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发展成熟度远不及传统项目管理的发展。运用传统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理论对应急管理体系与响应流程进行风险评估。以应急指挥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结合WBS(工作分解结构技术)制定了一种应用于应急响应系统的风险管理WBS法,将应急响应体系中的全部工作及其相应的责任分别予以细化和界定,得到风险节点。这些风险节点就是整个响应系统的管控核心。另外还依据风险节点的分布与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的特点,提出了三核六控的管理架构,完善应急管理响应流程与管理架构,理论上提高了整个体系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灾害系统模拟技术和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模拟不仅可以分析各种灾害的动态演变规律,帮助人们识别灾害风险的高低和影响程度,为制定各种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帮助;还可以协助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相关人员的应急培训.评述了当前灾害系统和灾害应急响应模拟中使用的主要技术和方法,CA方法主要用于模拟各种致灾因子,揭示山崩、火灾等演变规律;MAS主要用于模拟人类系统,反映人们在灾害发生时的认知和反应过程;DES适合各种灾害的突发情景处理,为制定应急预案提供背景和依据;高层次架构和网格平台为大型分布式模拟和利用公共网络提供了可能.未来的灾害模拟将综合各种技术和方法,为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县级尺度房屋结构数据库为基础,基于B/S(Browser/Server)架构,利用地震烈度图、地震烈度与房屋受损关系研究成果,构建了区域房屋震灾脆弱性模拟评估系统,实现了对各区域在不同等级地震发生时的房屋受损、受灾人口等情况进行模拟评估,分行政区和地震烈度区对灾害损失进行各种统计与GIS可视化表达,以及根据损失情况对灾害影响区进行脆弱性等级划分等功能。基于B/S架构的系统便于系统的应用普及,将进一步促进研究成果向应用的转化。本系统的构建将为从全国尺度和区域尺度把握房屋震灾脆弱性,以及制定各地区的防灾、减灾规划和灾后应急对策提供有效支撑,并为实现灾害防治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3,他引:25  
铁永波  唐川  周春花 《灾害学》2006,21(1):8-12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是城市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对增强城市灾害管理能力和提高政府部门对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词查法合理地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起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模型。该方法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城市应急能力的定量评价问题,同时,还可以克服主观随意性,从而提高对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为城市安全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台风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玉玲  袁艺  潘东华 《灾害学》2012,27(3):132-136
基于2005 - 2010年历次台风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启动和损失情况,在统计分析响应频次和响应灾情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国家台风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国家台风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空分布特征大致反映了我国重大台风灾害损失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我国台风灾害救助工作的发展变化和新思路:①2005 - 2010年,国家共针对24次台风过程启动救助应急响应51次,平均每年8.5次,其中四级、三级响应分别为41次、10次,平均每年6.8次、2.5次,分别占80%和20%.②7-9月国家启动台风应急响应最多,10月、5月和4月偶有分布.③近年重大台风损失2005 - 2006年严重,2007 - 2010年则较轻;国家针对台风灾害启动响应从东南沿海向内陆和北方沿海省份递减.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是启动响应依据最多的指标,且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反映了近年来国家对台风灾害救助工作的重视和以“预防为主”的应急管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田芳毓  陈旭东  苏筠 《灾害学》2022,(2):190-196
我国已基本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救灾应急响应体系。为增进对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更好地应对未来风险,该文分析了2016—2020年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的数量、时空分布特征,与2005—2010年和2011—2015年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变化特点,并与同期的灾情损失空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格局成因。结果表明:(1)数量上,2016-2020年我国共启动84次救灾应急响应,主要是Ⅳ级响应,针对气象水文灾害的应急响应占84.5%。与2005—2015年相比,启动的频次减少。(2)从空间分布上看,救灾应急响应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气象水文灾害的应急响应主要集中在南方各省;针对地震地质灾害启动的响应呈现出“西多东少”的分布。(3)因灾死亡人口、经济损失的灾情格局显示出:灾情严重的地区集中于人口较密集、经济欠发达、突发重灾较频繁的地区,也是启动高级别救助应急响应较多的地区。