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运用1986年和2012年劳动湖水质浮游藻类和底栖动物数据进行生态学评价,结果表明劳动湖水质由当初的重污染转变为中污染,且低质污染重于水体。  相似文献   

2.
对1987-2015年浑河抚顺段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生物密度变化、优势种及分布、水质生物学评价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和BI指数对浑河抚顺段底栖动物评价水质的适应性,得出了辽河流域监测经验对中国水生生物监测的启示。结果表明:浑河抚顺段处于清洁~中污染状态,底栖动物共检出132种,多年平均密度为104~11200个/m~2,优势种以寡毛类为主,BI指数较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更适于辽河流域底栖动物水质生物评价。  相似文献   

3.
在呼伦贝尔市境内雅鲁河流域设置12个点位采集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水质状况进行生物学评价。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4种,隶属于8目22科,其中水生昆虫19种,占总数79.2%,各点位种类不丰富。各点位优势种不同,但基本都以对水质敏感类群和中等耐污类群为主。各点位密度和生物量差异较大,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89~493ind/m2,平均生物量为0.42~11.69g/m2。调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以集食者和捕食者种类较多,分别为6种;各功能摄食类群分布受空间资源位的限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为上游点位水质为轻-中污染型,下游点位水质为中-重污染型,BI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除南大河水质为中度污染外,其余点位水质均为清洁。  相似文献   

4.
两种指数对庐山水体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1999年,在庐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依据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利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对9个主要水体进行了水质评价,同时利用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科级生物指数进行评价.两种指数显示出相同结果:1个基点(大月山水库)水质清洁,5个基点(芦林湖、黄龙潭、一级电站、二级电站、三级电站)水质轻污染,3个基点(东谷溪流、电站水库、如琴湖)水质污染.在山地中小水体,利用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科级生物指数可作为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有益补充,两种指数相结合进行评价更能反映水质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京杭大运河淮阴段底牺生物群落的调查与评价,认为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水质“九五“期间呈重污染状态,水质污染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而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趋势显示水体有所好转,这和底栖动物群落监测结果不相一致,说明生态恢复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6.
底栖动物在评价漓江水质污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底栖无脊椎动物具有对环境条件变化的敏感性或耐受性,大部份终生生活在水体里,比较固着,相对位移小,寿命长、形体易于辨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重视应用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水体污染,评价水质。 本文报道了1981年5月和1982年5月桂林漓江干流和市区支流底栖动物的种类分布:个体数量和群落结构,作了定量分析,对生物指数在评价水质污染中的作用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2001-2005年大庆水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生态调查.共观察到4科7属底栖动物,其中:软体动物为1科1属,环节动物为1科2属,水生昆虫为1科3属,甲壳动物为1科1属;底栖动物的密度变化范围为96~880个/平方米;优势种属是前突摇蚊属(Procladicus)和摇蚊属(Chironomus).运用生物学污染指数(BPI-Biology Pollution Index)来评价大庆水库水质,评价结果表明:BPI指数变化范围为0.73~0.82,水质属于β中污染水体,五年之间的水污染程度变化不明显,而且水质逐年有略微好转的倾向;平水期的水质略好于丰水期的水质.  相似文献   

8.
对2001—2005年大庆水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生态调查。共观察到4科7属底栖动物.其中:软体动物为1科1属,环节动物为1科2属,水生昆虫为1科3属,甲壳动物为1科1属;底栖动物的密度变化范围为96—880个/平方米;优势种属是前突摇蚊属(Prodadicus)和摇蚊属(Chimnomus)。运用生物学污染指数(BPI—Biology Pollution Index)来评价大庆水库水质,评价结果表明:BH指数变化范围为0.73—0.82,水质属于β中污染水体,五年之间的水污染程度变化不明显,而且水质逐年有略微好转的倾向;平水期的水质略好于丰水期的水质。  相似文献   

9.
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生生物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应用着生藻类、着生原生动物和底栖动物对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然后进行综合的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的水质受到污染,污染等级为3级。  相似文献   

10.
对大庆市红旗水库2001~2005年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采用生物学污染指数(BPI-Biology Pollution Index)法来评价红旗水库水质.结果表明共计鉴定到5科7属底栖动物,其中有软体动物为2科3属,节肢动物为1科1属,水生昆虫为1科2属,甲壳动物为1科1属;底栖动物的密度变化范围为16~412 个/m2;优势种属是前突摇蚊属(Procladicus)和摇蚊属(Chironomus).BPI指数变化范围为0.52~0.86,红旗水库水质属于β中污染水体.  相似文献   

11.
朱慧君 《环境科技》2003,16(1):18-20
根据浮游及底栖动物种群结构和数量分布特点,对秦皇岛市饮马河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生物监测技术方法可行,简单直观,与化学监测的结果基本一致。饮马河全程水质属于中-重污染。  相似文献   

