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夏天,一片高气压区控制了欧洲西部,它将大西洋蕴含大量水气的低压系统挡在了欧洲大陆的外面,结果导致这年夏天雨水极少,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炎热天气。在瑞士,那儿的人们经历一个250年来最为炎热的6月,莱茵河畔的古老城市巴塞尔的夏季半均气温达到29.5摄氏度,较往年同期高出5.9摄氏度。在法国,气温连续数周达40摄氏度,15000人在8月份的热浪中失去了生命。据统计,这一年整个欧洲共有3万人死于热浪,这也是欧洲近50年来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然而,科学家对未来气候的预测表明,这种程度的热浪天气在本世纪末将变得相当平常,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必  相似文献   

2.
“昔日三九、四九冰上走,今年三九绿杨柳,又是一个暖冬年啊!”这是人们面对今冬暖和天气发出的惊叹。人们不禁在问:“地球气候增暖还将持续吗?”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新闻公报说,2001年是“世界气象组织”自186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居第二位高温年,气温略低于1998年。以1961—1990年世界平均气温为标准计算,2001年气温超过平均值0.42摄氏度。141年来,世界曾出现过23个高温年,仅20世纪90年代就有9个高温年。20世纪的100年中,全球变暖是一种普遍现象,气温比19世纪上升0.6摄氏度以上,20世纪最后25年,地表温度升高的速度较前75年加快3倍,其中有22年高温年。  相似文献   

3.
《民防苑》2009,(8)
40摄氏度!这不是高烧病患体温计上显示的数值,而是7月20日14时许,上海徐家汇地区的气温。上海中心气象台为此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这也是自有预警信号发布以来,申城发布的最高级别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4.
2005年陕西秋淋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5年陕西秋淋特征分析认为,2005年陕西秋淋明显且偏晚,降水强度大,落区广且地区较集中;秋淋造成渭河下游、汉江干流分别出现了1981年、1983年以来最大的洪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盛稳定及适当的副高脊线位置和西伸脊点位置是秋淋期间强降水集中的主要原因,而2005年的台风活动也为陕西秋淋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5.
《民防苑》2006,(3)
一般地说,人体的耐热本领还是相当强的。我国吐鲁番地区的最高气温曾超过49摄氏度,有些国家的气温可达到五六十摄氏度,然而大家仍能活下来。英国的布达格金和琴特里两位物理学家,为了实验,在面包房里短期忍受过160摄氏度的高温。带进面包房里的牛肉  相似文献   

6.
2005年8月28日发生的飓风灾难——“卡特里娜”是自1969年以来墨西哥湾最猛烈的飓风,它以高达233公里的时速,横扫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等沿海地区,导致新奥尔良等地死亡者千余人,流离失所者之百万之多,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美元。这是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同样,因为南亚地区发生了几近毁灭性的里氏7.6到7.8级地震,2005年10 月8日,无疑也将在人类的灾害史册上留下重重的一笔。就在这一天,威力相当  相似文献   

7.
1989~2005年中国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建国  贾燕 《灾害学》2006,21(1):91-97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是地震应急的行动纲领。过去重“救”轻“防”,而且“救”的程序也缺少规范。地震应急预案将“防、抗、救一作了规范.对每个职能部门的应急工作都作了部署。全国地区(市)级颁布地震预案267个,县级颁布地震预案1603个。据不完全统计,1989-2005年,全国共计启动地震应急预案56次。其中,1989~1993年年均启动0.8次,1994-1998年2.2次,1999-2003年4.2次,2004~2005年10次。  相似文献   

8.
在由美国波士顿大学和美国宇航局戈达德航天中心共同开展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分析了从1981年到1999年欧洲、加拿大、美国和亚洲的气象卫星数据。结果发现,北半球在过去20年中绿色植被覆盖密度有显著的上升。但科学家说这一现象并不表明地球环境有所改善,因为这有可能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 研究人员说,他们发现北纬40度,即纽约、马德里和北京所处纬度的植物自1981年以来越来越茂密了,但植被面积并没有扩大,只是现有植被变得更加密集。从中欧到西伯利亚,60%以上的植物生长区在过去20年中变得更加繁茂。  相似文献   

9.
高峰 《防灾博览》2016,(1):64-67
正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召开。这次有195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气候峰会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存2摄氏度之内。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最新一期《温室气体公报》称,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在2014年再创新高,北半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在2014年春季超过了400ppm这个重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地球各种灾难不断。地震、火山喷发、洪水、泥石流、大火、雪灾、大旱、高温、飓风……频发肆虐,至少夺去将近26万条生命,超过了过去40年来因遭遇恐怖袭击而死亡人数的总和.是自1976年以来遇难者最多的一年。美国联邦救难总署署长傅格特惊呼:灾难“仿佛是接踵而至.一波一波地袭来,‘百年一遇’一词在2010年失去意义。”美国媒体把2010年称之为“地球反扑年”。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地球各种灾难不断。地震、火山喷发、洪水、泥石流、大火、雪灾、大旱、高温、飓风……频发肆虐,至少夺去将近26万条生命,超过了过去40年来因遭遇恐怖袭击而死亡人数的总和,是自1976年以来遇难者最多的一年。美国联邦救难总署署长傅格特惊呼:灾难"仿佛是接踵而至,一波一波地袭来,‘百年一遇’一词在2010年失去意义。"美国媒体把2010年称之为"地球反扑年"。  相似文献   

