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SMFC)是一种新型无膜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本文以产电功率为评价指标,通过研究接种污泥来源、添加甲烷菌抑制剂--氯仿的体积分数和阳极外径尺寸对系统产电的影响,构建并启动了可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电能的SMFC体系;同时探讨了所构建SMFC利用蓝藻产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添加产甲烷菌抑制剂--氯仿体积分数为3%,阳极外径为80 mm的条件下,驯化挂膜45 d后,SMFC的产电效率趋于稳定,外电阻1 000 Ω时,最大功率密度为14.1 mW/m2.在所构建SMFC阳极污泥中投加太湖蓝藻代替葡萄糖作为利用的底物,当蓝藻投加量为100 g时,最大功率密度为5.7 mW/m2,该蓝藻资源化新技术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处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具有持久性、半挥发性、生物蓄积性和高毒性,对人类的健康和全球生态环境的巨大危害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来源和特征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国内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污染状况以及主要的处置技术,并指出了今后POPs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源分离尿液中除富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外,还含有部分微量污染物(药物残留与激素)和致病微生物的特点,以"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为主线,首先对尿液中营养物回收技术(浓缩脱水、沉淀结晶、离子交换吸附、吹脱吸收、生物处理及电化学)和能源转化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回收电能和尿液培养藻类制作生物质燃料)的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其次,介绍了尿液中微量污染物去除技术(电渗析、纳滤与高级氧化)和致病微生物灭活方法(常温储存6个月以上、升温或碱化),并指出从源头进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最后,提出联合多种技术同步回收尿液中营养物与能源和定量分析所含微量污染物对人体与环境的风险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某人工湿地系统对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及气相色谱/质联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某人工湿地系统进、出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的质量浓度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以研究该湿地水中持久性有机物的污染水平及湿地对它们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多环芳烃检出19种,以二环为主,萘及其同系物约占总量的71%;有机氯农药只检出HCH的4种异构体和七氯;多氯联苯检出5种,以二氯代为主.这3类物质的浓度水平明显低于以往的研究结果,且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于持久性有机物浓度较低的水源水,湿地对以上3类物质的去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与水生植物相耦合,构成植物型微生物燃料电池(PMFC)系统是一项全新的低碳环保产能技术,是水污染控制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对植物型MFC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不同类型PMFC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影响其产电的因素,最后对该系统未来的应用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底泥中营养物质及其他污染物释放机理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体底泥(沉积物)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其污染物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水土流失、雨水淋溶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严重污染.总结了底泥中氨氮、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及释放机理,也指明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释放机理研究不足的现状,提出对其释放机理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周云山  袁新勇  张淼 《安全》2011,32(12):20-22
汞是一种在生物体内和食物链中具有永久累积性的有毒金属,其持久性、易迁移性、高度的生物富集性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浓度持续上升,使得汞成为温室气体和持久性有机物(POPs)后又一引人关注的全球性化学污染物,汞污染和控制问题成为目前全球环境问题的新热点和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中心人口密度的激增,微生物污染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利用病毒群体动力学演化模型研究非稳态微生物污染的产生过程,并将模型结果作为非稳态污染源的源强引入污染物对流扩散方程.假设没有继发性感染,研究致病性微生物污染源对建筑群环境的影响,得到了建筑群表面及周围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假定致病感染浓度,得到了微生物污染源的影响范围,这为控制污染物扩散和建立致病微生物污染预警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电子废弃物中的多溴二苯醚(PBDEs)因其环境持久性、可远距离传输、生物累积性及内分泌干扰等特性,已成为环境中一类广泛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综述了电子废弃物中PBDEs的分析技术及浓度分布最新研究,揭示了中国原始粗放型电子废弃物处理方式所导致的PBDEs环境污染,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FeSO4/H2O2/UV体系处理化纤厂棉浆粕黑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nton法是处理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以棉浆粕黑液为研究对象,讨论了H2O2和FeSO4投加量、pH值、搅拌时间等因素对废水CODCr去除率的影响,将紫外光照引入Fenton试剂能提高废水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度,提高氧化能力 .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pH=7,FeSO4投加量4 g/L,H2O2投加量为1.13%(V/V),搅拌时间15 min,此时CODCr去除率达到66.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