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昔日景阳岗上打死一只大老虎的武松,成了家喻户晓、传颂至今的英雄。到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人们还开展了所谓“保良除害”的灭虎行动,谁打死了老虎,就能佩戴大红花,敲锣打鼓,庆功受奖,十分风光。这样一来,老虎一族岂有不遭灭顶之灾?以虎族中的华南虎为例,据中国动物协会调查,目前在动物园圈养的华南虎仅40只,野生的只有20~30只,成了我国特有的、濒临灭绝的珍稀动动。华南虎的保护和繁殖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动物专家的关注。最  相似文献   

2.
王振武 《环境》2004,(8):30
据报载,1955年,我国从野外共捕获华南虎18只。在这18只虎中,有繁殖记录的为6只,分别生活于上海动物园和贵阳黔灵动物园,而现有的60多只华南虎,全部是这6只野生虎的后裔。由于长时间的人工喂养和近亲繁殖,华南虎的野性已经逐渐丧失,其捕杀猎物的本能丧失殆尽。这些老虎不仅不会捕食活物,就连吃生肉都变得非常挑剔,甚至连一只发怒的山羊都会让“百兽之  相似文献   

3.
追踪华南虎     
2000年2月18日,浙江省林业厅、浙江 大学及浙江省野生保护协会在杭州向社会各界宣布: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野生华南虎在绝迹几十年后,最近在浙江省境内的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新出现。 线索 1998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浙江省庆元县境内的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职工,从保护区管理站走出到离管理站200米远的厚朴湾时,发现路上水坑有3只虎在喝水(两大一小,当时未能确定是华南虎)听到人声后随即逃走。其中两只大的往百山祖主峰方向逃跑,小的一只往北坡方向逃窜。也许是两只大虎发现小虎没有一起走…  相似文献   

4.
高嵘 《世界环境》2003,(5):66-68
9月1日,世界上最古老的老虎亚种的后代——两只中国虎崽(又名华南虎),从北京启程,经香港赴南非,接受世界首创的老虎科学野化训练。“拯救中国虎”形象大使著名影星杨紫琼及有关人员在香港举行了热情的欢迎及欢送仪式。“拯救中国虎”团队和中国政府代表团将一路护送虎崽至比勒陀利亚北部的马亚潘尼500公顷的野化区接受训练。中国虎野化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5.
人物     
《环境》2006,(11):12-12
全莉 中国华南虎保护第一人。9月26日,全莉在南非驻英国使馆里举办了一个为拯救世界最濒危动物之一中国华南虎的筹资活动,在活动现场,她向来自英国金融投资、野生动物保护和时尚界人士讲述着自己数年来为拯救中国华南虎四处奔波和在南非实验放养华南虎的艰辛历程。面对一些专家担心华南虎注定终将灭绝的结果,全莉说,她与同行一直坚信,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即使将来华南虎真的告别了这个星球,她相信自己拯救濒临灭绝动物的努力会给中国其他濒危动物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6.
《环境》2017,(7)
<正>时隔15年后,广州动物园再度成功繁殖中国特有一级保护动物濒危物种华南虎,并成功存活一只。6月22日,2个多月的虎宝宝首次亮相。  相似文献   

7.
《环境》2015,(11)
<正>2007年,一场"周老虎"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陕西村民周正龙宣称在野外拍摄到濒危动物野生华南虎的照片,后来又被证实为弄虚作假,嘘声一片。此次,我们再去探访华南虎,见到的育虎专家"洲老虎"则是名副其实、成果斐然。他用富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和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表明,真英雄可以不问出处,有志者必能成就大事。  相似文献   

8.
中国酸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近十年来,酸性降水与环境酸化,在我国也受到了关注。1981~1985年,我国在华北、中南,以及东北等地区先后选定了四十几个酸雨观测点,对降水酸度及其化学成分进行了观测和分析。通过对五年来的观测资料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南方地区较北方酸雨出现的频率高,有些城市酸雨也相当严重。庐山的含鄱口观测点曾出现pH值为3.1的降水。我国北部地区降水多为中性,pH值多在6.5~7.5之间,局部地区也有酸雨出现,如西安。沿海城市如青岛、广州、杭州也有酸雨出现。从降水的化学组分分析表明,我国  相似文献   

9.
《世界环境》2013,(3):10-11
沈阳动物宝宝沐浴阳光5月1日,沈阳怪坡东北虎园的猴宝宝骑着狮宝宝"带领"虎宝宝玩耍。当日,沈阳怪坡东北虎园"幼儿园"里的满月不久的狮宝宝、虎宝宝、猴宝宝一起沐浴阳光,它们的出现给游园的市民带来许多欢笑。  相似文献   

10.
东北虎     
东北虎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它在分类上属于食肉目的猫科、豹属.这种令人敬畏的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但是,这一产生于100多万年前的物种在今天却面临灭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白鹳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到非洲南部越冬.由于白鹳不善于飞越大海,故需绕道进入非洲.在我国,繁殖于东北和新疆,冬季有少数白鹳在长江下游及台湾省越冬.白鹤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包括鱼、蛙、鼠、昆虫(尤其是蝗虫).3至5月繁殖,在树上、屋顶或烟囱上用树枝造巢.白鹳喜欢跟人类居住在一起,自古就为人们所熟悉,在欧洲,中世纪初期就把白鹳在人类住处营巢看成是吉祥之兆.西德把白鹳选为国鸟,但近年来数量大大减少.白鹳在日本已经绝迹,我国的数量也不多.对这种体型优雅、性情温和,又为人类消灭蝗虫的罕见珍禽必需  相似文献   

