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现今构造应力场是评价工程地区稳定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特别对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具重要意义。为此、以锦屏水电站及其外围地区为研究区,在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基础上,并考虑到川西-滇北地区构造应力场对锦屏水电站及其外围地区的影响,运用有限单元法进行现今构造应力场模拟来评价锦屏水电站及其外围地区的稳定性,取得较好成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藏公路沿线实际观察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着重通过库地北构造带两侧变质岩、岩浆岩及构造古环境特征的对比,以及对构造带中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和形成环境的分析,初步探讨了该构造带的大地构遣演化。认为库地北构造带为古昆仑洋盆消减、封闭的最终位置,是形成于志留纪的板块聚合碰撞缝合带,代表着早古生代阶段塔里木板块的南部边界,也是控制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和西昆仑山地区区域构造格架的重要构造带。  相似文献   

3.
横断运动,又称横断事件,是一次发生在约3.40MaBP、覆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构造变动。该运动导致上新世末定型的中国夷平面解体,引发青藏地区的块状隆起,启动横断山系地貌形成,奠定了中国构造地貌格局。从横断运动开始的青藏高原构造演化,与此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有重大区别。青藏高原的形成期代表了地壳构造发展最新阶段。有必要将以横断运动为下限、以青藏高原隆起为标志的青藏高原期,从喜马拉雅旋回中划分出来,划为独立的构造阶段。谓之横断运动。  相似文献   

4.
皖南前南华纪岩石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层构造区划分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前南华纪岩石地层层序、宏观特征、沉积环境、原始构造环境。综合垂向序列的时间特征、原始构造环境、构造界面、将前南华系划分为两个构造层。第一构造层为蓟县纪-青白口纪早期弧后边缘盆地沉积。第二构造层为青白口纪晚期大陆裂谷火山-沉积岩。并以此为框架,对相邻地区的地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本书反映了近年来中国东南大陆地区火山地质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运用古生物化石组合、同位素地质年龄及构造旋回与火山活动旋回对比等综合资料,并结合基底构造、矿化分布等研究成果,对本区中生代火山活动旋回进行了划分与区域对比;提出了古火山构造类型、级别划分方案,并对各级火山构造进行了解剖;对区域火山构造基本特征以及火山旅回与火山构造的控矿意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找矿方向的一些看法;对本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各旋回火山活动的不同构造控制条件也作了分析与总结。本书对地质勘探探、科研、教学单位的地质人…  相似文献   

6.
产于湘西雪峰弧东段的金矿床受北东-北东东向线性断裂构造与环形构造的共同控制。这些金矿采除了沿环形构造边缘等距离分布外,还具线环对称分布和沿北东、南北向两组断裂变及部位等距分布的特征。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金矿床产于深部地幔隆起区与坳陷区的过渡带上。据此,对今后在本区寻找金的成矿远景区提出了四点建设。  相似文献   