川、滇、黔、鄂、湘五省区的自然灾害风险应受到更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几十年GIS、空间数据库、三维可视化等技术的发展,3DGIS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公共安全以及城市工程等各个方面。同时,3DGIS为防灾减灾以及应急响应和管理,特别是城市区域内的应急处置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工具。通过3DGIS提供的实时环境和分析工具,可以实现灾害事件重现、推演和和灾害管理分析,为减灾和应急处置提供有效的策略支持。主要分析了城市灾害应急系统的结构,研究了基于网络结构的城市逻辑结构及分析方法,以北京师范大学北太平庄校区为例,通过对城市内部复杂结构的抽象,提取城市应急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和信息,利用3DGIS技术建立城市三维环境和城市网络逻辑模型,模拟了城市应急处置过程。同时,通过对以社区为单元的城市应急系统的建设考察了该系统在整个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灾害学》2020,(3)
我国现有的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预案存在结构性缺陷和实效性不足等问题,在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域中应用性能不高,因此以预案执行实践为基础,重新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灾害应急预案。以实际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突发山体滑坡灾害特点为基础,分析突发灾害应急决策机理。设置应急预案响应机制并设定山体滑坡灾害应急响应条件,分别从应急准备、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以及应急后期处理等多个方面出发,制定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预案内容,最终完成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中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动态应急方案探讨。通过实例分析发现,应用设定的应急预案受伤人数大大降低,景区与游客的财产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降低,解决了现有的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预案结构性缺陷,实效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2013年芦山7.0级地震生命通道S210线滚石灾害防治为背景,在崩塌滚石灾害特征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S210线应急抢险的需求,提出一种新型轻钢结构滚石防护棚洞技术:采用钢板和槽钢为主骨架,双层钢板夹EPS材料为顶板,并将顶板设为20°~25°以提高抗冲击能力。通过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开展滚石冲击荷载下轻钢结构棚洞动力响应机理与优化设计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轻钢结构棚洞具有较强的抗滚石冲击能力,能承受1 500 k J滚石冲击能量,且施工方便快捷,不影响正常交通,是S210线应急保通较为理想的滚石防护措施。目前轻钢结构棚洞已在S210线滚石危险区段投入使用,效果显著,对确保震后S210线畅通和灾后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可在类似山区公路滚石灾害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16,(3)
统计了2011-2015年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启动的国家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响应时间、响应级别、受灾省份、响应灾种等信息,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11-2015年国家共启动救灾应急响应169次,年均33.8次,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除2012年),其中针对特大自然灾害启动的一级、二级救灾应急响应启动所占比例极小;2洪涝、旱灾、台风、地震灾害为多发灾害,气象灾害多发月份为6-9月;3自然灾害救灾应急响应的响应频数和相应级别均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地域分布特点;洪涝灾害集中于长江流域,台风灾害集中于东南,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于西部;4与2005-2010年相比,2011-2015年救灾应急响应年启动次数减少,其中针对特大灾害的一、二级高级别响应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区域分布特征相似。南方多次启动旱灾应急响应,西南启动低温冷冻响应,这是新的灾害响应分布变化;而2011年的灾种构成特点是旱灾多、冰冻灾害多,2012年的组合特点是洪涝灾害多、台风灾害多,可能与厄尔尼诺年向拉尼娜年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用震害预测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震害预测数据量多面广,以文件格式存取的数据不利于数据的管理与维护,也不利于GIS二次开发,因此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震害预测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有助于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与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后台的数据维护和管理,也便于更有效地应用所有数据资源。在广州市部分城区震害预测与防御对策研究中开发的震害预测基础(属性)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在我国城市震害预测与防御对策研究中第一次采用SQL Server 2000和基于C/S结构及数据字典管理的震害预测数据库。该系统功能完善,应用方便,实用性和扩充能力强,并可方便地移植到其它应用中。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通过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分析研究,描述了系统的总体思路,结构设计和功能等内容,该系统的建立既可用于城市防震减灾的日常工作,也可用于应急救灾的紧急情况。  相似文献   

13.
