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以四川某汽车制造公司的改扩建工程为例,分析了汽车制造工程对水环境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项目建成后废水排放量(含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为730.6m3/d,新增废水排放对附近地表水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在采取相应的污染预防措施的基础上,项目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对废水的环保措施主要有: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工艺产水回用、分类处理。地下水保护及防渗措施:对厂内排水系统和废水处理站池体及排放管道,各生产车间的产水源点,原料贮槽(罐)、溶液中转容器、收集槽及贮槽、产水收集槽(池),地坪均做防渗处理。  相似文献   

2.
张辉  刘振鸿  杨青  赵振  孙从军 《环境工程》2013,(Z1):597-600
随着我国工业迅速发展,石油烃污染威胁地下水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地质雷达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原位探测技术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地下水监测,由于石油烃在地质雷达图谱上通常显示出高阻异常特征,这为探测地下水中的石油烃污染提供了可能。简述了地质雷达探测石油烃的原理,探测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列举了部分国外实例,证实了地质雷达探测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评估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潜力及其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以山东省某垃圾填埋场为例,采用LPI指数法和WQI指数法评估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污染情况和周围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利用GIS的空间分析等功能对污染影响分布进行评估;结合地下水数值模拟,以氨氮为典型特征污染物,计算分析了渗滤液污染物迁移扩散的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渗滤液的污染潜力较大,具有污染周围地下水的风险,目前周边地下水水质虽处于WHO和国家标准的限制内,水质状况良好,但随着渗滤液的渗漏,氨氮等污染物的污染区域会逐步扩散为羽毛状,水质将持续变差。预计到2025年,渗滤液将开始污染周边一处居民区的地下水并逐渐扩大范围,需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对周边地下水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4.
蔡君质 《环境保护》1993,(11):41-42
地下水受污染和环境受到破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管道系统和地下贮罐的泄漏,因此在建造贮罐和管道时都有严格的规定。1984年后美国对贮存和输送石油产品、化学品液体和其他有伤害性物质的地下贮罐及其附属管道系统的设计施工都作了一些规定。在过去5年,美国的汽油加油站系统很多都改为双层  相似文献   

5.
从污染方面对石油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进行了分析;在环境污染评价方面,阐述了石油企业对地表水、地下水、海域、土壤、大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七个方面的污染问题,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在油田开发项目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某硫酸厂搬迁遗留场地为研究对象进行环境调查评估。共布设土壤与地下水监测点19个,采集土壤样品38个,地下水样品16个。实验室检测项目包括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总石油烃、重金属、氟化物和硫酸盐等。根据场地特征污染因子超标情况及其在土壤与地下水中的分布规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原硫酸厂矿石堆场、普钙生产车间等区域污染最严重;(2)土壤中主要是重金属与多环芳烃超标,地下水超标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石油烃、氟化物和硫酸盐等;(3)一般说来重力因素、雨水的冲刷和淋溶会使污染因子纵向迁移。而该硫酸厂拆迁时土壤翻动、横移和回填造成不同生产区域土壤混合,导致了污染因子横向扩散。  相似文献   

