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然而夏季也应该注意养生。 精神调养 在炎热的夏季,要做到神气调养就必须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养。因此,应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医学认为心脏的阳气在夏季最旺,所以,自古中医就提倡心悸要养心。另外,夏季也是心脏病高发的季节,注意养心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那么夏季养心该如何做呢?1.饮食养心因为夏季容易心气旺,出汗多,伤气阴,所以夏季养心在饮食上不宜过于油腻,可以食用清淡少油的食物,如谷物、豆类、蔬菜等。另外,中医认为苦味入心,夏季多  相似文献   

3.
春季大地回暖,阳气升发,万物萌生,病毒等微生物也蠢蠢欲动.人体毛孔放松,冬季所藏的营养逐步向外"散发";加之春季风多,气候相对干燥,肝病患者特别是慢性肝病息者病情容易反复,导致近段时间的病人就诊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乍暖还寒,但千万别急着脱下厚衣服,气温早晚变化温差大,也因为如此大量病菌趁此侵入人体,特别是对于抵抗力较低的婴儿更容易引起疾病。1.戴帽子头作为人体"诸阳之汇",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当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  相似文献   

5.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采用扶正固本、截治病根诸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疾病得以恢复,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6.
《现代职业安全》2014,(8):118-118
<正>夏日炎炎,人人都想着法儿地防暑降温,却容易忽略寒邪的侵袭。殊不知,这夏日的寒邪比冬天更伤人。冬天气温低,万物凋敝,阳气活动迟缓,内收封藏。此时,天气虽冷,但人们更加注重防寒保暖,不爱贪凉,阳气反而不易为寒邪所伤。夏至以后,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夏季寒邪还是慢慢累积病根的过程。中医讲"形寒饮冷则伤肺",很多在  相似文献   

7.
夏天气候炎热,病菌繁殖生长快,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多.因此,要想平安度过夏天,下面夏季生活中的十个"最佳"可助你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8.
春季大地回暖,阳气升发,万物萌生,病毒等微生物也蠢蠢欲动。人体毛孔放松,冬季所藏的营养逐步向外"散发";加之春季风多,气候相对干燥,肝病患者特别是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导致近段时间的病人就诊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情绪别随气候跑 驾驶员从事的是一项极特殊的工作,应特别注意季节变化对心理的影响。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且突变较多。在此气候条件下,人们大多情绪不定,易急躁.甚至发火,竞争意识也相对比较强烈,控制与调节行为的能力相对降低,夏季气候直接影响到驾驶员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由于夏季中午前后天气炎热,所以许多驾驶员都注重抢早或抢晚,这样,早、晚时分.公路上的汽车流量就特别大,  相似文献   

10.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东风解冻,春阳上升,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发育,弃故从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许多痼疾老病均易复发,包括恶性肿瘤。最易复发:肝癌乳腺癌胃癌排前三春天,人体内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此时人体的循环系统功能加强,代谢旺盛,生长迅速。癌症患者  相似文献   

11.
夏季气候炎热、光线强烈、路面变软、雨水多等特点使驾驶条件变得恶劣,给安全行车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夏季行车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春季大地回暖,阳气升发,万物萌生,病毒等微生物也蠢蠢欲动。人体毛孔放松,冬季所藏的营养逐步向外“散发”;加之春季风多,气候相对干燥,肝病患者特别是慢性肝病息者病情容易反复,导致近段时间的病人就诊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地面温度高达32~42℃。炎热的气候条件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储存威胁很大。危险化学品火灾也多发生在炎热的夏季。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4.
秋天,气候逐渐由热变凉,人体腠理由疏松转为致密,阳气开始潜藏于内.秋季气候变化较大,在“多事之秋”,人们的养生有以下三个不同阶段的讲究.初秋,暑热仍未退去,素有“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 ”之称,“秋老虎”颇凶,因而仍要预防中暑.此时,又是多种肠道传染病如菌痢、食物中毒、伤寒、霍乱以及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高发季节,因此,一旦出现腹泻,人们应尽快去医院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的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分析了 2001年气候条件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影响.春夏季全国大范围的持续严重高温干旱,造成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偏重发生,其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全国大部分地区以虫害为主,病害较轻.春夏季的高温干旱引发蝗虫全国大发生,但制约了小麦病虫害的严重发生,为中等发生年.全国主要稻区病虫害发生期间干旱、少雨、大雨频次低,限制了水稻病虫害的严重发生,为中等发生年.水稻稻飞虱中等偏轻发生,但造成长江流域水稻螟虫的中等偏重发生.东北、华北地区中后期温度降水配合相对适宜,造成玉米螟中等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食欲减退,肌体能量消耗大。根据夏季气候特点,养生进补贵在清燥解热,即以“凉”驱“热”,以“清”祛“燥” 神志宜清静 夏季高温,人们极易感到困倦、疲惫、烦躁不安。为此要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平静,做到心平气和方能神清气爽。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曝晒,  相似文献   

17.
<正>1.起床后排便中医主张"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生活习惯应该符合大自然规律。早晨5至7时是人体大肠经最旺盛的时候,要养成早起排便的习惯。如果不能早起,大肠就无法很好地完成排浊功能,毒素会停留在体内而引发便秘、痤疮等。上午7至9时是阳气最旺的时候,吃早餐也是最易消化。一顿优质的早餐可以让人思考敏锐,反应灵活,提高记忆力和工作效率,且不容易发胖。2.多吃谷物《内经》早就指出"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的膳食结构。谷类是滋养身体的主要食物,肉类是补益身体的食物,蔬菜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  相似文献   

18.
蒋小燕 《安全》2002,23(4):26-26
近年来以高温为主要特征的世界异常气候已成为令世人担忧的一大焦点问题。预计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还将升高,地表的温度上升1.5℃~3.5℃,夏季将一年比一年热。往年,夏季中暑的人群集中在户外活动较多的体力劳动者。1992年,南京高温40℃左右的天气持续了一个多月,很多高龄老人、体弱有病者,因为中暑死亡不在少数。防治中暑是夏季卫生防病工作的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19.
夏季气候炎热,病菌繁殖生长快,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多。因此,要想平安度过夏天,下面夏季生活中的十个“最佳”可助你一臂之力。1、最佳调味品———食醋酷夏热出汗多,多吃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  相似文献   

20.
正我省地处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立体气候明显,海陆差异显著。年平均气温17~21℃,夏季炎热,冬无严寒。年平均降水量1091~2034毫米,时空分布不均,3—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81.4%,常有洪涝灾害发生,10—3月降水量仅占18.6%,是秋冬旱频繁出现的季节,东南沿海地带和岛屿为少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