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将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应用于垃圾填埋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扩充了评价因子,确定了各重金属的毒性系数及参比值。研究结果表明,评价区土壤中Hg的潜在生态风险较重,其后依次为Cd、As、Ni、Cu、Pb、Co、Cr、Mn和Zn。对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及生态修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河北曹妃甸项目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土壤基本性质和Zn、Cu、Pb、Cd含量,并依据有关标准和模型对土壤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总体偏碱性,属壤质和黏壤质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中Cu的污染指数最大,Zn、Pb次之,Cd虽没超过国家标准但已出现污染累积现象。在单因子评价中,有76%的土样中Cd元素呈中等或强潜在生态风险,其余元素均无潜在生态风险;在多因子评价中,有95%的土样属于无生态危害或一般生态危害,只有5%是强生态危害。项目区农田土壤质量虽总体良好,但个别区域存在严重生态危害问题,尤其是Cd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十分突出。在今后的土地整理和污染修复工程中,应注意保护清洁农田,防止污染交叉转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天津近郊西青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农田表层土壤(0~20cm)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As、Hg、Zn、Pb、Cu、Cr和Cd的含量,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各项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但高于天津土壤背景值和全国土壤背景值,Cd、Cu、Hg在个别点位出现超标现象。多数点位土壤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处于清洁水平。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各点位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12.96~104.49,均处于轻微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4.
利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湖南省某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监测了Cd、As、Pb、Cr、Cu、Zn、Hg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对重金属污染程度与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或污染,其中Cd、As、Pb等的污染较为严重。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Pb、As、Hg、Zn、Cd等来源相同,可能主要都来自于人为污染,即冶炼作业造成的污染。7种重金属化学形态不尽相同:在重金属有效态中,Cd的水溶态和可提取态较高;Pb、Cu、Zn可还原态、可氧化态这两部分含量较高。而Hg、As、Cr的残渣态含量较高。风险评价代码评价结果表明,Cd的生态风险较高,4.5%的样点Cd为极高生态风险,52.8%的样点Cd为高生态风险,42.7%的样点Cd为中度生态风险;100%的样点Zn为中度生态风险;Cu有60.1%的样点属于低生态风险,39.9%的样点属于中度生态风险;As、Pb主要以低生态风险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77.2%、80%);Hg主要以无生态风险为主(所占94.3%)。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计算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范围为46.4~1 627.5,表明研究区域农田土壤存在很高的生态风险。上述各项结果综合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受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由此引起的重金属生态风险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以现代工业化前正常颗粒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最高背景值为参比值,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花溪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花溪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Cu>Zn>Pb>Cr>As>Cd>Hg,污染水平顺序为Hg>Cd>Cu>As>Pb>Cr>Zn;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ir)表明,除个别样点外,大多属于轻微生态危害范畴;多种重金属的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IR)表明,花溪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属于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6.
为能够定量评价铀尾矿库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潜在生态危害性,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综合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铀尾矿库周围部分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d、Ni、As、Cu、Hg、Zn含量存在积累和超标情况,尤以Cd的污染最严重,Ni、As次之;Pb、Cr含量能够满足标准限值要求。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铀尾矿库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较高,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Cd,其次是Hg、As,Cr、Pb、Ni、Cu、Zn并不构成潜在生态风险。铀尾矿库周围农田土壤中较高水平的Cd在构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构成了较严重的生态危害,应加强对重金属Cd、Hg的生态风险防治。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指标多等级的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土壤中重金属的全量和有效态双重指标,建立基于多等级综合评估的土壤中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将联合概率曲线法引入土壤评价模型,分析重金属暴露浓度与毒性数据的概率分布,考察重金属对土壤生物的毒害程度,从而确定土壤中重金属对于生态系统的风险。建立从简单到复杂的多等级综合评价方法,表征重金属的污染等级、浓度效应、多种重金属污染物的协同效应、不同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和土壤对不同重金属污染物的敏感性。选择典型地区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测定不同重金属的总量和有效态,验证评价模型的实用性和评价分级的合理性。旨在解决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的方法学问题,为土壤环境质量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湘江长沙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重金属环境化学行为的特点,应用沉积学原理,对湘江长沙段5个代表性断面10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Hg、CA、As、Pb、Cu、Cr、Zn)进行监测和分析,采用Lars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各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按当地最高背景值为参比值计算,湘江长沙段表层沉积物中各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排序为Cd〉Hg〉As〉Pb〉Cu〉Cr〉Zn,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为560.8,表明湘江长沙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属于强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9.
