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合川区地处重庆上游,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华蓥山、九峰山连绵环绕,山与水相依相存,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禀赋,是重庆建设"美丽山水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合川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不断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重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庆市2014年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到2020年,努力将重庆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重庆核与辐射监管工作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按照"四个扎实"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以及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助推发展为主线,以辐射安全监管为中心,以能力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15,43(1)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重庆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为将重庆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提供坚实的环境质量支撑。自本期始,本刊将围绕"生态文明美丽重庆"主题,就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部署、保障举措、工作实效以及创新成果等内容进行连续刊发,以期为全国其他地区适应环境保护新常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芹  徐伟  敖平富 《环境保护》2011,(20):64-65
重庆环境宣教以环保中心工作为主线,多措并举,有序推进,不断创新,对顺利推进环保工作、增强公众环境意识和弘扬生态文明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6万人,这是截至10月20日重庆环保官方微博开通以来粉丝的人数。在谷歌搜索中输入重庆环保,可找到约56100000条结果。从多、快、深的新闻宣传到网络舆  相似文献   

6.
李霞  邵景安  谢德体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2):2025-2038
使用重庆国土整治的规划规模、增加耕地和投资及其运行实践,并考虑到未来经济运行对土地利用形态变化的需求,构建"减压增效"理念下重庆国土整治运行框架。结果表明:未来国土整治的"减压增效"框架,不可能再走以往依靠国土资源开发的老路。新农村建设、集体土地流转、城乡统筹试验区等国家对重庆的政策倾斜凸现在框架构建中的作用;促进增长合作型框架运行模式,把政府权利置换工作与国土整治结合起来。模式中的政府主要提供宽松环境,最大限度地动用社会资源参与区域国土资源的整治;都市圈旧城改造和迁村并点区以"减压增效"为主,渝西整治提高耕地系数区和长江北岸库区平行岭谷整治增加耕地产出区以"增效"为主,而渝东南(东北)和长江南岸库区整治增加林地分布区以"减压"为主,形成"新框架"下重庆国土资源整治的空间互补格局;都市圈、渝东南(东北)和长江南岸库区以整治恢复重建为主,而渝西和长江北岸库区平行岭谷区采取整治恢复措施,各区建立生物篱保护区内植被的自然恢复,并通过廊道将平行岭谷或"孤岛"的生态流流动起来,实现天然-人工生态经济实验区的设想。研究有助于服务于成渝城乡统筹试验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经济梯度的转移,丰富国家层面对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为重庆国土整治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素有"山城"之称。重庆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流经重庆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又有"江城"美誉,水环境保护任务艰巨。重庆2006—2013年开展的两轮环保"四大行动"和2013年启动实施的新一轮"五大环保行动","碧水行动"都是重中之重。2015年  相似文献   

8.
正重庆市环保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把绿色作为发展本底,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  相似文献   

9.
正重庆市渝中区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两江环抱、形似半岛,是重庆的"母城",浓缩着重庆山城、江城、不夜城的精华,是重庆建设"美丽山水城市"的重要看点。2016年以来,渝中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及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打造"美丽山水城市"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环保"四大行动",从严推动环境执法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退二进三"、"退城进园"等举措持续推进,重庆这座曾经的老工业基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然而,大量工业企业搬迁后,遗留的污染场地存在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潜在风险。为彻底消除污染场地带来的风险隐患,切实保障人居环境权益,实现净地流转、开发,重庆市采取了  相似文献   

11.
正渝中区作为重庆"母城",浓缩着重庆山城、江城、不夜城的精华,是重庆建设"美丽山水城市"的重点。近年来,重庆市渝中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紧扣"国家中心城市都市功能核心区"总体定位,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打造"美丽山水城市"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九龙坡区位于重庆主城腹地,两山巍峨,一水相依,既是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也是重庆老工业、重工业大区。九龙坡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紧扣"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发展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突破口,为把九龙坡区建设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主城核心区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正信访工作是体察社情民意的"寒暑表",检验施政得失的"试金石",促进和谐稳定的"调节器",近年来,针对环境信访投诉多、范围广、燃点低等特点,重庆市环保局坚持信访工作、群众工作、维稳工作三统一,落实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回访,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环境信访工作再上新台阶。拓宽信访渠道,确保民意畅通为拓宽渠道,畅通民意,重庆环境信访着力打通"信、访、网、电"四个渠道进口,充分发挥三大平台作用。一是充分发挥12369环保投诉主渠道作用。落实"铃声一响,民意即  相似文献   

14.
作为老重庆的底片、新重庆的会客厅,渝中区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载体,坚持把创模工作作为优化城市环境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在创建成为市级环保模范城区后,明确了"12456"工作思路,全力攻坚创模难点、重点,创模工作深入有序推进,城市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渝中区居住区和商业区混杂,燃煤、油烟、噪声污染突出,背街小巷市容市貌环境较差,市民投诉较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服务民生为导向,通过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创模带来的变化,享受到创模带来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阎杰 《环境保护》2013,(23):61-62
重庆环保观大势、谋大事。通过强发布,在把握环境新闻宣传主动权上积极作为;速引导,在打通"两个舆论场"上积极作为;重实效,在运用新媒体技术上积极作为;全联动,在构建"大宣传"格局上积极作为,着力推动重庆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重庆市江北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立足重庆生态建设战略地位,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按照重庆市委部署和要求,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近年来,江北区按照低碳、绿色、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强力关停、搬迁近百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积极推行工业企业的"退城进园"。助力全市建设产业实力强、要素集聚力强、城市竞争力强、区域带动力强的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现代服务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以来,重庆环保世纪行紧紧围绕"生态文明,美丽重庆"这一主题,组织开展调研采访、宣传报道以及整改督查等活动,在全市营造起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舆论氛围,有效助推公民环保意识提升、环保法律法规实施、环境热点问题解决,为建设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美丽重庆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lO年12月16日~17日,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会议上表示,"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环保部门恪职尽责,同心协力,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保障国家重大活动环境安全,积极推进了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重庆市渝北区地处重庆北大门,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所在地及两江新区核心功能区,也是重庆都市功能拓展区,重庆首个"双百"特大型宜居城市,担负着经济高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渝北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确立了环境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战略,2004年成功创  相似文献   

20.
重庆能源是以燃烧高硫高灰的煤为主,加之特殊的地形和气象条件.重庆酸沉降污染名列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六五"、"七五"期间我市投入一定人力进行研究,主要是在酸雨成因、来源及形势等方面.为了了解酸沉降污染对重庆地区究竟造成多大经济损失,以及应采取的防治对策,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和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院所组成了科研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