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观音阁水库水体中氮、磷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观音阁水库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调查分析,了解观音阁水库水体中氮、磷污染状况及来源。根据监测和调查结果可以判断,磷是观音阁水库中限制性营养盐。通过采取必要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控制氮、磷的浓度,不仅可以控制观音阁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而且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调水型水库藻类对调水氮、磷浓度与水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由鹏  尹魁浩  彭盛华 《环境科学》2015,36(6):2054-2060
以南方某典型的调水型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EFDC模型建立了水库的三维水动力和富营养化模型,并根据长历时的水文和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基于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了水库氮、磷浓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计算了藻类对调水氮、磷浓度及调水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水库氮、磷浓度对藻类生长的限制作用很小.在降幅相同的情况下,降低磷浓度比降低氮浓度的藻类浓度降幅更大,削减60%的氮,叶绿素a无明显下降,削减60%的磷,叶绿素a平均下降12.4%,分别削减90%的氮和磷,叶绿素a分别平均下降17.9%和35.1%.当调水量高于现状的20%,藻类浓度随调水量增大而降低,当调水量低于20%,藻类浓度随调水量增大而升高,调水量比现状增大1倍,叶绿素a平均降低25.7%,调水量降至20%,叶绿素a平均升高38.8%.本研究对于支撑水源地的富营养化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惠女水库是惠安县的主要水源.近年来统计分析表明,总氮、总磷是造成惠女水库水质超标和轻度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因子.惠女水库上游流域已无工业污染源.流域上游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畜禽养殖污水、城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农村生活垃圾、农田径流、城镇径流等.为保护惠女水库水源地,本文估算了汇入惠女水库流域的总氮、总磷量,从源头控制、中间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的方法削减氮、磷入库污染负荷,开展氮、磷控制方案研究,提出氮、磷控制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北方寒区水库氮、磷营养盐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有代表性地选择了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大河口水库18个水质监测点进行采样检测,并以2014年5,7,10,12月水库各采样点水质参数指标为基础,应用ArcGIS9.2统计模块分析不同期水库氮、磷营养盐浓度的时空变异性。结果表明:大河口水库NH_4~+-N、NO_3~--N、TN和TP等主要营养盐因子既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也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水库TN、TP浓度由高到低呈现出秋、夏、春、冬季节性变异特征,且冬季与春、夏、秋3季差异显著;秋、冬季NH_4~+-N浓度明显高于春、夏季;夏季NO_3~--N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在空间分布上,水库NH_4~+-N、NO_3~-N、TN、TP浓度分布呈现春季由库中心水域向周边逐渐降低,其他季节由滦河、吐力根河入库水域向出口处逐渐降低的显著空间变异特征。大河口水库氮、磷营养盐浓度时空变异特征受季节、水动力学特征、冰封和冻融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生产、生活排污的人为影响均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于 198 0 - 2 0 0 3年对大伙房水库及上游流域主要营养物 (N、P)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水库主要污染物为氮、磷。上游流域的种植、养殖、生活污水是水库氮、磷污染的主要因子。论述了水库营养物 (N、P)物流来源及平衡关系和污染份额。确立了水库汇水区内存在的问题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伙房水库水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1992-2002年对大伙房水库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水体受到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质为氮、磷。水库上游流域的种、养殖、生活污水是水库氮磷污染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二龙山水库水质富营养化趋势及削减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CN,CP(水库中氮、磷的平均质量浓度)2项指标作为契入点,以狄龙模型为基础,结合二龙山水库水质污染的具体特点,设计了一套适合于预测二龙山水库水质富养化的CN,CP模型,运用其预测了水库水质营养状态变化趋势并对水质富营养化进行了预评价.结果表明:2001-2050年二龙山水库水质总氮和总磷的质量浓度同步增长,但总磷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总氮,水库水质富营养化逐渐加剧.最后,根据系统诊断模型计算了水库氮、磷营养盐的环境容量,并结合该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氮、磷污染物的削减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8.
降雨──产流过程与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于桥水库流域为例,通过人工降雨模拟实验与天然降雨径流过程监测,对所获主要营养盐物质──氮、磷的监测数据进行归纳、分析、验证,得出氮、磷随径流过程的输出特征,变化趋势、共性与差异,以及主要影响因子对氮、磷流失的影响过程与原因分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鲁班水库是四川省第三大水库,具有灌溉、发电、防洪的功能.针对当前鲁班水库总氮(TN)、总磷(TP)浓度超标问题,阐明水库氮(N)、磷(P)时空分布特征,量化水库TN和TP的截留量及截留率,并识别影响水库水质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水库TN浓度年均值为(0.65±0.22)mg/L,TP浓度年均值为(0.05±0.03)m...  相似文献   

10.
