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实验研究了活性炭纤维电极对敌草隆的去除作用。考察了电流强度以及敌草隆浓度对敌草隆去除的影响,对活性炭纤维用于吸附和用作电极去除敌草隆的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0.01~0.05 A内,敌草隆的去除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去除率为58%~91%。敌草隆浓度在5~40 mg/L时,其去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但至1.5 h 时,去除率均可达95%以上。对于20 mg/L的敌草隆,活性炭纤维对其吸附去除率为90%左右,重复使用导致去除效率下降;活性炭纤维电极电化学氧化对其去除率达95%,并且重复使用其效果未见下降。活性炭纤维电极电化学氧化导致敌草隆分子结构破坏、苯环开环发生分解而最终得以去除。活性炭纤维电极可用于水中敌草隆的去除。  相似文献   

2.
俞慧  李思航  丁洋  王辉  韩金保 《环境污染与防治》2023,(10):1387-1391+1401
为了解基于不同净化原理的室内环境空气甲醛净化方法的净化性能以及协同净化的效果,选取常用的净化原理代表性产品(活性炭、光触媒净化产品、生物酶甲醛清除液)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环境舱进行了甲醛净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1)活性炭的原料特性影响其甲醛净化能力,净化效果表现为椰壳活性炭>果壳活性炭>竹木活性炭;日常所用光源的不同对光触媒净化产品的甲醛净化效果影响不大;生物酶甲醛清除液的净化效果取决于其稀释比例。(2)3种净化方法中基于物理吸附法的活性炭的甲醛净化性能最优,基于光催化氧化法的光触媒净化产品次之,之后是基于生物酶降解法的生物酶甲醛清除液。(3)净化产品的联用均提高了甲醛去除率,但提高程度有限。活性炭分别与光触媒、生物酶联用时表现出比光触媒与生物酶联用更高的甲醛去除率。研究结果对设计和开发具有高效甲醛净化能力的新型复合材料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活性炭材料对于气相甲醛的处理性能,采用浸渍法制得了负载锰氧化物的颗粒活性炭(Mn O_x/GAC)。通过静态去除实验,比较了不同制备条件及环境因素对Mn O_x/GAC去除甲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负载锰氧化物后,Mn O_x/GAC对甲醛的去除性能有明显提高。在实验考察范围内,当锰氧化物含量为0.98%,焙烧温度为380℃时,Mn O_x/GAC对于甲醛的去除性能最佳,单位处理量较未负载时提高了1倍。具备较多大孔结构的果壳炭较椰壳炭更适合作为Mn O_x/GAC的载体。Mn O_x/GAC对气相甲醛具有持续的去除能力,锰氧化物对富集在活性炭孔内的甲醛起到了催化降解作用。室内低温低湿的处理环境有利于Mn O_x/GAC对甲醛的去除。  相似文献   

4.
以东江、西江和北江3种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臭氧预处理-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系列处理,研究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及臭氧化副产物的产生和转化。结果表明,东江、西江和北江水中CODMn、UV254、甲醛和溴酸盐沿各处理单元过程变化规律基本一致;CODMn总去除率分别为60%、51%和39%,uV。总去除率分别为74%、96%和97%,最终出水甲醛浓度分别为0.004mg/L、0mg/L和0mg/L,B-O3-分别为3.1μg/L、8.7μg/L和35.5μg/L;CODMn的去除主要在预臭氧和活性炭过滤2个处理单元,预臭氧对UV254总去除率贡献最大,甲醛和溴酸盐浓度在主臭氧处理单元达到其峰值(西江甲醛除外);氨氮和有机物浓度较低、pH值较高的北江原水,出水溴酸盐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植物和吸附剂对室内甲醛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萝、芦荟、活性炭和茶渣为材料,采用密闭箱法进行甲醛净化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4种物质对甲醛都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是作用效果差异明显。植物中绿萝对甲醛的净化效果比芦荟好,对不同初始质量浓度甲醛的去除率分别为76.5%、51.8%和40.0%,光照条件有利于植物对甲醛的吸收,甲醛的去除效率提高约39.3%。茶渣表面突起结构和较大的孔隙结构有利于甲醛的去除,对不同初始质量浓度甲醛的去除率分别为49.0%、32.6%和21.1%。动力学研究表明,在所研究的条件范围内,两种吸附剂吸附甲醛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活性炭吸附甲醛的反应速率常数ka=0.0318min-1,茶渣吸附甲醛的反应速率常数kt=0.0319 min-1。  相似文献   

