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及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对汉江流域水资源形势产生影响,本文对汉江流域水资源的可供给量、需求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流域实际可供水量和余缺水量.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表明:调水工程实施后,汉江流域上游供水可以满足需水要求,汉江中下游流域将缺水54.81×108m3;全流域将缺水10.41×108m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引汉济渭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甚至整个流域产生缺水性影响.从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择评价指标,以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距离指数法对汉江流域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并对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受调水及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汉江流域水资源已处于不可承载状态.  相似文献   

2.
<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北方干旱缺水、保障供水安全的重大水利工程,也是遏制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的重大生态工程。有水自南方来,泽惠生灵无数。这句话生动描述了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初衷和目的。南水北调之于中国的意义是"水利"的,也是"环保"的。中线工程引水渠与沿线同时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绿色长廊;自汉江发源地秦岭地区,直到鄂豫交界处的丹江口库  相似文献   

3.
汉、丹江流域(陕西段)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方案70%的水量来自我省汉江、丹江,为了确保调水的水质安全,为京、津乃至华北地区提供符合标准的水源,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以保护水源、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为目的,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基本方向,遵循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探讨了汉、丹江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供参考。1概述汉江、丹江流域位于秦巴山地。在陕西境内主要涉及汉中、安康、商洛三市27个县、区,总面积约6.59万平方公里。汉江多年平均径流量275亿立方米,丹江多年平均径流量17亿…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要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输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建成通水,水质安全保障标准高、任务重、时间紧,是工程能否保质保量供水及发挥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关于构建汉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管理新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江汉中下游的水环境势必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汉江中下游水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流域管理经验及中国国情,提出了建立统一管理、垂直领导的汉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管理新体系的设想。文章旨在为江汉中下游建立一个科学的水环境管理体制提供一些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6.
调水对汉江中下游水质和水环境容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拟从位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调水 ,研究采用一维圣维南非恒定流方程和一维对流扩散方程模拟预测汉江中下游干流的总体水质状况 ,对多年平均流量条件下汉江中下游的现状水环境容量及调水工程实施后的水环境容量损失进行了预测 ,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据新近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的全面修订 ,丹江口水库作为中线水源工程 ,大坝加高 ,可使调节库容达 2 90 .5亿立方米 ,由年调节水库变成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 ,在满足汉江流域用水和保障汉江中下游可持续发展前提下 ,可调水量为 12 0~ 14 0亿立方米 ,保证率为 95 %的干旱年份可  相似文献   

8.
汉江中下游水质模拟与预测--QUAL2K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将产生影响.本文运用美国环保局最新推出的QUAL2K模型,探讨了汉江中下游的水质变化趋势.QUAL2K模型进行了部分修改,以克服QUAL2E的缺陷.将QUAL2E和QUAL2K都应用到研究河流的同一河段并比较模拟结果发现,QUAL2K比QUAL2E能更好的拟合野外观测数据.水质预测为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年调水145×108m3,汉江中下游水质变化情况,预测因子为BOD,结果表明:BOD在汉江中下游江段普遍升高,这说明汉江中下游的水质总体下降,最大浓度变化分别为19.8%和21.8%.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根据汉江水华发生的成因和关键因子的分析结果,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进行了定性分析;应用水动力学模型和富营养化动力学模型以及随机模拟法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进行了定量计算,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45×108m3方案实施后将增加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而引江济汉工程的兴建将极大地减少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汉江自身的水污染治理是减少水华发生概率的最根本措施。丹江口水库增加枯水期下泄流量和三峡电站减少枯水期下泄流量的联合调度将减小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不同调水方案下的汉江水华发生概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平  窦明  夏军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0):1343-1348
为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从汉江水华的成因机理分析入手,提出了汉江水华发生概率的计算模型.该模型由河流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水体富营养化模型以及随机数生成模型组成,它不仅可以模拟汉江水华的发生机理,而且可以对诱发水华的各种因子进行随机抽样组合,从而求出中线调水不同方案实施后汉江水华的发生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在现状情况下汉江水华的发生概率为9.2%,南水北调中线各调水方案(无引江济汉工程)实施后,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如果调水方案与引江济汉工程同时兴建将大大减少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最后提出建议,汉江自身的水污染治理是减少水华发生概率的最根本措施,而丹江口水库和引江济汉工程的联合调度将会减小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在广泛现场监测、资料收集、调查论证工作的基础上,应用水动力学模型和富营养化动力学模型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成因和关键因子进行了分析。汉江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有3个:汉江中游进入城区的排污量日趋增大,藻类等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严重过量(此乃根本原因);汉江水枯同时长江水位增高使汉江流速变缓,产生类似于湖泊的水流特性;春季气温偏高。在已满足藻类生长需求的营养条件下,流量和流速是制约汉江水华发生的关键(敏感)因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水文因子上。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工程为陕南两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带来了机遇,然而现行生态补偿机制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要破解保护和发展的两难,生态补偿重要而关键,而要实现生态补偿的科学化,则必须进行机制创新。南水北调工程是实施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水问题战略中河湖水系连通措施的主体和核心部分。陕南汉江、丹江流域(下称两江流域)是南  相似文献   

