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目前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是中国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全面反映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综合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宁波中心城区2000、2005和2010年城市化强度、生态质量、环境质量、资源环境效率和生态胁迫等5个方面指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城市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0年宁波中心城区城市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得分从0.48降至0.29。宁波中心城区经历了高强度的城市化发展,资源环境效率大幅提升,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胁迫。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经济和产能结构,坚持集中集约发展,并从总量控制和强度控制两个方面入手,强化主要污染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城镇体系决定着区域发展的整体方向,用生态理念指导这一体系建设,是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重点研究内容包括:(1)梳理并建立合理的城镇生态关系,实现区域生态空间整合;(2)加强城镇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区域生态服务功能;(3)科学规划城镇生态经济建设布局,实现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4)城镇体系通过人口的合理集聚,推动城市化进程;(5)建设生态型城镇。文中以江苏省涟水县为研究案例,运用生态学原理探讨城镇体系规划中需要解决的生态建设问题及对策,提出城镇体系生态建设目标、生态空间布局、生态服务体系规划等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刍议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长三角生态系统组分比例失调、结构缺损、功能丧失、环境容量萎缩等生态问题.湿地兼有自然"肾"、"肺"双功能.利用长三角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内在优势,加强湿地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拓展环境容量,可保障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从地质地貌、自然史发展、自然经济学和区域发展等角度探讨了长三角地区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的现存价值和理论价值,分析讨论了长三角自然湿地、城市区湿地和农业区湿地的生态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4.
环境侵权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侵权行为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环境污染侵权现象及其救济已成为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中国目前尚缺乏对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全面深入研究,有关立法也不完善,而西方发达国家有关环境侵权救济法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较为成熟。拟借鉴西方国家的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并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了完善中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阴地处太湖流域的苏南大平原和长江下游,城区主要由澄江镇和近郊的西郊、要塞二个乡的部分地区组成,建成区面积已达7.21平方公里.近几年来发展更快,城区已初具规模,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水环境污染也有明显增长,为使县城建设沿着健康的、符合生态规律的道路发展.经专家提  相似文献   

6.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近3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演进,我国河流水环境与水生态问题引起各界高度重视[1].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指出,要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部署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旅游定义入手,结合吴县市环太湖景区旅游业的现状、特色和优势等,提出了该市旅游业应以丰富的吴文化内涵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即以生态化为线索,建设一个与之相配套的生态服务体系,融生态于衣、食、住、行及购物、娱乐、交通、教育之中,使文化、经济、社会、生态成为有机的整体,促使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以推动环太湖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苏州高新区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从企业、企业群和社会三个层面全面开展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建设循环型生态工业园;落实“三个机制”,实施“五大创新”,取得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危害日益突出。正是这种清醒,推动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反思和变革,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上当今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位置,它预示着人类进入一个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是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的保障者,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文明的塑造者,是日益完善的政治文明的体现者。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内在需要,又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强化政策支撑,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必须强化执法监督,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环保执行力;必须强化生态补偿能力,构建最具活力的绿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生态经济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与选择,为生态经济伦理学的形成创造了价值前提;正在兴起的知识经济及其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认定,为生态经济伦理学的形成提供着经济和观念的双重支持。倡导坚持可持续发展伦理思想,走生态经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