7.
江西九岭南缘铜多金属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了江西九岭南缘大型“裂谷”、裂陷构造、推(滑)覆构造带、走滑冲断带以及长期活动的深断裂带等多层次大型构造叠置成矿环境,厘定了主攻矿床类型,优化了找矿预测的综合标志。综合找矿实践经验,运用新的矿产资源评价思路,预测出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偏在部位,为突破新地区,发现新类型、新矿种,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关山隧道渗水治理工程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山地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和断层构造裂隙水为主。关山隧道在掘进过程中,围岩裂隙带和构造破碎带相互串通导致基岩裂隙水向隧道内渗漏,引起山体泉水干涸,对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通过对隧道渗水及漏水地段采用混凝土现浇和注浆工艺等阻水工程措施治理,达到了阻水堵漏和洞口排水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9.
皖南地区推覆构造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指安徽省南部,包括南起东至—绩溪、北抵芜湖—郎溪、西自皖赣省界、东止与皖苏及皖浙接壤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以铜、铁矿产资源丰富而引起我国地质界的广泛关注,地质研究程度也比较高。然而,对这一地区的构造性质的研究,尽管意见纷纭,但作为推覆构造来探讨的,至今尚未见有专门的报导。近年来,笔者在野外工作过程中,发现许多地段都存在飞来峰(体)与构造窗,从而为确认皖南地区存在推覆构造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0.
对张八岭地区的构造特征、演化及其动力学有不同解释。通过1:5万张八岭幅、珠龙幅区域地质调查.从地层、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岩浆岩、构造变形和变质等研究认为.该区从中新元古代起,经历了成谷、沉积.下沉、顺层剪切、深部熔融、塑性流动、层间褶皱.叠加折劈、宽缓褶曲、逆掩推覆,壳层滑动、熔融成浆、聚浆热隆、侵入或喷发.剥蚀夷平、堆积充填等铸成现今地貌景观.引起上述构造特征和演化的动力源自重力、热力和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惯性离心力等的结合与转化,它们在每个阶段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就产生不同构造特征,推动区域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1.
赣东北地区浅变质岩地层非常发育,构造十分复杂,“九五”期间在此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发现:大致以景德镇-鹅湖断裂以南,塔前-赋春断裂以北,浅变质岩以一套碎屑岩为主夹菱铁矿、碳酸盐和火山碎屑沉积;塔前-赋春断裂以南,香屯-太白寺断裂以北变质岩主要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夹中基性熔岩、碎屑岩沉积。根据沉积构造环境分析,前者为正常海相沉积,后者为裂谷环境沉积,分别代表两个不同时期,不同构造环境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地壳中存在离子 ,也存在电压。构造应力带中 ,电压比四周高 ,离子迁移快 ,它们与围岩的化学反应强烈。其结果是产生岩石矿物蚀变和地球化学元素重新分布。航空γ能谱测量能较全面精确地反映U、Th、K的重新分布情况 ,是离子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手段。根据U、Th、K的分布特征带与断裂等构造带无确定关系 ,我们假定生成它们的构造应力不同 ,生成前者的叫离子运动应力 ,生成后者的叫机械运动应力。离子运动应力集中区 ,对成矿有利 ,这种应力集中是必需的全球性的控矿因素 ,而岩石矿物、构造是有条件的局部性控矿因素 ,因此化探找矿效果好 ,地质成矿模式找矿效果差。离子运动应力带交织成应力网 ,应力网就是天然“化工”网 ,网的有利部位形成资源 ,构成资源网。通过研究放射性元素的单元素异常和组合异常的分布规律及它们与非放射性化探异常的关系来查明资源网 ,从而编制国土资源规划利用图。建立航空数字地球 ,航空数字月球和其他航空数字星球 ,能调查评价这些天体的资源和研究它们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3.
郯庐断裂系统与中国东部幔源岩浆成因CO_2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发现的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主要分布在与郯庐断裂发育密切相关的东部伸展盆地,两者关系具体表现如下:1.中国东部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的空间展布与郯庐断裂保持一致;2.郯庐断裂切割深度达到上地幔;3.沿郯庐断裂岩浆活动强烈,且具幔源特点;4.中国东部伸展盆地自中、新生代以来的演化受郯庐断裂带活动影响。本文主要以郯庐断裂带为主线,结合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典型实例,从郯庐断裂构造环境、空间格局和演化过程对幔源岩浆成因CO2的控制作用进行初步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佛冈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环境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广东佛冈岩体的初步研究表明 ,这一以往一直被认为是典型S型花岗岩的大岩基 ,其主体 (燕山第三期 )应为铝质A型花岗岩。岩石富SiO2 [W(SiO2 )为 69 2 1 %~ 77 72 % ]、准铝质 (A/NKC =0 97~ 1 0 6)。FeO /MgO比值较高 (平均 1 0 6) ,高于S型和I型花岗岩。在微量元素组成上 ,岩体明显亏损Sr、Ba、Ti、P、Eu,富Ga和高场强元素Nb,Ta,Zr等 ,与我国东南沿海A型花岗岩和世界典型A型花岗岩微量元素分布型式相似。全岩Rb Sr等时线年龄为 1 5 8± 1 7Ma,(87Sr/86 Sr) i为 0 71 5 6。钕模式年龄为 1 2 8~ 1 64Ga。一般认为A型花岗岩来源于I型花岗岩或大量抽提了S型花岗岩物质后的地壳源区 ,本研究表明 ,佛冈岩体可能直接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但不排除有地幔物质的加入。佛冈铝质A型花岗岩 南昆山A型花岗岩 恶鸡脑碱性正长岩这一造山后至非造山的构造岩浆组合的确定 ,揭示了区内乃至整个中国东南大陆岩石圈碰撞造山运动的结束和大规模的拉张伸展运动应始于晚侏罗世 ,至白垩纪造山带山根构造完全消失、拉张 伸展作用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M数据,使用ArcGIS10.2软件提取了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地区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度、水系等地貌信息,结合地质资料,对其构造地貌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地形起伏度在38~2088m之间、地形起伏度较大,地势总体上呈SW高、NE低的趋势;研究区总体坡度较大、地势较陡,断裂SW盘山体坡度值大于NE盘。甘孜-玉树断裂带活动影响下,断裂两盘地貌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研究区内山体走向、河流流向与断裂走向一致,地貌形态受构造活动所控制。  相似文献   