12.
补白     
“洋蚊子”侵入我国 据我国卫生防疫部门提供的信息表明,一些体形异样,生性凶猛的“洋蚊子”,已悄悄地出现在我国不少城市。这些“洋蚊子”过去曾侵入联合国,闹得满城风雨。令人谈之色变。所谓“洋蚊子”,包括号称“亚洲虎蚊”。的白色伊蚊、祖籍朝鲜的“仁川伊蚊”,以及在日本和英国繁殖的“骚扰库蚊”等。 这些蚊子大多藏身于集装箱内,远涉重洋进入港口的,也有乘飞机进入我国的。目前北起大连,南至海南、深圳等城市都相继发现“洋蚊”群的踪迹。  相似文献   

13.
数字     
《环境》2008,(1):14-14
20万公顷 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近日透露。国家林业局已确定20万公顷调查范围。寻找野生华南虎。本次野外调查主要对象既包括野生华南虎,也包括豹类、黑熊等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国家林业局将及时向公众公布有关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环境视点     
《环境》2013,(10):5-7
9月27日,长沙生态动物园进行了一场“人虎拔河”比赛。一只东北虎咬住麻袋中的食物,麻袋被一根绳子拴着,游客通过牵拉绳子的另一端和东北虎进行拔河比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表水酸化敏感性的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表水体的酸化与集水区的许多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如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基岩中和酸沉降的能力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其中,土壤的抗酸化能力是关键因素.因此可以根据集水区土壤、基岩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信息来评估地表水在不同流量下发生酸化的可能性.本研究成功地应用已有资料和数据得到了我国地表水对酸沉降的敏感性等级,并绘制了地表水酸化敏感性区划图.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表水对酸化并不敏感.极易酸化和较易酸化的地表水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北部地区,占所有国土面积的2.67%,是该地区强酸性漂灰土、酸性母岩和针叶林植被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酸化敏感性为中级和低级,即不易酸化的地表水主要分布在东北暗棕壤地区和南方富铝土区域,占所有国土面积的15.2%.其余82.11%国土面积上的地表水对酸化不敏感,完全不可能发生酸化.北方地区主要是由于土壤的强缓冲能力,而在南方,石灰质土壤以及耕作农田的广泛分布是最重要因素.南方重酸雨区由于土壤对酸化并不很敏感,因此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大面积水体酸化现象.由于东北近年来频频出现酸雨,因此东北的酸沉降必须及早防治,以免出现大面积酸化水体.  相似文献   

16.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壶瓶山保护区)被选为华南虎(Pantheratigrisamoyensis)的野化放归基地,评估华南虎的适生区是实施野化放归的首要工作.毛冠鹿(Elaphoduscephalophus)是保护区华南虎的3种主要猎物之一,评估其适生区能为有效估计华南虎的适生区提供了参考.已有毛冠鹿生境选择研究未考虑气候因子和气候变化对其适生区利用与分布的影响.本文利用毛冠鹿的分布数据和环境因子,运用参数组合优化后的MaxEnt模型,评估了毛冠鹿在当前(1970~2000年)气候情景下的适生区利用特征和分布;并分别预测了SSP126(严格环保政策下的低碳排放量情景)和SSP585(宽松的环保政策下的高碳排放量情景)未来2种气候情景中,2050s(2040~2060年)和2090s(2080~2100年)2个时期的毛冠鹿适生区.最后,将不同时期的适生区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结果显示:最湿季度降水量和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对毛冠鹿生境选择的影响贡献为56%;当前气候情景下,高、中适生区总面积为486.5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2.9%;未来气候情景下,在SS...  相似文献   

17.
重要的战略地位 主要作物生产情况我国东北拥有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东北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中黑、吉、辽三省耕地面积约20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最的1/6.东北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在我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6年东北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6.5%,东北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粮食商品晕的近1/3,粮食的区际商品率和商品量、人均商品量均居全国首位,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大豆、水稻年均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0.03%、42.08%和8.O%左右.  相似文献   

18.
西伯利亚虎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猫科动物。它威武雄壮,力量强大,体态优美,色彩斑斓,被称为“百兽之王”。它广为人们所喜爱,受到人们的崇敬。西伯利亚虎一度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从西伯利亚东部向南,经过中国的东北(故在中国被称为“东北虎”),延伸至朝鲜和韩国。但是,如今它的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我国北部地区冬季的气温逐年升高,东北、华北、江淮等地的气温平均升高2~6℃,夏季平均温度也有所升高,例如北京1996年夏季平均温度26.4℃比1990年的24.8℃升高了1.6℃.暖冬现象不仅在我国,在其它国家与地区也存在,这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变暖.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名单 (中名后括号内是别名) 蜂猴(懒猴)台湾猴(黑肢猴)金丝猴(仰鼻猴、线猴)黔金丝猴(灰金丝猴)滇金丝猴白臀叶猴长尾叶猴(白脸猴)菲氏叶猴黑叶猴(乌猿、乌叶猿)白头叶猴白掌长臂猿(白掌猿)白眉长臂猿黑一长臂猿白烦长臂猿白锻豚(白鳍豚、“白旗”)大熊猫(白熊、竹熊、花熊、大猫熊)东北虎华南虎新疆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亚洲象儒良野马野驴双峰驼(野驼马韵银鹿泽鹿(坡鹿、海南鹿)梅花鹿(花鹿)白唇鹿野牛(白袜子、野黄牛)耗牛(野耗牛)高鼻羚羊(赛加羚羊)羚牛(牛羚、扭角羚、白羊、盘羊、野牛)台湾兹羚白鹤黑鹤鹤朱鹤(朱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