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环保部门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有关环保法规、政策、规划、标准等一般性政府环境信息的公开进展顺利,但在有关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方面,与公众要求相距甚大,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日起,我国对政府环境信息披露和企业环境信息进行公开.本文对2007年沪市造纸印刷业、金属非金属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环境信息披露现状与相关法规的全面实施和披露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最后,从上市公司外部和内部角度,对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周军  李霞  周国梅  苏岚 《环境保护》2011,(13):33-35
受政策体制、经济水平和环境意识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等仍是未来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重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指标体系开发目前国内主要有两个环境信息公开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共同开发的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指数),二是省级环保厅(局)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环境信息公开在水污染防治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体系、公开内容、平台建设及文化氛围等方面,研究现阶段水环境信息公开的特征,识别存在四个突出问题,包括水环境信息公开规范性不足、企业排放信息公开执行乏力、信息供需不平衡及水环境数据平台服务功能不强等。在此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完善水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体系、加大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增强平台社会服务功能和强化多方信息沟通互动。  相似文献   

5.
孙钰 《环境保护》2011,(11):16-18
环境信息公开显现新趋势 在过去几十年中,世界各国都陆续将环境信息公开看作环境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而环境信息公开也已成为推进我国政务信息公开和环境治理的关键问题.自2003年起,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对环境信息公开,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保障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是环境管理的重要辅助性手段,江苏省在环境公开信息方面先后制定了《江苏省环境保护政务公开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全省环保系统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江苏省环保厅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制度(试行)》等制度规定,并积极开展环境信息公开,在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有益经验。本文在对江苏省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现实分析基础上,指出了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污染物释放与转移申报制度(PRTR制度)作为一种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制度,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成为各国政府化学品管理整体政策框架内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PRTR制度的核心是通过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释放与转移信息的登记与公开,掌握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基本状况,提高政府化学品管理的行政效率,促进化学品经营企业主动污染减排,提升公众参与化学品管理的意识,充分发挥公众在化学品管理中的监督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化学品管理的PRTR制度雏形框架,但在制度体系的诸多方面不健全,亟需进一步完善。文章系统分析美、日、欧实施多年的PRTR制度,借鉴各国成熟的经验,提出从制度基础、制度氛围、技术体系、信息公开机制等方面完善我国PRTR制度,为推进PRTR制度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信息公开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环境治理手段,也是我国建设"阳光政府"的基本要求.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实施2 a后,针对31个省级、5个计划单列市和27个省会城市环境保护局落实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和行动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资料调查、实际公开申请和深入访谈,全面评估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实施的有效性,以期为该办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排污申报系统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峰  赵勇 《环境保护》2006,(4):57-62
本文分析了总量控制与排污申报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现有排污申报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环境信息公开和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了以互联网为信息公开平台、总量分配为激励手段改进现有排污申报系统.一方面有助于构建公众、企业和政府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环境管理体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决目前环境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激励企业给出真实的排污信息,减少政府的信息管理成本,提高总量控制和环境规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环境信息公开管理体制在立法层次上仅限于部门规章,导致存在统一监督管理部门与分管部门的关系不明晰,环境信息公开管理职能分工不明等缺陷,所以我们应该对环境信息公开的管理体制进行系统的改革,主要内容涉及到环境信息公开管理机构的设立、运行,相应部门在环境信息公开上分工和职责的确定,以及违反职责所应该承担的相应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