16.
浅析胶莱盆地边缘层间滑动断层构造及其控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间滑动断层构造产出于胶莱拉分盆地边部莱阳组砾岩与下伏下元古界荆山群变质岩系的不整合面上 ,是胶莱盆地东北缘蓬家夼和发云夼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化的主要部位。层间滑动断层是在中生代白垩纪期间中国东部古板块和郯庐断裂构造活动造成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下 ,在胶莱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在层间滑动断层由张性应力环境向挤压应力环境过渡过程中 ,源于地壳深部的金矿成矿流体 ,与大气降水混合形成工业金矿体 ,金矿化主要发生在构造角砾岩及碎裂岩的胶结物内 ,金矿化类型和强度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层间滑动断层以其产出于特定的部位、产状、成因及控矿机制的不同与其它伸展作用形成的断裂构造相区别。  相似文献   

17.
以洛南-栾川断裂、商丹板块缝合带和勉略板块缝合带为界,从北到南将研究区依次划分为:华北板块南缘构造岩浆区(简称SC岩区)、北秦岭构造岩浆区(简称NQ岩区)、南秦岭构造岩浆区(简称SQ岩区)、西秦岭构造岩浆区(简称WQ岩区)。依据各构造岩浆区内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的化学成分及出露面积,估算了各构造岩浆区及整个研究区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的平均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各构造岩浆区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的平均化学成分相当于花岗岩;由南向北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类似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变化规律.从早到晚.从西向东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岩浆朝着富硅、富碱方向演化,逐渐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湘东北燕山晚期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湘东北中生代多期陆内花岗岩浆活动中 ,燕山晚期花岗岩占有重要地位 ,燕山晚期大规模花岗岩侵入代表一种特殊的构造环境。本文通过湘东北主要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来判别成岩构造环境 ,认为该期花岗岩属于富碱质的钙碱性花岗岩 ,为陆内拉张环境下的产物 ,进一步进行构造环境分类 ,判别其属于后造山PA型花岗岩 ,形成于造山作用后期的拉张环境 ,与陆内裂谷长期拉张的构造环境明显不同。在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湘东北燕山晚期花岗岩形成于印支—燕山早期陆内挤压 走滑剪切造山作用后期的构造松弛阶段拉张环境 ,燕山晚期PA型花岗岩的出现标志着陆内活化由挤压向拉张的构造转折 ,同时也反映湘东北的陆内活化至少经历了陆内挤压和陆内拉张两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2019年8月20日,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连续发生两次有感地震。为研究本次地震的控震断裂及琼南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综合分析了琼南地区历史地震活动特征和主要断裂的构造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近EW向九所-水断裂在琼南地区起主要控震作用,沿断裂带小型地震频繁而密集发生。震中周边的NW向乐东-田独断裂较其他方向断裂活动时代最新,与九所-陵水断裂共同作用导致此次地震发生。区域内活动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不明显,结合前人对琼雷地区的应力降、重力观测和地应力等方面的研究,推断未来短时间内发生破坏性强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0.
宁蒗地区地处扬子准地台西缘与松潘-甘孜褶皱系的接合部位.其东为南北向的康滇地轴.西为近南北向的三江构造带。这种特定的区域构造背景决定着本区基本的菱形构造格局。区内北东向金棉-木里断裂将本区划为两个不同的建造-构造区:宁蒗西北区和宁蒗东南区。宁蒗东南区受四条北东向与北西向深断裂为界的宁南菱形构造控制,形成了叙方对称型的宁南反凸双孤联合构造。该宁南反凸双孤联会构造东弧带追踪基底南北向构造所形成的包都-波罗弧形断裂构造,控制了本区喜山期斑岩带的形成和分布。区内斑岩群(体)主要分布于该主干控岩断裂带与其它多方向构造的复合系统中。通过模拟实验,进步验证了区内斑岩带的控岩造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