13.
对汉江两度出现“水华”污染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汉江两次“水华”基本情况的调查,根据当时汉江的水文,地质,水温等数据,分析“水华”产生的直接原因,进而提出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环境影响汉江水资源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2014,(24):5
2014年12月12日,建设超过十年之久,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这是南水北调工程向前迈出的又一大步。作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分东、中、西三条线路调水,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供水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4.38亿人。先期实施东、中线一期工程,东线一期工程已于2013年通水,目前正平稳运行。"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时做出重要批示。短短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有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可以大大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使得南北方的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缩小两地差距。但是南水北调应合理控制,需要在不影响南方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调水给北方。  相似文献   

16.
黄姜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黄姜产业主要集中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汉江流域中上游沿岸秦巴山区城镇,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相应清洁生产、废水治理技术滞后生产,导致局部地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影响到丹江水库水质安全和黄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黄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黄姜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提出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沈立 《环境》2015,(2):16-18
<正>"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保障移民发展,做好后续工程筹划,使之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4年12月12日,随着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闸门开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清澈的汉江水奔流北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终于盼来了水质优良的汉江水,全国近1亿人间接受惠。  相似文献   

18.
汉江流域及丹江口库区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万咸涛 《环境科技》2001,14(2):17-18
江汉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文章对江汉流域丹江口库区水环境状况及中线工程动工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区域水环境的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对汉江下游藻类生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质生态模型 ,模拟分析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导致水量的变化以及河道内营养负荷的改变 ,引起汉江下游水体藻类生长速率的变化 ,并对藻类生长的规律做了分析 ,结果表明 :要有效地控制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发生 ,在现状水量和营养负荷条件下 ,需削减营养负荷 5 0 %;实施设计方案调水 1 45亿m3且有引江济汉配套工程条件下 ,需削减现状营养负荷 80 %;调水后控制污染负荷至现状的 5 0 %,要消除因调水产生的负面影响 ,则需将引江济汉水量增大 30 %。由此可减轻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造成的负面影响 ,但“水华”发生机率仍比不调水年程度严重且历时长久。因此 ,首先必须治污 ,控制沿江的污水排放 ;其次在藻类大量繁殖的春季 ,结合丹江口水库和引江济汉工程的合理调度 ,确保汉江中下游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需水。  相似文献   

20.
汉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分布着较为发达的农业区或产业区,其自身经济总量在长江流域举足轻重,若干产品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尤其是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伴随着汉江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增长,尤其是本世纪以来,对汉江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水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流域水安全面临较大挑战,本研究依据汉江流域的水资源现状,通过指标分析法展开对汉江流域承载力的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汉江流域的水资源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