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通过对我国世界遗产地管理危机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世界遗产地主要面临资源危机、形象危机、负面事件危机、资金危机等七大主要危机,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8处11项中国古代建筑精华,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简要介绍了“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概况,阐述了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内涵和遗产价值,分析了遗产资源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管理体制角度出发,对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世界遗产数量特征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37处世界遗产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对中国世界遗产的数量、空间分布和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世界遗产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世界遗产稀少;世界遗产总体发展速度较慢,其中北京、四川等省份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4.
黄山以“奇松、怪石、温泉、云海”闻名天下,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我国壮丽河山和中华民族的又一象征。古往今来,黄山绝美的风光、奇特的景致,引来了无数的骚人墨客,人们以诗歌、书画和其它文艺形式来赞美它,歌颂它。1996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冯·德罗斯特,在考察黄山后留言称赞:“黄山,具有伟大的文化意义,拥有无与伦比的美丽,是特别的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5.
把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研究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对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遗产地农民对世界遗产要有深入了解,树立保护重于开发的意识,改善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大运河斜穿微山湖而过,一列列壮观的船队浩浩荡荡,一条条渔船悠然自得,不时有小鸟从芦苇丛中飞起,渔民们有的在撒网捕鱼,有的在悠然垂钓,还有渔民赶着一队队鸬鹚,用最古老的方式打鱼。这是中国大运河2500年来每日都在上演的场景,就是这充满安宁的自然美景打动了世界教科文组织的各级评审,2014年6月22日中国的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一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作为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基础的水资源应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并从水资源角度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旅游资源是开展旅游活动,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对其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是合理保护与开发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武当山为例,利用Yaahp软件,基于AHP法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各指标相对权重。结果表明,武当山资源价值在旅游资源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根据评价结果及遗产地旅游现状,提出防止旅游过度开发和资源不合理利用的保护性开发策略,以促使遗产保护与旅游活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在分析制约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基础上,论述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金融、财政、税收和产业等宏观调控政策,提出了实现省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田明远 《四川环境》1997,16(3):7-10
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可持续发展是传统发展方式的一种新变革,它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求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的。我国在过去20多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在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则着重论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点对环境影响评价在思想、内容和方法上所赋予的新的任务和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必须适应这一变革、以迎接人类社会面临的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1.
大足石刻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大足石刻的自身概况及地理条件、地质环境和发展旅游的特色优势,总结归纳了大足石刻的艺术特征.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大足石刻世界遗产地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促进大足石刻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包括管理体制、保护法规、旅游发展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云冈石窟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介绍了云冈石窟的概况、地理条件和地质环境,总结归纳了云冈石窟的特征和杰出价值,指出了云冈石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遗产地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对策,以推进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对殷墟世界遗产地考察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管理体制滞后、生态状况欠佳、遗址展示不完善、宣传和营销滞后等诸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健全管理体制、注重遗产教育、完善生态环境监控体系、改进现有展示手段等策略,以促进殷墟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资源条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城市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把资源分为必需型资源和特色型资源两种类型,分别讨论了这两类资源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然后在评价城市资源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市基于资源条件的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本文论述了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秦皇岛森林资源现状,以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秦皇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济南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济南市1999—2004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发现济南市在2002年以前可持续发展保持较好;2002年以后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但资源环境指数和社会发展指数出现下滑趋势,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未能与经济的发展保持同步,可持续发展出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协调,并对济南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攀枝花市资源开发与经济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枝花市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和资源开发型城市,矿产、水能和农业自然资源是其最具开发优势的资源。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促进了现代钢铁工业基地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针对攀枝花市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资源开发结构单一、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作者提出了实现资源合理开发与经济持续发展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构建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分析发现,重庆市在2001年前可持续发展保持较好,而2001年以后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下降,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不和谐.最后就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孙佑佳 《四川环境》2003,22(1):67-70
本文从近几年来宜宾市工业及生活废水等排放情况及水环境质量的监测资料,阐述了我市流域水污染状况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资源保护对策,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