘。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几分对自己的挑战,利用春节的假期,我和几个爱山的朋友,决定走进空气稀薄地带———充满诱惑的雪山。轿子雪山是离我们广西最近的雪山,海拔4233米,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北部约190公里的录劝县境内。该山为季节性雪山…  相似文献   

17.
源于燃烧释放的多环芳烃(PAHs)易于吸附在大气颗粒物上,通过降雪清除效应累积于积雪中,是区域大气污染的良好指示器.于2020年底采集哈尔滨市积雪样本,结合前期逐日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AQI、PM2.5、PM10、NO2、SO2、CO),明确哈尔滨市冬季大气污染类型与污染特征和积雪PAHs空间分布特征与来源,定量解析积雪PAHs同大气污染物的关系,揭示其对大气污染的指示意义,识别哈尔滨市冬季大气污染物的潜在源区.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存在3次以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中度污染天气,ρ(PM2.5)/ρ(PM10)比值表明区域受细颗粒物影响显著,为偏二次污染类型,ρ(NO2)/ρ(SO2)和ρ(CO)/ρ(SO2)比值表明本地固定污染源和外来传输源贡献均呈加强趋势.积雪中Σ16PAHs浓度为1705~7243 ng·L-1,中高环PAHs浓度属强变异,区...  相似文献   

18.
<正>安全装置带来的问题图1展示了冬天下雪很多的美国北部某城镇上的一处消火栓。一根金属杆垂直固定在消火栓的左侧,用来标注消火栓的位置,见图2。金属杆的顶端装有一面旗子,这样消火栓本体即使被积雪覆盖,消防员也能找到它。由于旗子对消火栓位置的标示,降低了消火栓被除雪设备损坏的可能性,同时它还提醒人们,不要把车停放在可能会堵塞消火栓通道的位置上。可以说,旗子就是一种安全装置,有助于人们找到积雪覆盖下的消火栓。很显然,这个安全装置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这根金属杆穿过  相似文献   

19.
积融雪控制下土壤大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刚  王宁  艾建超  张蕾  杨净  刘子琪 《环境科学》2013,34(2):468-475
位于松花江上游流域的夹皮沟金矿曾是我国采金量最大的矿区,广泛使用的混汞法提金工艺导致了严重的区域环境介质汞污染.为研究稳定性季节积雪及融雪控制过程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选择区域内典型"山-谷"地形结构单元,沿坡面等距进行布点,使用动态通量箱法测定了各采样点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使用塞曼效应汞分析仪(LUMEX Zeeman RA915+)测定了各采样点近地面(0~150 cm)垂直方向上大气汞浓度分布,分析了同步气象因子、积融雪控制下地表性质和近地面大气汞的垂直分布各因素对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积雪和融雪期间,大气中汞均有沿山坡向谷底汇集的趋势,在积雪冷源性下垫面所致逆温层结控制下,汞交换通量表现为明显的由大气向土壤(雪)的沉降过程.融雪期间雪融后地表土壤大气间汞交换通量表现为释放与沉降过程交替,仍然积雪地表大气间汞交换通量沉降水平明显弱于积雪期.分析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其影响因素间关系发现,积雪期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大气汞浓度和大气温度间均具有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融雪期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大气汞浓度间具有明显的负线性相关关系,与大气温度间具有正线性相关关系;雪融后裸露土壤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地温间呈现一定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福井市住宅小区的氧化渠福井市住宅小区活动处理厂的氧化渠建于1966年,这是日本最早的氧化渠之一。众所周知,北陆地区于1982年降了大雪,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因素——冬季积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