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疣荔枝螺性畸变监测海洋有机锡污染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选取我国沿海广泛分布的疣荔枝螺为海洋有机锡污染的指示种 ,对疣荔枝螺性畸变的调查方法、分析方法和性畸变程度评价指标等作了初步探讨 ,并以厦门港疣荔枝螺性畸变的调查结果为例讨论了疣荔枝螺性畸变在海洋有机锡污染生物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以期建立我国海洋有机锡污染的生物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2.
性畸变疣荔枝螺体内保护酶系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为研究材料,取不同程度性畸变雌性个体,以生存于同一生境中的雄性个体为对照,检测了性畸变个体与正常雌性和雄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差异,探讨TBT对性畸变个体SOD、LPO及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疣荔枝螺性畸变程度愈严重,以上生化指标的差异愈明显,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RAPD技术在疣荔枝螺性畸变机理方面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0个随机引物对汕头海湾疣荔枝螺雄性、雌性及性畸变不同阶段个体进行RAPD-PCR扩增。结果有10个随机引 物能扩增出清晰条带,一共扩增出170条片段,其中差异性片段40条。结果表明,差异性片段的出现与有机锡的污染具有一定 的相关性,有机锡的存在已经引起了疣荔枝螺遗传物质DNA的变化,且这种变化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戊基化格式衍生法,GC-FPD分析了厦门港周边海域9个小岛屿分布的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体内3种丁基锡化合物(butyltins)和3种苯基锡化合物(phenyltins)的存在形态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丁基锡化合物总浓度(ΣBTs)为0.3~70.6ng.g-1,平均值为28.8ng.g-1,以一丁基锡化合物(MBT)为主.苯基锡化合物总浓度(ΣPhTs)为nd~18.8ng.g-1,平均值为7.9ng.g-1,以三苯基锡化合物为主.厦门港周边海域以丁基锡化合物为主要污染物,占到总有机锡化合物(ΣOTs)的74.3%~96.8%.疣荔枝螺体内(ΣBTs)和(ΣPhTs)呈现从厦门港内到港外逐渐降低的趋势.疣荔枝螺体内TBT和TPhT的浓度显示良好的相关关系(R2=0.7109,p0.01),说明TPhT和TBT来源趋同,即来源于船舶防污涂料,或水产养殖污染源.与我国东南沿海港口相比,厦门海域疣荔枝螺体内丁基锡化合物的污染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但比2002年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5.
台湾海洋学者调查发现,台湾西海岸因为三丁基锡(TBT)的污染,已使多种贝类发生严重的“雄化”现象。新竹香山海边,依采集季节不同,有3成多到9成8的雌蚵螺长出阴茎;彰化鹿港海边,冬季蚵螺也有9成“雄化”。 三个基锡(TBT)常被添加于船舶油漆,以防止贝类或藻类附着船身。由于其杀菌效果,也常添加于工业用水中。学者指出,若无机锡污染情形持续,所有雌性个体均会转变为雄性,进一步造成整个生物族群中雌性个体大量减少或族群消失。  相似文献   

6.
腹足类性畸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于船舶防污漆的三丁基锡(TBT)能引起腹足类雌性个体发生雄性化的畸变现象.本文介绍了引起腹足类性畸变的其他污染物,存在性畸变现象的腹足类种类,以及腹足类性畸变的形态特征、发生过程和畸变划分图等,分析了目前全球一些典型区域腹足类性畸变程度的现状,归纳了TBT引起腹足类性畸变分子机理的5种假说,最后展望了在腹足类性畸变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内分泌干扰物三丁基锡诱导的腹足纲动物性畸变现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腹足纲雌性动物由于三丁基锡化合物的内分泌扰乱作用而诱发性畸变的现状.介绍了性畸变现象的发生过程,说明了普遍采用的腹足纲动物采集方式与生物样品中有机锡含量的分析方法.通过相对阴茎尺寸指数(RPSI)与输精管序列指数(VDS)两个概念给出了性畸变腹足纲动物的身体形态发生的变化及度量性畸变的指标,着重介绍了芳构化酶抑制假说与睾酮-硫络合物抑制假说等有关性畸变的机理,并结合作者个人体会提出以后要开展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三丁基锡对正常人胚胎羊膜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研究三丁基锡(tributyltin,TBT)对正常人胚胎羊膜细胞FL(human amniotic cells)的Bcl-2、Bax和p53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1、2、3、4μmol·L-1三丁基锡下作用2 h后,FL细胞的Bax蛋白表达量随浓度增加逐渐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仅在3、4μmol·L-1浓度组相比于对照组明显下降.作为凋亡是否发生的决定因素,Bax/Bcl-2比值在三丁基锡高浓度组(3、4μmol·L-1)相比于对照有显著升高;而p53蛋白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研究表明,Bcl-2和Bax参与了TBT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以异辛烷为萃取剂、四乙基硼化钠为衍生剂对样品进行同步化液-液萃取衍生反应,采用气象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法,研究了深圳蛇口港及深圳湾海域潮间带动物的有机锡污染状况。结果显示,所有站位采集的双壳类体内普遍检测出三苯基锡、三丁基锡及其降解产物二丁基锡,含量分别为127.1~349.1、6.3~380.8及2.7~99.9ng/g(湿重)。采自赤湾和东角头的渔舟蜒螺体内存在较高含量的三苯基锡567.3~651.6ng/g(湿重)。所有软体动物均未检测出单丁基锡。采自红树林的纹藤壶含127.1ng/g(湿重)的三苯基锡,但未检测出丁基锡。文章结果与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数据比较表明,蛇口港潮间带动物已经受到较严重的有基锡污染,深圳湾的海洋生物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深圳湾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及侯鸟的保护都极其重要,该海区的有机锡污染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田示范试验,研究了钙基改性生物炭对弱碱性Cd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应及对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结构、土壤酶活性和玉米体内Cd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弱碱性土壤中添加改性生物炭提高了土壤pH值、有效态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添加钙基改性生物炭后土壤有效态Cd(DTPA-Cd)含量的降幅达到12.0%~30.2%,且Cd赋存形态由活性较高的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向更稳定的残渣态转变.改性生物炭的施加明显降低了Cd在植物体内富集的风险,玉米根、茎、叶和籽粒中Cd含量明显受到抑制,3种玉米品种籽粒中Cd含量较对照分别下降了52.65%~72.56%(郑单958)、37.54%~50.80%(蠡玉16)和23.60%~51.20%(三北218).添加改性生物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环境质量,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改性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改性生物炭处理下,5~8 mm和2~5 mm粒级团聚体所占比例增加,而≤ 0.25 mm粒级团聚体占比有所下降,团聚体平均几何直径(GMD)和平均质量直径(MWD)分别增加了10.35%~29.34%和13.20%~27.03%,显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加.玉米籽粒中(郑单958)Cd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研究表明,钙基改性生物炭在钝化修复弱碱性Cd污染土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前景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