7.
以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为目标,建立了输油管道失效的故障树,通过三角线性模糊数来表达管道失效的模糊概率,计算得到了各底事件的临界重要度,并分析得出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为第三方破坏(自然外力和人为破坏)、管道的承压能力低及管道本身的缺陷。以某段输油管道为例,针对埋地输油管道工程的特点,结合管道沿线的水文地质条件,依据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对管段进行事故状态下污染物的运移预测。结果表明:若管道发生事故,原油污染晕约在2.2 a运移到预测点;污染中心约在4.1 a到达预测点,而此时石油类浓度达到0.37 mg/L,超标1.23倍,将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针对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和防控措施,为其他段输油管道的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有机污染场地地下水石油烃污染问题较为普遍,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为探究污染场地地下水环境中石油烃含量、健康风险及其与微生物群落分布关系,对天津市某污染场地地下水石油烃开展健康风险评估调查,使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石油烃浓度,利用污染场地健康与环境风险评估软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 结果表明:①5个监测井的石油烃污染情况有显著差异,A1~A4监测井石油烃浓度较低,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A5监测井石油烃浓度是其他4个监测井的60~100倍,总石油烃危害商为44.990,为可接受值的45倍,健康风险较高. ②4个监测井地下水中均含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说明这两种细菌对石油烃污染有一定耐受能力. A5监测井细菌Chao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说明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且该监测井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绝对丰度均较高,说明一定浓度石油烃的存在会促进具有降解石油烃功能的细菌生长. 研究显示,一定浓度石油烃的存在使石油烃降解菌绝对丰度增加,从而增加了对石油烃的降解能力,增强了石油烃的自然衰减能力,有利于降低人体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前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防治已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准确全面的进行建设项目地下水影响评价,对保护地下水资源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地下水环评报告中的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章节显得特别重要。而目前在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中应用最多的是地面的防腐防渗措施,笔者曾从事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工作,大多数的环评文件中的污染防腐防渗措施指出的非常明确,有利于环境监理工作的执行,起到了一定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填埋场渗滤液引发的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防渗失效情况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污染物扩散成为保护地下水的关键。本文以某危险废物填埋场为例,假设填埋场防渗结构完全失效,渗滤液随大气降雨连续入渗直接进入地下水,以Ni作为主要污染物,利用Visual MODFLOW模拟软件建立了Ni在地下水中迁移扩散的模型,预测其在地下水中的时空迁移扩散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抽/注水井,建立有效的水力截获带对地下水污染进行修复。结果表明:六抽一注井群系统,单井抽水量为350m3/d时的修复效果最佳;水力截获技术可以直接将受污染水体抽除,将污染羽控制在拟建工程内部,以达到有效保护周围地下水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山西铝厂赤泥和粉煤灰堆场及防渗工程对地下水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铝厂二期赤泥和粉煤灰堆场使用前后6年来地下水的监测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统计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该堆场在国内首次采取的防渗工程措施是良好的,堆场对该区域地下水水质未产生污染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石油类污染因其污染普遍、危害性巨大、去除困难以及治理费用昂贵而受到广泛关注。原位曝气修复技术(AS)以低成本、修复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势近些年来发展迅速。文章综述了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现状,阐述了AS修复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物原理,从曝气流型、组分传质以及生物扰动降解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注入气体运移方式及分布范围的影响因素,污染物的传质行为及质量去除机制,生物降解及监测手段等,总结了AS修复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AS修复技术在非均质介质的理论模型以及生物降解作用定量化表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强化修复实现多技术协同联用结合新兴监测分析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AS修复技术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水源地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土壤中石油烃含量的测试,分析了水源地地下水中的石油烃含量分布特征以及污染来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源地受到了石油烃的污染,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为HG,石油烃含量达到9.35 mg/L。在水源地上分布的众多的排污管线,渗坑以及生产设备等均是地下水石油烃的污染来源。水源地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地下水中石油烃含量分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石油污染浅层含水层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修复是治理浅层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的重要途径。从石油开采等过程对浅层含水层带来的污染现状、微生物修复的技术进展、降解菌的筛选与分离和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石油污染浅层含水层的微生物修复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浅层含水层修复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鉴于浅层地下水系统具有低温、贫氧等特点,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强调指出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优良"土著"菌株的筛选和菌群的构建、低温缺氧环境下的降解研究、同位素技术、原位修复的现场研究以及微生物-植物的联合修复将是今后石油污染浅层含水层的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加油站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预防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科学》2015,(6):54-57
总结了国外及地区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预防经验,表明较好的地下水污染预防手段为加强油罐系统储油系统的二次阻隔,设置双层油罐或建设防渗装置。分析了我国加油站地下水污染现状污染原因并针对我国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问题,提出亟需按照风险分级来更新油罐为双层罐或建设防渗池,并出台落实相关实施细则,加强加油站环境监管,同时也是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和实验室试验,研究了某金矿选矿厂尾矿库水下渗可能对地下水产生的影响和防渗措施,确认黄土夯实防渗法,塑料薄膜衬底法,是防止金矿尾矿水下渗对地下水污染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金矿最终选择了黄土夯实防渗法,总费用约9万元。  相似文献   

17.
钱程  穆文平  邢渊  武雄 《环境工程》2016,34(4):68-72
为研究气田建设项目对地下水产生的石油类污染,以西北某气田开发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和地下水污染源与污染途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GMS软件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预测了凝析油储罐破裂泄漏情景下石油类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及自然净化过程。结果表明:模拟期内地下水中的石油类浓度小于标准值,地下水未超标但受到轻微污染;污染晕中心浓度随时间减小,污染场地及下游位置污染物浓度先增大后减小,距离污染源越远的位置峰值浓度越小。  相似文献   

18.
油污染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产品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已成为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根据油污染地下水的特点,采用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处理地下水效果显著,水中COD去除率可达95%,油类去除率也达90%以上,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地下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油污染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产品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已成为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根据油污染地下水的特点,采用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处理地下水效果显著,水中COD去除率可达95%,油类去除率也达90%以上,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地下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石油污染高效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考察了高效复合微生物对地下水石油污染物降解效果,并建立了地下水污染质生物降解迁移数学模型.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能够高效降解石油的菌株,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和微球菌属,这3种菌属24h对石油降解率分别为62%,56%和52%,且3种菌属组成的复合菌较单一菌属对石油降解率都要高,达85%.高效复合菌与石油配水一起进入模拟地下含水介质的反应器,在反应器前部均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生物带.石油配水流经该生物带,石油降解率可达60%以上,反应器出水石油降解率平均可达90%以上.建立的地下水污染质生物降解迁移数学模型对地下水有机污染质生物降解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计算值与实测值呈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