湖泊水库水体氮、磷允许纳污量定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凌  崔广柏 《环境科学学报》2004,24(6):1053-1058
在充分考虑湖库水体污染物实际自净能力、并分析其出流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根据风险分析理论和Monte Carlo模拟方法,提出了湖库水体氮、磷允许纳污量计算方法,指出:在满足湖库水体污染物浓度达标率90%以上的条件下,所对应的水体污染物降解量才是湖泊水库水体氮、磷允许纳污量.通过实际算例对水库总氮、总磷允许纳污量的计算,说明了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蓄水后小江水环境容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蓄水后的高水位条件下,长江支流小江回水区的水文情势发生了变化,流速减缓,水域污染物本底浓度值因回水涌入而改变,水环境参数与天然状态有很大区别,对小江水域的水环境容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根据小江的水功能区划及水功能区水质目标,采用垂线平均的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蓄水前后CODMn、TN和TP水环境容量的逐月值和年总量.结果表明:受污染物降解系数减小和蓄水后水质目标值减小的影响,与蓄水前的自然状态相比,蓄水后CODMn的水环境容量总量减少约24.15%,TP的水环境容量总量减少约82.72%,TN的水环境容量由蓄水前不受限制变为蓄水后受到限制.水环境容量的减少是三峡水库蓄水后小江水域富营养化现象增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准确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实现饮用水安全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基于源头削减和全过程协同管理的思路,将GIS平台、ArcSWAT模型、成本-效益分析技术相结合,以贵州省红枫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例,通过对近5年(2010-2014年)水污染负荷特征进行模拟,识别影响水环境污染控制的关键源区,在此基础上划定水源保护区.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总氮、总磷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为农业面源,其中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的负荷贡献分别达到89.7%和91.8%,总氮和总磷负荷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流域西北部地势较高且农业耕作活动频繁区域;② 污染控制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表明,测土配方施肥、1°~15°坡耕地等高植物篱、保护性耕作、植被缓冲带的成本-效益比较高,在该区域水环境污染控制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③ 基于水污染关键源区识别结果,划定饮用水源四级风险区,其中一级、二级风险区总面积为97.6 km2,仅占原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面积的41.4%,可削减总氮、总磷负荷的60%~70%,所需的搬迁成本仅为原划定方案的35%.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中西部人口密度大且逐水而居的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管控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密云水库及其流域营养物集成模拟的情景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密云水库水环境模拟预测集成模型的支持下,考察了不同点源、非点源污染负荷控制措施对水库水质的影响和作用,制定了4个情景方案.基础情景分析表明,密云水库TN超标严重,TP相对较好,叶绿素浓度超过10μg/L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潮河库区,而且面积较大.情景1、情景2和情景3是考虑了不同点源、非点源管理措施后的密云水库水质状况.结果表明,营养负荷的下降能显著地改善水体水质,尤其是磷负荷的降低可有效地制约藻类生长,叶绿素浓度显著降低,超过10μg/L的区域缩小甚至消失.这一结论说明了加强密云水库流域及周边地区工业、生活和畜禽养殖等点源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对改善密云水库水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河流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通过水质控制目标分析,引入了饮用水供水水库的水环境容量决定其保护区内河流水质控制目标的概念,提出以水库的水环境容量为其上游保护区内河流段末的水质控制目标,解决了由于河流与湖库的总磷水质标准不一致、水质标准中没有河流总氮指标以及水环境容量计算中河流与湖库水文设计条件不同步等,导致水源保护区内河流的水质控制目标确定困难的问题,建立了针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河流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和方法,本模型直接表达了饮用水供水水库与其上游河流水环境容量之间的定最关系,体现了2个水域间的连续性和相互作用关系,为实现饮用水供水水库及其上游河流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应用本模型,计算了正在建设中的老虎潭水库保护区内河流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根据老虎潭水库水环境存量,保护区内河流的总氮水环境容量为65.05 t·a-1,现状总氮年入河量应削减33.86 t;总磷水环境容量为5.05 t·a-1,现状条件下尚有2.23 t·a-的剩余水环境容量,文中所提出的建模方法可以推广至水质控制目标不同情况下的连续水域,尤其适用于下游水域水质控制要求高于上游水域的情况,拓展了水环境容量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法)和线性插值评分法(SCO法)2种模式,相互印证并综合评价2008.5—2011.6厦门石兜-坂头水库库区水体营养状态。应用Daniel的趋势检验,对评价时段内水库水体营养状态和水质参数(总氮、总磷以及氮磷浓度比)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5月-2011年6月期间,石兜-坂头水库水体营养状态为中营养至轻-中度富营养;在此评价期内,总磷、总氮、氮磷比值趋势变化不显著;水体营养状态变化趋势也没有显著意义,始终在中营养至(轻-中度)富营养状态区间波动。水库周边环境及水质的监管措施能否及时到位是影响库区水体营养状态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2年水质监测资料对大伙房水库水质进行了现状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库区各项指标的年均值均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总氮单独评价为劣V类,是目前水库库区的首要污染物。从污染物变化趋势来看,2008—2011年总氮浓度呈上升趋势,2012年有所下降;总磷浓度除2010年受洪水的影响突然增高外,其他年份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7.
