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陆虹 《环境教育》2004,(9):61-62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酸雨的形式. 2.通过游戏,认识酸雨.  相似文献   

2.
活动方案(一):酸雨贵阳市西新桥二村幼儿园李玉娟陈志嘉活动目标1.关注酸雨对地球上各种物体的腐蚀现象。2.通过实验发现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关领域科学、语言、体育、社会。活动方法实验、讲述、游戏、亲子活动活动准备1.实验材料:瓶子、酸醋、皮球。2.大班教材。3.邀请家长参加亲子制作活动——宣传画报。活动过程1.实验见分晓。小实验:什么是酸雨?方法:让幼儿把酸醋与水相互溶解,把鼓起的皮球放进酸水中,观察皮球怎么了?并记录下来。2.图中找原因。酸雨有什么危害?让幼儿在图中找出酸雨对植物、动物以及日常生…  相似文献   

3.
酸雨控制区划分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环保局发布了“酸雨控制区”划定范围,其目标为:使“酸雨控制区”中酸雨恶化的趋势得到缓解,到2010年,“酸雨控制区”中降水的pH值小于4.5的面积比2000年有明显减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电力、煤炭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制定有关规划...  相似文献   

4.
依据山东省多年来的降水观测资料,评价了酸雨污染现状,研究了酸雨时空分布规律.通过对主要酸雨前体物的排放强度与降水酸度的关系,土壤酸碱性与降水酸度的关系,以及气象条件对酸雨影响的分析,探讨了山东省酸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长势良好且树龄相同的木兰科植物白兰花(Michelia alba.DC)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用模拟酸雨的处理方法,研究了其在模拟酸雨胁迫下的抗氧化酶系统和丙二醛(MDA)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H2.0酸雨比pH3.0和pH4.0对白兰花的影响更大,到第六次喷施酸雨时,SOD、POD、CAT酶活性均低于对照;各处理MDA含量在第六次处理时达到最高值,且均与对照呈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酸雨胁迫对白兰花的影响较大,白兰花在酸雨胁迫下抗逆性和耐受性较弱,其结果为酸雨控制区选择城市绿化植物提供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7~2002年成都市区酸雨监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对1997年~2002年成都市区的酸雨污染状况,酸雨分布,以及市区降水中阴离子成分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进行了探讨,为成都市区确定酸雨来源、酸雨类型、酸雨分布提供基础数据,并对控制和降低酸雨污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有关酸雨的知识,阐述了酸雨概念及酸雨的具体形成过程,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酸雨对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酸雨的地域性、相关污染物排放量及有关污染物环境浓度几个要点出发,说明了我国的酸雨现状,并提出防治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酸雨现状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是地处中南的酸雨污染严重区域。本文依据湖南省1993—1999年监测酸雨的数据资料,对湖南省酸雨的现状特征作了简要的阐述,对湖南省酸雨的成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酸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初步提出了一些酸雨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方酸雨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酸雨的危害、近几年中国南方地区酸雨的污染的时空分布状况、酸雨的成因等3方面的内容。研究表明:我国南方酸雨区的酸雨污染状况基本上处在一个稳定的时期。降水pH〈5的区域有从长江中上游向长江中下游发展的趋势;在时间分布上,秋季冬季降水pH低,酸雨发生的频率高;春季夏季降水pH高,酸雨发生的频率低。在酸雨的成因上,着重讨论了大气性质、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气候条件、大气中颗粒物浓度以及土壤性质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庭建  舒兰 《四川环境》2002,21(1):46-48
本文通过对怀化市鹤城区常规酸雨监测数据分析,针对怀化市区特有的山区地形特征,初步得出怀化市区酸雨时空分布特征,酸雨形成原因是降水酸度,酸雨率季节性变化规律,并对此提出一些减少山区环境酸雨污染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我国酸雨污染区域和污染程度,核查我国酸雨污染的主要污染组分和特征,为更好地控制酸雨污染提供依据,安徽省17个省辖市分别于2002年、2004~2005年参加了为期3年的酸雨普查工作。安徽省酸雨频率分布与变化普查期间,安徽省出现酸雨的城市在10个左右,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及江淮之间中、东部,淮河以北及江淮之间西部基本无酸雨。全省酸雨频率大于5%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安徽的中、南部区域,主要包括合肥、蚌埠、滁州、宣城、铜陵、池州、黄山等市,面积约5.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2%。安徽省酸雨频率大…  相似文献   

12.
余连英 《四川环境》2007,26(5):35-36,56
本文对2006年泸州市的酸雨污染状况,以及降水中阴、阳离子成分进行了分析,为确定泸州市酸雨污染原因和酸雨类型提供了依据,并对降低酸雨污染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酸雨监测数据表明,四川已出现大面积的酸雨区。为了解和评价目前酸雨对四川水体的影响,我们测定了自贡市荣县、宜宾市郊和南充县三个重酸雨区内非  相似文献   

14.
圣隆佐 《环境教育》2006,(10):65-67
我国的酸雨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170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  相似文献   

15.
分析2007~2019年南通市各子站降水监测点位数据得出,近10年来,全市酸雨污染大幅减轻,酸雨发生率渐趋下降,强中度酸雨逐渐消除,降水酸度和酸雨酸度均有减弱,现阶段酸雨污染以弱酸性酸雨污染为主。近年来全市硫酸根离子当量浓度呈现逐年明显降低的趋势,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大量致酸物质使降雨中NO_3~-占比明显上升,SO_4~(2-)与NO_3~-浓度的比值已降至1.25∶1,南通市酸雨已由硫酸型向硫酸与硝酸并重混合型过渡。全市酸雨区域分布格局总体变化不大,主要呈现东南沿江沿海略高于西北部区域。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酸雨污染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从酸雨成因入手,根据全省降水监测数据等资料,对四川省酸雨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省酸雨法污染面积广、频率高;酸度强,近五年,酸雨频率有下降趋势,但降水酸度无明显减弱,酸雨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降水组份中,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比值逐年下降,说明大气污染特征已由煤烟型转为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国开展酸雨普查的通知下达后,峨眉县环境保护办公室积极组织力量,布置监测点,抽调监测人员,开展酸雨普查工作在蛾眉县顺利进行。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出现酸雨,有的城市酸雨经常发生,而且酸性很强,况且我  相似文献   

18.
自贡市酸雨状况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陶朝京  王燕平 《四川环境》2001,20(3):16-18,27
本文分析了自贡市酸雨现状,提出控制酸雨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前,酸雨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特别是重庆,由于它的经济、工业、环境等特点,酸雨问题就更为突出。酸雨对人类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认识酸雨的重要方面。为了较客观地反映这一问题,我们对在酸雨影响上具有可比条件的两城市——重庆、南京进行对比调查,现将其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常德市城区酸雨的变化状况进行总结,讨论了促使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大气中几种主要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