12.
1961~2000年对大伙房水库6个站进行了不同季节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生态调查和水化学分析。共发现藻类8门,174种,底栖动物34种,分析了水库水生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变化和生物演替。水质生态学评价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属中富营养化,水体只受到轻度污染,水质等级为2级。  相似文献   

13.
黄浦江上游底栖动物的指示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就黄浦江上游水质现状,底栖动物指示种的适用范围及其对污染的指示意义,加以探讨,研究,结果筛选出适应于当前水质状况的底栖动物有颤蚓,水丝蚓,珍珠蚌,钩虾和摇蚊幼虫等指示种,从底栖动物指示种的变化,可预测水质变化的趋势以及季节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底泥疏浚对竺山湖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水质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结合2008年年底在竺山湖进行的底泥清淤工程,调查了底泥疏浚6个月后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及水质变化.结果表明,疏浚区和未疏浚区底栖动物均以霍普水丝蚓、摇蚊和铜锈环棱螺3种生物为主;同未疏浚区相比,疏浚后生物多样性降低,但生物量增加.受外源污染影响,上覆水体中TN、TP含量变化幅度分别为1.64~4.45mg/L和0.133~0.258mg/L,较高的水体营养盐含量,使得疏浚后的新生底泥仍处于营养盐较高的状态,从而使得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以生活于污染较重的物种为主.采用Shannon-Weaver、Simpson和Goodnight指数对底栖生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疏浚区处于中度污染,未疏浚区处于中-重度污染状态.结合底栖动物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只有在严格控制外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后,底泥疏浚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州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调查苏州河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基础上,计算了几种生物学指数,并根据指数值对苏州河底泥污染程度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苏州河上海河段的底栖动物类群较少,属于贫底栖动物水域环境,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苏州河基本上是中等-严重污染状态,与水质理化指标变化情况基本一致。除Goodnight修订指数外,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在综合评价苏州河上质上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6.
辽宁大伙房水库水生生物特征及水质生态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61~ 2 0 0 0年对大伙房水库 6个站进行了不同季节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生态调查和水化学分析。共发现藻类 8门 ,1 74种 ,底栖动物 3 4种 ,分析了水库水生生物种类组成 ,数量变化和生物演替。水质生态学评价结果表明 :大伙房水库属中富营养化 ,水体只受到轻度污染 ,水质等级为 2级。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物学指标评价嫩江“十一五”期间水质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底栖动物、着生生物指标对嫩江"十一.五"期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嫩江水体污染总体在轻污染和中污染之间;各断面污染情况为拉哈、浏园、江桥、富上逐渐加重;2006年至2010年期间水质变化不明显,但平水期略重于丰水期。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玛瑙河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于2021年1月(枯水期)和2021年7月(丰水期)分别对其进行水质监测和大型底栖动物样品采集,调查并记录生境状况和环境特征,采用FBI (family biotic index, 科级生物指数)评价法和冗余分析法(RDA)探究不同水情期水环境状况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①玛瑙河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差异显著,丰、枯水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91个,隶属于2门4纲10目26科28种,优势物种共18种,个体数量、丰富度及优势物种数均呈现丰水期>枯水期,其中枯水期以双壳纲种类最多,丰水期以昆虫纲种类最多;②玛瑙河干流枯水期FBI评价结果以一般和轻度污染为主,丰水期以很清洁和极清洁为主,上游和中游河段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水质状况总体较2020年有所提升;③影响枯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流速和PO43?浓度,丰水期为CODMn. 研究显示,玛瑙河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在不同水情期存在显著差异,丰水期水质状况良好,枯水期部分河段水体存在污染,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月中旬对大纵湖5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采集底栖动物29种,其中DZ1的优势种为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其他各点的优势种为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采用理化分析、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BPI指数对各点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DZ4属于β-中污染水质,其他各点属于α-中污染水质;对主要的环境因子与底栖动物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DO与底栖动物群落未显著相关,NH3-N、NO-3-N、CODMn等因子更能代表水体的污染水平和营养状态,且随着营养状态的升高,耐污种类的颤蚓类数量呈现出增高趋势;寡毛类、蛭类、摇蚊幼虫、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5者之间除了寡毛类和蛭类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之外,其他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首次对乌江中上游底栖硅藻群落组成特点进行定量系统研究,得知其组成基本上呈种类多、丰度小,种类少、丰度大的分布状况。对底栖硅藻丰度和八种离子、重金属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后知Hg元素是影响底栖硅藻丰度的第一显著因子,建立了底栖硅藻丰度-汞元素曲线回归方程。可为用硅藻监测、评价河流水质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水质预警的硅藻生物指标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