12.
杨萍  侯威  颜鹏程 《灾害学》2016,(4):95-102
长期器测数据的缺乏妨碍了对亚洲季风较长历史时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这一变化背后的驱动因子的深入研究,MonsoonAsiaDroughtAtlas(MADA)资料是根据亚洲季风区内300多个不同地点的树木年轮而测定的一个历时700年(1300-2005年)的在整个亚洲范围内的季风变化记录。利用MADA资料中504个格点逐年夏季的帕尔马干旱指数(PalmerDroughtSeverityIndex,PDSI),以5年为一个间隔得到1300-2005年夏季整个区域内处于极端湿润、严重湿润、极端干旱和严重干旱等级格点数的变化序列,分析了各序列的整体变化特征;针对气候系统的非线性/非平稳性和气候层次理论,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empiricalmodedecomposition,EEMD)方法对亚洲季风区过去700年来的极端干/湿事件进行多尺度分析,求出各个序列的本征模态分量(IMF),分析了各IMF分量的方差贡献率,并对各个IMF分量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IMF分量,分析了亚洲季风区过去700年来极端和严重等级干湿状态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振荡变化特征,以及各个IMF分量的振荡对整个亚洲季风区干湿变化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防苑》2003,(2)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在沙特阿拉伯那一望无际的沙漠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正向圣地麦加走去。朝圣,是教徒们一生中的最大心愿。可是,这是非常艰辛的旅途:沙漠里的气温常常高达40多摄氏度,又没有足够的水,终于,有些人再也迈不动自己那疲乏的双脚,一个、两个、三个……有一年,一下子就倒毙好几千人。  相似文献   

14.
《灾害学》2016,(2)
研究洪涝灾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有效开展防洪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整理1950年以来我国分省区7项主要洪涝灾害统计指标(即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发现过去60余年农作物受灾面积、经济损失呈现上升的趋势,因灾死亡人口呈现下降的趋势;在空间上各项灾情统计指标呈现出东部大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的特征。通过对1990年以来年度洪涝灾情的评估,发现过去20余年我国年度洪涝灾害的强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南方省区年度洪涝灾害的强度较北方地区高,但近年来呈现出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年终寄语     
《灾害学》杂志创刊以来,在不断探索与开拓中,走完了1987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本刊对灾害科学的理论、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与争鸣,对各类灾害实例、防灾对策、治灾经验做了介绍,对灾害科学的应用成果、研究动态做了报道,为繁荣科学技术论坛、防治各种灾害、服务于四化建设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  相似文献   

16.
《灾害学》1988,(4)
全球变化是指在未来几十年至几百年,人类与他们所生存的地圈和生物圈之间的互相作用产生的重大变化。过去的两百万年间,人类一直在改变其生存环境,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不再是局部地区和小范围,而扩展到全球范围,最集中的表现大气层是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7.
李纲 《防灾博览》2005,(4):21-21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2005年6月15日10时51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海域发生了一次7.1级(美国情报中心测定为Mw7.2)地震,震中位置为41.284°N,125.983°W,震源深度为10公里。加利福尼亚北部至俄勒冈州南部的沿海地区广泛有感,但有感程度轻微。地震距新奥尔良市146公里,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自1999年赫克托矿7.2级地震以来发生的最大的地震,也是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主要地质灾害成灾机制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广州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地质环境渐趋恶化,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这些地质灾害而言,活动断裂纵横交错是其地质构造基础,强烈风化与疏松地表是其物质来源,降水与径流量丰沛是其动力条件,暴雨、洪水则是其诱发因素.人类活动,如过量抽取地下水、乱采滥伐森林植被等增加了地质环境的压力,破坏了生态平衡,成为重要的致灾因子.广州城市地质灾害在过去10年里呈波浪状上升态势,1998年以来尤为严重;空间上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广花盆地和低山丘陵区.  相似文献   

19.
2005年5月19日以来,深圳地区由于连降暴雨,致使福田、南山两个区的部分低洼地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在当地政府和驻军的及时帮助下,灾区群众得以妥善安置,没有人员伤亡情况发生。5月20日,在深圳南山区同乐村联鹏小学,深圳边防第六、第七支队的战士们将  相似文献   

20.
《民防苑》2006,(2)
2005年09月09日,11岁女学生蒂莉·史密斯获得英国海事协会颁发的托马斯·格雷特别奖,这在英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此事在世界诸多媒体上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海啸来临的当天,蒂莉正与父母在泰国普吉岛海滩享受假期的快乐。就在海啸到来前的几分钟,蒂莉的脸上突然露出惊恐之色。她跑过去对母亲说:“妈妈,我们现在必须离开沙滩,我想海啸即将来临!”她说她看见海滩上起了很多的泡泡,然后浪就突然打了过来。这正是地理老师曾经描述过的有关地震引发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