日美地震灾害紧急对应对中国灾害应急体制建立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美国1994年洛杉矶北岭地震反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时日美政府的地震灾害紧急应对过程,尤其是地震后的24小时内政府的初期对应,分析了日美地震灾害应急体制的特征,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中国灾害应急体系做了探讨。日美政府之所以在大地震发生时能有效地进行了紧急应对,在于健全的灾害应急体制。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时期,面对各种各样的灾害和事故,要真正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以灾害应急规划体系、防灾情报系统、应急救灾指挥系统和专业化灾害援助队伍体系等为主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赵要军  陈安 《灾害学》2007,22(4):124-127,142
通过对我国地震应急组织体系及财政应对地震类灾害的流程分析,结合国外应对地震类突发事件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公共财政应对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建立了5个应对地震类突发事件的财政应急机制,分别是公共财政日常运行机制、震前预警防范机制、震时响应机制、震后恢复重建机制和财政监督检查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地震应急组织体系及财政应对地震类灾害的流程分析,结合国外应对地震类突发事件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公共财政应对地震类灾害事件中存在的不足,最后通过对应急管理主体机理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公共财政应对地震类突发事件的五大机制,即公共财政日常运行机制、震前预警防范机制、震时响应机制、震后恢复重建机制和财政监督检查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本文着重从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应急资源调配、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与优势。认为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目的不是为了预测和估算,而应是当灾害发生时,对已造成的灾情局面做出快速的辅助决策支持。基于此,利用SuperMapObject5.0,Visual Basic6.0,SQL Server2000等现代信息技术软件,以辅助决策、资源快速查询以及生命线管网易损处调查为目的,本文建立了一个局部地区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数据库建立更突出了为应急管理服务所需的基础信息、空间数据、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等信息划分方式;结合已有的震害预测理论和方法,开发了供水系统和交通系统的震害预测模块,事先为灾害应急决策提供可能的震害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进一步证明了GIS在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中有着直观显示、容易操作、辅助准确决策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震灾害紧急救助的时序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苏幼坡  刘瑞兴 《灾害学》2000,15(2):33-37
基于唐山地震和阪神地震 ,从理性认识的高度分析了城市地震灾害紧急救助的主要时序特性。这些特性是地震救灾的一种规律 ,它们取决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 ,多种灾害的叠加性、综合性和不能自发复原性 ,灾民性命救助的急迫性和救灾内容、步骤、方法的雷同性等  相似文献   

18.
快速进行地震灾情评估对地震应急响应与救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当前GIS在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中数据利用程度低、难于管理与共享、可互操作性差的不足,利用WEBGIS的基本框架及主要技术优势,构建了基于WEBGIS的地震灾情快速评估系统,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思想、体系结构和功能结构。采用ArcGISServer作为系统的框架平台,结合ASP.NET技术,实现了信息查询、地震影响场、损失评估和应急准备的相应功能模块,极大提高了地震应急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Wed GIS的发展与防震减灾信息系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简要介绍了基于Internet的GIS发展现状,分析了Web GIS的主要优势和开发基于Web GIS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目前在防震减灾工作中Web GIS应用的主要研究内容,还初步设计了该信息系统的框架及其主页的基本功能模块,并介绍了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和研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冯凯  徐志胜  徐亮 《灾害学》2005,20(3):6-10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进行地震灾害研究,建立具有强大空间分析功能的信息系统,将发挥快速、准确的辅助决策作用.本文剖析了小城镇地震应急反应模式存在的弊端,明确了灾害空间的概念,并提出小城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及三维可视化的技术方案.在基础信息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基础上,开发了小城镇地震数字仿真与应急调度系统,实现了基于地震数字仿真结果,在相关数据库支持下进行地震应急调度决策.实践证明:该系统的运行,有利于小城镇抗震减灾的迅速决策;小城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技术,贴合我国小城镇信息化的现状,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