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农业化学化的迅速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地使用了化学农药。这对防治病、虫、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的危害,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节约劳动力起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化学农药应用的范围日益扩大,从植物病虫害防治,扩展到除草剂,植物生长的调节,杀鼠,防治畜禽寄生虫和农产品保藏等各个方面。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化学农药有促进农业生产的一面,也有它不足的一面。这就是有的农药对人体和其它有益生物也  相似文献   

2.
<正> 天敌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天敌对于控制农业、森林、畜牧虫害起着重要的作用。调查和发掘天敌资源,进而研究对天敌的保护利用,是生物防治的主要内容,这对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降低农药残留,提高综合防治水平,节约能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就大量应用有机磷农药来防治作物的虫害。近年来,由于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的禁用,使有机磷杀虫剂在品种、用量、防治面积和应用范围上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在生态环境,农畜产品和食品中,往往同时存在着多种有机磷农药的残留物。为适应环境监测、商品检验以及食品卫生检验等分析工作的需要,研究不同类型或同类型不同品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本文报道了一个包括敌敌畏、甲拌磷、甲  相似文献   

4.
高效低毒新化学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方面,化学合成农药占着主导地位。但是使用毒性大的农药或严重污染环境的农药来取得粮食增产是得不偿失的。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取代毒性大、稳定性强的化学农药是解决农药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这方面,目前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日本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广泛利用西维因、灭杀威、速灭威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和杀螟松、倍硫磷等低毒性有机磷制剂取代滴滴  相似文献   

5.
近三四十年来,化学农药在确保农业丰产与予防传染疾病等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自六十年代到目前为止,先是发现有些长效性有机氯农药可能引起累积性残毒的隐患,继而发现不少农药可能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的危险。据国外某些报刊报导,几乎一些常用农药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化学农药的使用前途如何,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心。  相似文献   

6.
六六六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六六六在四十年代即作为杀虫剂用于农业、林业和卫生,迄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我国于五十年代开始生产和使用,而且逐渐发展为使用最广泛的农药之一。由于六六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在环境和生物体内降解,且易在生物体脂肪和脏器内蓄积,我国虽于1983年停止生产,但其影响依然存在,故对其毒性研究仍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棉花是我省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近九百万亩。使用化学农药是保证棉花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农药在棉区使用量较大而农药品种也较多,当前在防治棉花蕾铃期害虫中,仍以DDT为主,部分棉区使用六六六也较普遍。这些有饥氯农药的化学性质稳定,脂溶性强,不易分解,长期大量施用这  相似文献   

8.
试用数学方法预报土壤中农药积累残留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三、四十年来,化学农药对防病灭虫除草、确保农业丰收起了很大作用。然而,由于化学农药大量使用,环境(土壤、水质、空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是,人们认为,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化学农药仍将在防病灭虫除草方面起主导作用。 化学农药污染环境一般通过两个渠道:一是农田使用农药;一是农药生产过程中三废的排放。  相似文献   

9.
一、农药残留毒性及其引起的公害自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化学农药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农药的产量和品种不断增加,目前化学农药品种已增加到五百种以上,1971年国外农药原药产量一百八十万吨。美国是使用化学农药数量最多的国家。日本是在单位面积上使用化学农药最多的国家。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污染土壤、空气和水源,甚至累积在人体或牲畜体内引起中毒,造成了“农药公害”问题。造成环境污染的农药主要是一些有机氯农药和含铅、砷、汞等重金属制剂,以及某些特  相似文献   

10.
使用农药作为防治病虫等生物性灾害的强力手段,可溯至公元前应用天然性的矿物和植物作为原始农药,防病治虫杀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米勒(Maller)氏发现 DDT 的杀虫效能,标志着植保工作的重大进展,开拓了人工合成有机农药的新领域,防治技术逐渐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近三、四十年来,化学农药对控制病虫草害,防治传染性疾病的媒介昆虫,以保证农业丰收和增进人类健康,起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农药的广泛应用和科学技术的进  相似文献   