6.
以东江、西江和北江3种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臭氧预处理-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系列处理,研究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及臭氧化副产物的产生和转化。结果表明,东江、西江和北江水中CODMn、UV254、甲醛和溴酸盐沿各处理单元过程变化规律基本一致;CODMn总去除率分别为60%、51%和39%,UV254总去除率分别为74%、96%和97%,最终出水甲醛浓度分别为0.004 mg/L、0 mg/L和0 mg/L,BrO3-分别为3.1 μg/L、8.7 μg/L和35.5 μg/L;CODMn的去除主要在预臭氧和活性炭过滤2个处理单元,预臭氧对UV254总去除率贡献最大,甲醛和溴酸盐浓度在主臭氧处理单元达到其峰值(西江甲醛除外);氨氮和有机物浓度较低、pH值较高的北江原水,出水溴酸盐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三维电极法处理超高盐榨菜腌制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粒状活性炭作为三维电极的粒子电极处理超高盐榨菜腌制废水。采用静态实验,对比了二维电极与三维电极对该废水COD和磷酸盐的去除效果,考察了三维电极条件下极板间距、活性炭填充量、电解时间、电解电流及初始pH等对该废水COD和磷酸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电极对超高盐榨菜腌制废水COD和磷酸盐的去除率明显高于二维电极;在原水pH(4.3—5.0),废水体积600mL,电流8A,活性炭填充量250g,极板间距6.5cm,电解时间150min时,处理效果良好,COD和磷酸盐去除率分别为76.47%和97.81%。由波长扫描图可初步认为部分有机物直接被氧化为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多维电极法去除水中腐殖酸过程与宏观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活性炭多维电极法去除水中溶解态腐殖酸。实验结果表明,与活性炭单纯吸附法相比,活性炭多维电极法可显著提高对溶解态腐殖酸的去除率;在连续运行条件下,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升高槽电压,溶解偏碱性有利于腐殖酸的去除;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电极的氧化还原作用可使有机物分子量变小或矿化,因而处理系统有可能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的吸附去除过程与机制。对吸附处理效果较好的活性炭与纳米羟基氧化铁(α-FeOOH)进行了比表面积、Zeta电位等表面特性的表征,研究比较了双氯芬酸在活性炭与α—FeOOH2种材料上的吸附去除效果与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活性炭与α-FeOOH对双氯芬酸吸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7.9%和84.3%;双氯芬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主要是由于活性炭较大的比表面积与疏水分配作用,在α-FeOOH上的吸附主要是由于静电引力作用;活性炭与α-FeOOH对双氯芬酸的吸附去除效果均随pH的升高而降低;在pH=6时,活性炭与α-FeOOH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单位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09.98mg/g和58.96mg/g;活性炭对双氯芬酸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型实验舱(0.04 m3)模拟室内甲醛环境进行活性炭吸附实验,研究吸附后甲醛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计算活性炭对甲醛的净化效率、吸附速率和饱和吸附量,探索活性炭对室内甲醛的吸附规律.研究发现,当甲醛含量为0 ~0.40 mg,活性炭用量为0.5g时,舱内甲醛浓度随时间延长呈指数递减变化趋势,吸附后0~0.5 h甲醛浓度递减得最快,0.5~2h递减速度变缓,2~4h甲醛浓度基本上保持不变;研究E0A1、E1A4曲线斜率K及活性炭甲醛净化效率发现,每次吸附过程活性炭吸附2h可达到吸附平衡,活性炭进行3次吸附平衡即可达到吸附饱和,每次实验第一次吸附过程、每次吸附过程前半小时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能力最强;活性炭的吸附速率在吸附初期迅速降低,最后趋近于0;等量椰壳活性炭在一定浓度的污染物环境中饱和吸附量是个定值.说明使用活性炭净化室内甲醛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