肖雨涵  项颂  李丹  庞燕  黄天寅  王坤 《环境科学研究》2019,32(11):1886-1894
农田径流已成为湖泊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的主要制约因素.为研究多级串联表面流库塘-湿地中各级表面流湿地对洱海流域农田径流水体的净化效果,以大理市喜洲镇美坝村新建的多级串联表面流库塘-湿地为研究对象,跟踪监测其各级表面流湿地进、出水中ρ(TN)、ρ(NO3--N)和ρ(TP),分析水质净化效果及营养盐质量浓度沿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多级串联表面流库塘-湿地出水ρ(TN)、ρ(NO3--N)和ρ(TP)平均值分别为1.77、1.18和0.05 mg/L,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标准限值,TN、NO3--N和TP去除率分别为57.75%、65.54%和67.43%.②农田径流在经过沉淀池、一级和二级表面流湿地后,对TN、NO3--N和TP的去除率已分别达45.35%、52.21%和50.59%,且二级表面流湿地中出水ρ(TN)、ρ(NO3--N)和ρ(TP)分别为2.36、1.69和0.06 mg/L,已达到较好的出水水质.③氮、磷营养盐质量浓度沿程削减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指数削减模型较适宜表征TN、NO3--N在多级串联表面流库塘-湿地中的沿程削减过程,而TP的最佳削减模型为线性削减模型.研究显示,多级串联表面流库塘-湿地对农田径流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其对营养盐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前两级表面流湿地.   相似文献   

18.
研究在流溪河水库水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调查资料,采用了Vollenweider模型、OECD模型对流溪河水库水质进行了模拟并对TN、TP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水库的TN、TP水环境容量在2005-2009年间分别是364.21-661.49 t/a、25.37-44.15 t/a,水环境容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由于水库的降雨量年际变化比较大,导致水库的水环境容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从流溪河水库4年的平均状况来看,水库总氮没有剩余容量,应削减负荷22.53%,总磷的剩余容量为2.27t/a,占其总环境容量的比重为18.27%。  相似文献   

19.
水体富营养化驱动因子粗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水质污染因子及其污染特性存在不确定性的特点,将粗糙集理论应用于水质污染因子及特性分析,建立污染因子评价粗糙集数学模型.该模型仅依赖于数据本身提供的信息,挖掘污染因子之间不确定的分类关系,计算其对水体污染或水质富营养化的重要性即贡献率大小,科学、快速和客观地揭示水体污染中起主导作用的污染来源,为水体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数学模型分析巢湖12个监测点的水质数据,确定巢湖主要污染因子及其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贡献率,结果显示TP、COD、TN等是导致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今后应控制巢湖入湖水体的总磷及其有机污染物含量,以改善巢湖水质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20.
根据英那河水库2013年全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该水库中总氮(TN)、总磷(TP)及叶绿素(Chl-a)等水质指标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并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英那河水库TN和TP年均浓度分别为2.44 mg/L和0.015 mg/L,其中TN浓度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N/P值为110-602,水库为磷限制型水库;TN和Chl-a浓度随季节变化显著,TP浓度较小,无明显变化;富营养化评价表明,英那河水库为中营养,污染源主要为上游来水的氮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