11.
化学农药在保护作物防治病虫、杂草等敌害方面有较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人们对农药在自然界、生物体中的运动规律,诸如新陈代谢途径、降解方式、残留蓄积等方面知识掌握不够,同时,以往对农药毒性的认识仅局限于它的急性毒性、皮肤接触毒性等方面,忽视了农药慢性毒害,尤其是“三致”性,所以使得一些性质较为稳定、对人畜具有积累性慢性毒害的化学农药,象含汞、铅等金属元素的农药制剂以及大多数有机氯制剂污染了自然环境,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造成了它在动植物体内甚至人体内的积贮,出现了今天的农药公害问题。一、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代谢和降解  相似文献   

12.
去年天门市预计棉花总产量可达113万担(5.65万吨),成为该市历史上第二个最高棉花总产“百万担”的年份。而相反,全市棉田化学农药施用量则由1972年7200吨降到2000吨以下,农药施用量减少72%以上。控制了农药对棉田的污染。天门市是我国商品棉生产基地,每年为防治棉花病虫害施用大量化学农药,对其大气、水、土等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为解决棉田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污染问题,为获取棉花的大丰收,天门市采取如下措施: 一、施用“高效”、“低残留”、“小剂量”,“易分解”的有机磷化学农药,取代以前使用的“大剂量”。“有残毒”, “降解慢”的有机氯农药。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工业三废对农业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发生在城市与工矿区周围,那么由化学农药带来的污染则是遍布广大的农田。因此,农药的污染问题更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要解决农药污染问题,除了采取其他各种措施之外,也需要了解并掌握农药在土壤和作物体内的变化与残留情况,以便采取一定的农业措施,来减轻农药造成的污染。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移动与消失  相似文献   

14.
化学农药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迪 《环境保护》1993,(1):14-17
一、概述化学农药在保护农作物、防治病虫草害、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控制疾病、提供高质量食物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现有农药产品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110多种,年生产原药能力25万t。产品结构仍以有机磷类为基本品种,有机磷农药产量占农药总产量的70%,近年来氨基甲酸酯类以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也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5.
使用化学农药是目前防治虫害的主要措施。但是,如果长期、大量地使用,又会产生药害、残留和增加害虫抗药性等问题。同时,也会杀伤许多害虫天敌和有益昆虫,引起害虫的再度猖獗;尤其是农药造成环境的污染问题,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近年来除大力研究和推广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农药等措施外,还广泛开展了昆虫性引诱剂的研究,积极探索防治害虫的新途径。昆虫性引诱剂及其提取方法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早就观察到昆虫受外界物质引诱的现象。在唐宋时期,人们  相似文献   

16.
环境农药激素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匡少平  张书圣 《环境保护》2002,(7):25-26,41
农药激素在环境中的残留可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严重损害动物和人类的生理、生殖机能,其危害具有持久性。为了控制农药激素污染的进一步扩展,应对已污染的土壤采用生物技术及时修复,同时加强农药管理,发展生态农业。广泛开发、生产和使用生物农药,减少或完全淘汰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是一项有效防治环境农药激素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化学农药工业从六十年代起,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迄今世界上常用的农药已达300多种,原药年产量达170万~200万吨。我国可生产各类农药百余种,年产量居世界第四位(1977年)。众所周知,农作物从生长到供应市场,需要多次喷洒农药来防治病虫害的侵袭或调节作物的生长。据估计,使用了农药可增产30%  相似文献   

18.
农药是用来防治病虫草害的,但其中准确击中防治对象的约占1%,大部分作为化学污染物扩散到非防治目标的农业生态系统或周围的生态系统中,造成了全球性的污染,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自1960年美国卡森“寂静的春天”一书问世为标志,环境学家首先开始重视农药对生物的毒性作用,并提出了农药慢性毒性数据的要求。70年代以后,除要求农药低残留,低毒性外,还要求提供一套慢性毒性数据以证明对非靶生物以及对整个自然环境的生  相似文献   

19.
为防治农业环境污染,以保证人民健康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研究所环境保护研究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该所归农业部领导,所址在天津。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为我国农业系统从事农业环境科学研究和监测的专业机构,设有①农业环境污染监测室;②水土污染与防治研究室;③大气污染与防治研究室;④农药污染与防治研究室,  相似文献   

20.
日本农业环保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本的农业发展基础与我国相似: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力低下,主要是以家庭为基础、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型的农业经营方式;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日本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农产品产量虽然人幅度提高,但是农药残留、农产品品质降低、水质恶化等问题相继出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危机;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被提出后,日本及时制定了一系列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使农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