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茂名PX事件,是因环境议题触发的一场社会治理危机。本文从环境政治学角度分析了茂名PX事件中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关系,反思其意义和价值,揭示出邻避事件中公众环境心理的变化过程,力求找到政府在环境危机管理方面,提高公众政治信任度的有效方法。近年来,PX项目分别在厦门(2007年)、大连(2011年)、宁波(2012年)和昆明(2013年)等地引发了一系列群体事件。迫于民众的压力,各地政府和相关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前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态势,审视发现政府有时缺乏道德担当容易导致危机失控。只有政府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政府"公民性",才能以此为支点撬动数量庞大的公民群体也积极投身于公民道德建设中,使公民的"政府性"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整体社会的共同治理水平。本文以环境群体性事件为例,基于政府的"公民性"和公民的"政府性"及二者辩证关系,提出尊重民意创新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思路,即增进官民互信,实现政府的"公民性"和公民的"政府性"的和谐统一是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切入点。首先,发挥环境群体性事件在评价公共政策中的反馈器作用;其次,发挥环境群体性事件在分析社会矛盾中的切入点作用;再者,发挥环境群体性事件在考量社会稳定的晴雨表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社会转型和技术发展,各种"环境风险议题"密集出现,成为媒体的焦点,有时甚至引发民众恐慌与一定程度的社会对抗。比如各地民众反对PX项目、垃圾焚烧项目、以及反核项目就是如此。诸多环境事件以邻避运动形态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造成了政府和民众的"双输"困局。这种双输局面的根源则在于政府和民众之间缺乏更为制度化的有效沟通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环境事件逐年增加,自1996年起约保持年均29%的增速,从前些年的厦门PX事件、大连“7·16”爆炸漏洞事故,  相似文献   

5.
基于总结群体性事件评价指标体系及对典型PX项目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环境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存在PX项目地区爆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问卷调查、利益相关方访谈及网络舆情收集分析的方式,对政府公共政策、应对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给出了对策建议,从而为政府预防、研判和应对PX项目环境群体性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突发环境群体性事件处于高发态势,事件成因复杂,如何应对突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保障环境安全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本文针对当地的一起突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功调处,对事件的由来、处置进行了介绍,对造成该事件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预防该类突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几点警示,以供同类事件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及民众对之的关注上升,环境群体性事件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并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及治理则成为地方政府部门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从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博弈机制出发,分析了事件的治理路径,另外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政策网络治理工具进行政策网络利益分析,并建构了政策网络治理机制,为治理该事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从2007年厦门"放弃"PX到2011年大连承诺已建成的PX项目"一定搬迁",再到2012年宁波"坚决不上"PX和2014年茂名"如绝大多数群众反对(PX项目),市政府是不会违背民意进行决策的"。一时间,PX成为引发环境群体事件的最敏感词汇,面对"维稳"的压力,地方政府的反应几乎如出一辙。7年前当PX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时,"高危"、"剧毒"、"致癌"以及"发达国家PX生产装置与居民区距离至少百公里以上"等"权威说法"主导了以互联网、手机短信等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公共平台的形成,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渐呈增多趋势。而现实群体性事件与网络群体性事件之间的演化路径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可以说,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沿着群体话语的异质化向群体话语的同质化发展的,而现实群体性事件则是从群体同质化发展成为群体异质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近5年来10起典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旨在发现不同阶段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从而预防和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多地环保维权群体性事件频发,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对于这些事件,现有的报道多聚焦于指责政府决策和行为不当,特别是环评制度、程序以及环境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存在缺陷,较少关注部分民众在环境事件中呈现出的“逢大必反”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中,风险无法预见、消除但风险发生概率可以被降低。作为一种危险的可能性,如何有效进行风险传播、判断风险发生概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PX群体事件为例,从国内媒介的叙事方式、技术专家的言论、政府公关、受众的风险认知等多个维度的相互作用探讨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而与之相伴的网络舆论的变化也引发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简要剖析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成因以及特点的基础上,尝试为我们今后在引导环境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的工作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林伯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Santa Barbara)。现任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2008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为能源经济学。提到PX,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近年发生在各地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使得PX被提及的频次在各大热门词条中名列前茅;但似乎也谈不上了解,因为问及PX究竟是什么,大概没几个人能脱口而出"对二甲苯";不过有一点共识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谁都不希望PX厂建在自家门口。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邻避效应  相似文献   

15.
陈辉  欧阳静 《环境保护》2014,(23):53-55
【案例来源】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案例点评人】陈辉;欧阳静【案例类型】评价类【案例名称】杭州中泰九峰垃圾焚烧厂事件【关键词】公共环境事件;信息公开;诉求回应【案件概要】杭州九峰垃圾焚烧项目在规划建设前期,相关部门并没有及时、全面、有效地公开信息,在面对群众联名请愿信和听证申请时亦没有积极回应群众的环保诉求。相关部门长期的"按而不发"和"待而不应",令群众的质疑、忧虑和恐惧不断升级,不满情绪反复发酵和蔓延,最终通过非理性的方式来表达和宣泄,酿成环境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6.
《环境工作通讯》2014,(7):27-27
希望借助有关法律体系的完善,体制机制的调整,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的优化,复合环境风险管理的探索,实现环境风险从目前的点源向区域,直到最后的综合管理。我国目前把突发事件分成四类,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类和群体性事件。其中,环境事件属于事故灾难类的范畴。佃同时,环境市件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群体性事件,是互相关联、交织在一起的,这就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及其管理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反映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文章研究了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类型,并深入分析了事件发生的显性和隐性原因。最后,文章总结了出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三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环境敏感期和矛盾凸显期,面对日渐高发的环境突发事件,以及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政府该如何应对?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和推动公众参与?日前,环境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邀请社会知名环保人士围绕“环境群体事件多发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进行了交流,畅谈了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事件始末: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剑 2008年4月13日,网络虚拟社区上一个名为"长乐明天在哪里"的ID,发表了反对PX项目迁址福建省长乐市松下镇的帖子,呼吁人们就可能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表示自己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张正印 《环境保护》2012,(24):39-40
近年来,我国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福建厦门、四川什邡、江苏启东、浙江宁波等地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影响巨大.这些事件是环境矛盾长期积累的集中爆发,也是公众在强势企业和政府面前无力依常规维护自身利益情况下做出的激烈反应,同时暴露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诸多失衡和缺失.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