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2001~2010年昆明市主城区城市例行监测数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昆明市主城区近10a环境空气质量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影响。昆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可吸入颗粒物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二氧化氮逐渐成为污染负荷中贡献率最大污染物,从而表明大气污染已经从煤烟型向机动车尾气型污染转化。受牡理、气候条件影响明显,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存在季节变化规律,夏秋季节明显好于冬春季节。  相似文献   

2.
三明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及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明市区8年的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氮氧化物浓度变化不大,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和降尘呈下降趋势,尘类是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呈中度污染水平,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2001年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以1997~2004年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为依据,分析了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污染变化趋势,污染综合指数8年总体来说有下降趋势,但最近5年基本无变化;分析了济南市大气污染特征及其原因为由燃煤引起的SO2与烟、粉尘及地面扬尘污染形成了长期以来影响济南市空气质量的主导因素,并且随着机动车辆的迅速增加,机动车燃料燃烧造成的尾气污染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利用万州区环境空气质量定点监测资料,研究了万州区2001~2009年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有显著下降趋势;二氧化氮有下降趋势,但不显著。空气污染源增加的压力与环境空气保护措施的相互作用是驱动万州区环境空气质量近十年变化的主要因素。城建施工、重点污染源的整治、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影响万州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武昌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  陈静  李军  周炜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3):34-37,45
分析2001年-2008年武汉市武昌紫阳、东湖梨园两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空气质量状况,并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判断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年变化趋势,2001年-2008年武昌区两个测点的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趋向好转,优良率上升显著,但东湖梨园测点近三年空气质量优良率逐年下降,武昌紫阳测点空气质量优良率虽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在近三年上升趋缓。影响环境空气优良率高低的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而造成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工地、拆迁工地的施工扬尘及运输扬尘。建议采取着重治理扬尘污染、加快产业布局调整、注重季节特点、建立空气质量预警机制及其他综合治理措施改善武昌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哈尔滨市区环境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都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降尘五年均值低于相对标准。空气污染呈现煤烟型污染特征,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2001年~2005年度哈尔滨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年均值范围为2.45-2.72,呈逐年下降趋势。"十五"期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比"九五"期间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2005~2009年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太原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2005年~2009年及奥运会期间太原市大气环境质量污染特征和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2009年太原市的环境空气优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PM10、SO2、NO2污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浓度仍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鄂州市区1992-2003年的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氮氧化物和降尘浓度变化不大,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呈下降趋势;尘类是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呈中度污染水平,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  相似文献   

9.
根据太原市2001年-2012年环境空气定点监测数据,采用分时段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太原市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太原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这与太原市积极转变经济结构,加强污染控制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太原市自然气象条件和污染源格局都不利于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太原市空气污染情况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0.
徐承光 《环境导报》2003,(21):37-37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自2001年起,淮安市市区环境空气例行监测已实现自动连续监测,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有所调整,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采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和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近两年来监测结果表明,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评价良好,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二氧化硫呈上升趋势,可吸入颗粒物未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市区锅炉燃煤污染较重。至2002年底,淮安市在用锅炉580余台,每年燃煤221万吨,市区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约3.5万吨。在产生的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烟尘,2001年市区燃煤排放二氧化硫为18492口屯,烟尘16516吨。  相似文献   

11.
被动扩散技术以其低成本、操作简单、空间覆盖率较高等优点已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调查,辽宁省环保局通过欧盟项目引进,本技术在葫芦岛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应用有4年时间.依据4年环境空气被动扩散管监测基础数据,分析了解葫芦岛市城区大气中NO2时空分布特征:高浓度值出现在交通区,季节上呈现春季明显低于其它季节.  相似文献   

12.
根据呼包鄂地区2001年~2008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评价、分析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得出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呼包鄂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呈好转趋势,污染程度逐年减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以"十五"期间洛阳市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数据为依据,对洛阳市2001-2005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和讨论,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和Speamman秩相关系数rs进行污染物变化趋势分析,从中找出规律,分析原因,为上级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2011,(12):8-14
李干杰:2010年,我国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持续好转.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为4.9毫克/升,比上年下降3.9%,比2005年下降31.9%;全国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34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比上年下降2.8%,比2005年下降19.0%.  相似文献   

15.
以"十一五"期间李沧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中SO2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五年间SO2浓度的月、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对SO2浓度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李沧区SO2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月际变化呈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污染较严重,夏季污染较轻。通过对产生现状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7~2020年珠海市金湾区环境空气自动站6项空气污染物(SO_2、NO_2、PM_(2.5)、PM_(10)、O_3和CO)监测数据,分析了金湾区空气质量时间变化趋势及特点。结果表明:SO_2和CO 95%分位浓度差异性不大,PM2.5年均值无明显变化趋势,其余3项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环境空气优良率均保持在80%以上; 4个年度中,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2020年、2018年、2019年、2017年; O_3是影响金湾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其次是PM_(10)和PM_(2.5); 6项污染物浓度最大值均出现在秋冬季节,最低值出现在春夏季节,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05~2008年湖南省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的减排情况以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大气污染减排对湖南省城市降水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阐述了大气污染减排取得的环境效益,为湖南省下一步的污染减排和环境管理政策及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扬州市“十一五”期间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和传统的单因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一2010年扬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2009年、2010年的环境空气质量最佳,“十一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整体呈好转趋势。对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因子为PM。“十一五”期间各污染物对扬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变化不大。层次分析法可综合考虑三种污染物的协同作用结果,适合于扬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6-2011年静安区PM2.5连续自动监测数据,通过对其浓度变化特征进行趋势性分析发现,2006-2011年静安区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呈逐步下降趋势,但浓度年均值仍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PM2.5污染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冬春较高、夏秋较低.PM10与PM2.5的回归方程为y=1.5585x+0.0108,相关系数为0.78,显著性水平为0.01.PM2.5与PM 10浓度的比值(p)主要集中在0.5-0.7之间.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物特征,独山子区环境科研监测站根据独山子地理、气象、工业、生活环境等情况,通过间断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分布三个方面对空气中污染物的特征进行了监测分析,且运用大气综合污染指数和污染物负荷分担率的分析方法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2008年11月-2009年8月对独山子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