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千方百计发展经济扩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容量,并发挥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作用。同时,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建功立业,以及引导和帮助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科学》2009,(8):60-6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 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决策部署,积极实施各项政策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有效进展。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为贯彻国务院第67次常务会议精神,定于今年7—9月,在全国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集中精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小建副部长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会上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取得一定成效。在2007年工作中,要明确重点,从四个方面抓出实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劳动科学》2009,(3):60-61
国办发[200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劳动科学》2009,(7):60-6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教育厅(教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局).中小企业厅(局、办)、国资委、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联、共青团: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工作,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工商总局、全国工商联和共青团中央共同制定了《“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  相似文献   

6.
《中国劳动科学》2009,(8):62-6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6月3日国务院第67次常务会议和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科学》2009,(4):62-62
国科发财[2009]97号各有关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政策的贯彻实施,充分发挥科技工作培养人才、促进就业的作用,现就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以下简称项目承担单位)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泰兴市劳动就业管理处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压力专门设立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研究小组,对全市应、往届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做了详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劳动力市场今年应聘的大学生现场调查,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以及对其择业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其自身特点进一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建立起长效的就业服务机制.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标准化,采取七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劳动科学》2010,(6):61-6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地区、各高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冲击,实现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稳定。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就业任务十分繁重。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通过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就业工作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持续增长。1至9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66万人。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4%。在政策落实方面,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和分类指导,开展工作调度和督促检查。加强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进一步完善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会同就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制定实施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等配套文件,组织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加大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力度。在加强就业服务方面,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辰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以及季度网络招聘周等专项服务活动,集中为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和用人单位提供政策支持和就业服氛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影响进一步显现,我国经济和就业面临严峻挑战,这使我国原本并不乐观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大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政策力度。  相似文献   

12.
就业工作今年前三季度,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82万人,同比多增16万人;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7%。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了以"实施就业促进计划实名登记服务到人"为主题的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通过开展实名登记、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就业见习、加强职业培训、实施就业帮扶等措施,集中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深入实施,各地层层分解落实了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劳动科学》2009,(8):37-37
今年湖南省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数超过36万人,是近年来的最高值,占城镇新增劳动力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对此,湖南省公布了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的有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太仓市人社局积极集聚社会资源,围绕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创业就业、稳定就业、体面就业,夯实平台支撑点,全力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劳动科学》2006,(4):F0002-F0002,F0003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度关注劳动保障工作。众多代表、委员在会上呼吁,要抓紧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关系到其切身利益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尤其要切实做好就业、社保.医疗等方面的工作。代表、委员们指出.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以及农民工这四大就业群体在找工作时都有不同的难处,建议社会各界人士要关注这四大就业群体.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中更多的人尽早找到工作岗位。同时.代表、委员们也指出,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要研究制定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办法等。  相似文献   

16.
就业工作 一是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增长。2013年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10万人,比2012年多增44万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1%左右的较低水哥四季度末为4.05%。二是重点群体就业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组织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做好未就业毕业生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科学》2009,(6):F0002-F0002
5月15日,“2009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联合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对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发挥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尽快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要求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为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劳动科学》2009,(8):61-6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公安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央部门直属各高等学校: 自2007年以来,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征兵命令,各地加大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征集力度,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兵员质量。为进一步落实国家鼓励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有关政策,促进服役期满后的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现就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入伍高校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日前发布。国家对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中小企业就业、应征入伍、参加国家、地方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家庭困难的五类大学毕业生将分别给予各种优惠政策。据悉,这是教育部首次以公告的形式宣传、告知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20.
动态     
华建敏:齐心协力再接再厉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田成平:从三方面努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孙宝树: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分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