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玉梅  王畅  刘爽  潘佳钏  郭鹏然 《环境科学》2019,40(8):3489-3500
饮用水源水体中残留微量多环芳烃(PAHs)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以广州饮用水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采集广州部分水厂水源水体及底泥样品,考察了样品中16种PAHs含量及分布,采用美国环保署(USEPA)的RAGS风险评估模型,对水体中PAHs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广州饮用水水源地水体中PAHs的质量浓度未超过相应的水质标准限值,水体悬浮颗粒物和底泥中ΣPAHs含量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水源地水体PAHs暴露的单项非致癌风险指数和总非致癌风险指数均小于1,非致癌风险可以忽略.水源地水体PAHs单项致癌风险和总致癌风险在5. 53×10~(-7)~5. 34×10~(-6),可能存在致癌风险但低于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水源地PAHs为混合型污染源输入,包括石油泄漏、石油燃烧和木材、煤以及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水体中PAHs与底泥中PAHs含量密切相关,PAHs在两相间的分布存在平衡分配.  相似文献   

2.
采用XAD-8大孔吸附树脂对水体和底泥中的有机物进行组分分离,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对自然水体和底泥中的疏水酸(腐殖酸、富里酸)、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和亲水物质进行表征和对比.结果表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亲水物质富里酸腐殖酸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底泥中有机物的含量为:腐殖酸富里酸亲水物质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根据红外、紫外、三维荧光光谱可知底泥中有机物的芳香程度、不饱和程度及分子量大小略高于水体有机物.根据荧光指数(FI)和自生源指标(BIX)可知,底泥和水体的腐殖酸和富里酸主要来源于陆生动植物和土壤有机质,而其余物质主要源于细菌和藻类活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在建设各种大、中型水电站,各种大、中型水库数量也相应增加.水流进入库区后,流速将减缓,因此,库区水体更容易出现富营养化问题,而氮、磷是影响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主要因素,为保护库区生态环境,有必要将库区底泥对氮磷的吸收规律进行研究,以便对库区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进行控制,从而防止库区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文章采用实验方法将白鹤滩库区底泥对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吸收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底泥中总氮和总磷的吸收规律,为进一步进行白鹤滩库区富营养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扰动对外源性磷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同位素示踪法,模拟研究不同扰动强度对外源性磷在水体、铜绿微囊藻和底泥中迁移的影响.水体中外源性磷首先由快速的物理化学分配进入铜绿微囊藻和底泥中,然后其在水体中的迁移主要受铜绿微囊藻生长状况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扰动强度为30r/min时,铜绿微囊藻生长得最好.单位质量铜绿微囊藻中最大外源性磷含量与扰动强度无关,但扰动能加快铜绿微囊藻对外源性磷的吸收速率.水体中溶解的外源性磷含量随时间持续下降,微囊藻的衰亡能促进水体中磷向底泥中迁移.最终绝大部分外源性磷迁移到底泥中.增加扰动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溶解性磷的浓度,在扰动为30r/min时,水体中外源性磷从2.183mg/mL下降到0.0180mg/mL.  相似文献   

5.
模拟排水沟渠非点源溶质氮迁移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农田排水沟渠是由水-底泥-植物组成的复合生态结构,其间非点源溶质的迁移转化对研究沟渠拦截、控制和管理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模拟排水沟渠静态实验为基础,以典型非点源溶质氮素为例,分析了实验期内水体、底泥及芦苇不同介质内氮含量变化过程,分析了底泥吸附与解析、芦苇生长与衰败等年内不同时期对水体中氮素浓度的影响,探讨了水-底泥-芦苇复合生态体内氮迁移及对水体中氮浓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底泥的吸附与解吸、芦苇生长的吸收和同化对水体中氮素浓度均有影响,10月之前这种影响表现为促使水体中氮素浓度降低,是水体的氮净化过程;10月之后这种净化作用开始降低,11月之后表现为促使水体中氮素浓度升高.同时,模拟沟渠水-底泥-芦苇生态体内氮迁移联系密切,任一介质内或介质间氮素迁移转化都会引起水体中氮素浓度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源地突发事故环境风险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从源头降低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建立了用于识别环境风险源、划分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级别的方法体系.本研究采用数学模型量化突发事故潜在影响及环境风险水平,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指标体系法确定分级指标及风险因子.方法基于风险化学品数量与理化性质分析了环境风险源源强特征,研究了针对不同受体的环境风险表征方式,利用分级阈值体现饮用水源地突发事故环境风险水平,形成包含"环境风险源初步筛选"、"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级"三步的分级方法.最后,依据本方法评估了南京某化工园区饮用水源地突发事故环境风险,筛选分级结果表明,通过模型评估可表征饮用水源地突发事故环境风险水平,同时实现风险分级,应用例中水源地突发事故环境污染风险值为6128.3,根据分级矩阵可知该饮用水源地为一级突发事故环境风险饮用水源地.  相似文献   

7.
蓟运河及其入渤海口处水及底泥中的腐殖酸已经提取并且进行了物化表征。本文用凝胶过滤技术研究了它们与汞的络合作用,测定它们对汞的络合容量为0.85—2.10m molHg/gHA(FA)(171.2—420.3mgHg/gHA);计算了腐殖酸汞络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并比较了用各种浓度表示方法所计算的表现稳定常数。另外,合成了蓟运河腐殖酸汞络合物并粗测了其溶解度。根据蓟运河水体中腐殖酸的含量,可以认为,腐殖酸汞是该河中汞的主要存在形态,并且大部分以可溶态存在于表层水及间隙水。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而目前水源地仅开展常规水质监测,未在水源地下游设置断面进行预警监控。为了提高饮用水安全保障,将水源作为敏感水体,选用层次分析法,从环境质量、水资源保障、环境风险、环境应急角度,选择27个关键影响因子构建敏感水源识别体系。采用文献分析和专家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级影响因子的权重,根据规范和法律法规确定评分标准,开展辽宁省辽河流域饮用水水源地敏感水体识别,识别出52个水源作为敏感水体,在其下游设置监控断面,从而对水源地安全问题进行更好的防范。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省南部县燕子窝饮用水水源地和五面山饮用水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大评分法与分类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南部县水源地水质现状评价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南部县县城水源地水质的综合指标都已经迭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Ⅱ类水标准,个别指标能达到Ⅰ类标准.利用PWQTrend软件对南部县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2009年以来,南部县水源地水质总体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氨氮近两年的变化趋势不是很明显,总的来说,南部县燕子窝水源地以及五面山水源地的设置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饮用水水源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天然水体和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已受到内分泌干扰物的严重影响.文章分别从重金属类和有机类污染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饮用水源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现状,针对我国开展内分泌干扰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对策并做出了展望.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以及华北、东南沿海地区的部分饮用水水源地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阿特拉津等有机氯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