张家界市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结合\"十一·五\"张家界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情况,在全市境内选取代表性耕地土壤样品50个,分析了其中的Cu、Pb、zn、Cd、Ni、Cr、As、Hg等8个元素的含量,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研究及评价,以期为环保部门研究土壤污染防治对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集湘江(株洲段)9个断面的底泥样品,和1个柱状样品,对重金属(Cu、Pb、Zn、Cd、Ni、Cr、Hg、As)含量进行了检测;并运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对底泥中重金属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江段底泥已受到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在霞湾断面达峰值.Cu、Pb、Zn、Cd含量为湘江背景值4.6倍~58.8倍,比该江段20世...  相似文献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工程危害及修复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对地基土和地下结构物的危害,比较了电动修复、土壤冲刷、原位土壤淋洗、化学固化修复土壤的优缺点,重点介绍固化/稳定化技术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太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3年~1999年所采集的太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生态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的pH值呈中性至弱碱性,较适合于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及腐殖质对重金属的吸附;太湖大部分地区沉积物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且沉积物中重金属处于安全状态.沉积物生态风险性指数评价结果也表明,太湖大部分地区目前无重金属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3.
苏南地区农村河塘底泥中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苏南地区农村河塘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物状况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分别在镇江、宜兴和常州采集了农村居民生活区、农田附近和养殖厂周围13个底泥样品,对底泥中的5种重金属Zn、Cu、Cd、Pb、Cr质量比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Haka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底泥中5种重金属对其所在水域的污染程度,对水域和周围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影响.结果表明,苏南地区部分农村河塘底泥已受到轻度的重金属污染,部分采样点Cd、Cu和Zn已达到中度污染;不同类型底泥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趋势为:居民生活区>养殖厂周围>农田附近.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城市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化学形态与影响因素,以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与生物效应,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与趋势是建立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念和标准体系,研究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机制与规律及城市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发展判源分析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典型农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在蔬菜中的富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贵州省遵义县4个镇典型农业区,研究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特征以及在蔬菜中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由于贵州省重金属本底值普遍较高,遵义县虾子镇、永乐镇、新舟镇和喇叭镇土壤Cd、Hg、As均有超标,Cd的超标率分别为64.3%、31.3%、23.5%和6.3%,Hg的超标率分别为37.5%、11.8%、12.5%和28.6%,As的超标率分别为6.3%、23.5%、31.3%和28.6%;从蔬幕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来看,辣椒、西红柿对于Cd有较强的富集作用,豇豆对As的富集系数略高于其它蔬菜,黄瓜、豇豆对Hg的富集强于对其它重金属元素的富集.  相似文献   

16.
钼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钼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选择该矿区受污染农田土壤样本80个,采用HNO3-HF-HClO4混酸对土壤样品进行处理,运用欧共体参比司推荐的BCR三步连续提取法进行化学形态分析;使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土壤样品中Mo、Pb、As、Hg、Cr、Cd、Zn、Cu、Ni的全量及各种化学形态的含量并进行评价,同时对矿区地下水进行分析;采用spa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矿山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主要污染物为Cd、Hg并伴有Cr污染;Nemerow综合指数6.81,综合评价结果为该区土壤已受严重污染;Cd与As污染来源基本相同,Cu、Ni、Zn污染来源基本相同,Hg有独立的污染来源;重金属中化学形态分布为残余态>有机结合态>氧化结合态>酸可提取态;重金属Cr及Hg的有效态比例较大,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矿山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可能是污染地下水的浇灌,矿石的开采、运输和大气降尘等过程;有机农药及塑料农用制品的施用过程,自然成土、矿物的伴生及其转化等过程.  相似文献   

17.
对淮安市某垃圾填埋场土壤中13个采样点中典型重金属 Cr、Pb、As、Hg、Cd、Cu、Zn 的含量进行了调查,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及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土壤中典型重金属对其所在环境的污染程度,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 As,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大小顺序为 As>Hg>Cd>Cu>Cr>Pb>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