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已明显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菏泽市城区“十五”以来降水监测的酸雨现状表明菏泽市酸雨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指出了菏泽市城区酸雨污染成因和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了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辽宁省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特征及成因,回顾“九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所取得成绩,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省“十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城市之一,经济迅速发展,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形势不容乐观。研究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和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探讨了未来天津市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机动车保有量及施工面积等的增加与大气复合污染防治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重点涉及控煤、控尘、控车、加强保障等方面,为促进天津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宜宾市城市酸雨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宜宾市城市的地形、气候、气象特点、大气污染状况、降水质量状况以及酸雨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宜宾市城市酸雨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重庆地区降水污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近10年来重庆市国控点降水样品监测结果的分析,认识重庆地区降水污染特征、降水污染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探讨了降水污染变化趋势与能源结构和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实施效果的关系以及降水污染程度的大小与降水pH值和酸雨的关系,以期人们对降水污染和降水酸化有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韩敏  董勇 《山东环境》1996,(2):35-36
SO_2防治技术概述潍坊市环保科研所韩敏潍坊高等专科学校董勇大气污染作为世界性问题已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因大气污染所产生的酸雨对人类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我国的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的酸雨区与欧洲、北美并列为世界三大酸雨区。据不完全统?..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评价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实施以来常州市酸雨污染改善效果,本文利用2011-2020年常州市大气环境酸雨监测数据,深入分析了近十年来酸雨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大气污染减排工作的持续推进,常州市区空气质量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效,酸雨污染呈逐年改善趋势,污染类型由硫酸型主控转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我国二氧化硫和酸雨的污染现状与燃煤的关系。提出了解决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的总体思路,以及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对提出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经济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埔地区是广州市重要的工业区,本文以1984-1994年酸雨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该地区11年来的酸雨污染状况及特点,并对酸雨成因及其与大气污染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连市的酸雨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根据2010年酸雨监测的结果,从酸雨频率、酸雨分布及离子组成三方面对大连市酸雨污染的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并根据大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酸雨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气流轨迹大气输送对大连市酸雨形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HYSPLIT-4后推气流轨迹模式,对辽宁省大连市2007年的降水来源进行气流轨迹模拟,再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得到气流的平均轨迹分布,从而分析大连市降水的来源及各方向气流对酸雨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连市酸雨污染主要由西-南、西北和北-东-南3个方向气流形成。在季风影响下,6-10月的雨季,来自西-南方向气流多经过河北、京津、山东、我国东部沿海等工业发达地区或朝鲜半岛;起源于北绕行东-南方向气流仅在辽宁省内行12小时后,也途经山东或朝鲜半岛及南部海域,这2个方向的气流运行高度低,地面污染贡献大,携带大量致酸前体物,在大连形成酸性降水频率高,导致其酸雨污染严重。而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经过蒙古、内蒙古、辽宁西部等工业欠发达地区,且多在高空运行,气流相对干净,很少形成酸性降水。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监测资料 ,分析了湖北的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降水与酸雨及城市噪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并根据全省环境污染物及排放的特点 ,提出治理的对策建议。大气环境应着重二氧化硫排放负荷量大的电力、冶金等行业重点治理。水污染的治理应着重于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并重的特点进行治理 ,重点是汉江支流水域及“三河”、“三湖”COD的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应坚决贯彻执行湖北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酸雨研究现状   总被引:67,自引:7,他引:60  
中国酸雨区是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迫切需要科学有效的酸雨污染控制对策和措施,而及时总结酸雨研究现状是科学控制酸雨的重要基础.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酸雨的研究发展历程、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和控制对策的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中国降水化学组成仍属硫酸型,但正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南方酸雨区范围无明显变化,北方酸雨区继续扩展;强酸雨区范围为1994年以来最大,但酸度有所减弱;总体来看,与过去几年相比,2008年全国酸雨形势有所恶化. 最后对酸雨成因和控制对策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重庆的环境空气质量和酸雨十年回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庆是中国酸沉降的一个代表地区。本文对过去十年的空气质量和酸雨的时空分布,化学特征,污染来源,途径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回顾与评价。重庆近年的空气质量没有随城市的发展而恶化,然而,酸雨影响的区域却在扩大。  相似文献   

15.
青田县酸雨现状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3年-2007年青田县降水和大气监测数据,对青田县大气污染因子(SO2、NO2和TSP)和降水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酸雨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青田县酸雨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从年变化趋势来看,酸雨强度较大,受酸性降水污染较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从季度变化趋势来看,第一、四季度酸雨污染问题突出;从月份变化趋势来看,1月-3月、10月-12月酸雨污染问题较4月-9月严重。其形成主要是因为上风方向的S02、NOx等污染物浓度超标,随着天气系统的移动而被携带至本地区所致,同时与降水量、风速、气温和大气层结等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中国酸雨概况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受酸雨影响的地区已占国土面积的30%,已成为继欧州和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酸雨区。中国的酸雨为典型的硫酸型,其空间分布主要呈现以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城市酸雨比郊区严重的特点。酸雨令中国农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建筑业等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不采取果断有效的控制措施,由此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及环境酸化将进一步加剧。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国酸雨的成因特点、现状及其危害,并根据中国酸雨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制定的控制目标,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氮氧化物在闽南地区酸雨中的贡献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闽南地区降水?雾水和空气质量等数据的分析,说明闽南地区酸雨是燃煤和光化学烟雾混合型污染;闽南地区降水的SO2-4/NO-3比值是我国主要酸雨区中最低的,NOx是闽南地区酸沉降形成的重要致酸前体物之一;闽南地区酸沉降中的NO-3主要来源于当地的源排放。   相似文献   

18.
大气环境污染对文物古迹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内外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大气环境污染是造成文物古迹损害的重要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降尘、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臭氧等。该文根据近年来关于大气环境污染的报导,着重论述了尘埃对文物损害的机理和现象,酸雨对文物的腐蚀过程和反应机理,以及SO2,NO2,CO2和O3等气态污染物使无机质文物老化、生锈,有机质文物脱色、褪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渝中区20年酸雨污染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市渝中区降雨及大气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渝中区近二十年酸雨污染的变化趋势、降水中化学成分变化进行分析,并从致酸源、地理因素、气象因素等方面探讨了重庆市渝中区酸雨污染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重庆市渝中区酸雨污染不仅来自于本区,还受外区输入性污染影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不利的大气扩散条件加重了酸雨污染的程度;近年来降雨pH总体上升,酸雨污染有所减轻;酸雨污染由煤烟型污染向石油型污染转变.  相似文献   

20.
浙江西北山区酸雨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临安市为例分析了浙江西北山区的酸雨污染现状,并用线性回归分析的灰色关联分析等就其成因作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