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Cu、Zn、Cd、Hg对青海弧菌(Q67菌株)联合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等毒性混合法(equitoxicmixture)探讨了Cu、Zn、Cd、Hg对青海弧菌(Q67菌珠)的联合毒性作用。当两种金属作用时,Zn和Cd为拮抗作用,Cu和Zn为加和作用,Cu和Cd、Cu和Hg、Zn和Hg、Cd和Hg均为协同作用。而当3种或4种金属同时作用时,联合毒性作用均趋向于加和作用,其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毒物联合作用的研究三十年代已有开展。近年来,随着毒理学的发展,各国对毒物联合作用的研究,愈为广泛和深入。世界卫生组织于1980年2月19日——25日在日内瓦召开了“联合因子危害作用”的专家会议。对有害因子联合作用的性质、危害、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就有关毒物联合作用性质、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等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构造动力成矿作用是指在成矿过程中以构造动力成矿作用为主导的一种成矿作用。本文阐述了与动力成矿作用有关的基本概念及其差异 ,按成矿构造背景、构造成矿阶段、构造成矿方式提出了构造动力成矿作用三级划分方案 :即一级划分为挤压型、拉张型和剪切型 ;二级划分为建造型和改造型 ;三级划分 ,在建造型中有动力分异作用 ,在改造型中分为动力粘流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动力分异作用和动力热液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构造动力成矿作用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形成机理、研究意义和注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废水处理填料的性能由孔隙可变性、剪切作用、比表面积、微层次作用和亲水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构成,发展填料技术的关键是要研究如何提高这些功能作用发挥程度,而且还要充分考虑耐用的性质与经济性。对填料技术的理论和构成形式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填料技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化感作用在赤潮调控中的意义及前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简要概述了化感作用的定义、化感物质的种类及其作用机理,描述了化感物质在赤潮控制中的作用;集中综述了水生植物、微藻和细菌所产生的化感物质对赤潮生物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强调了化感作用在赤潮调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对化感作用的深入研究将可能开发出新型的赤潮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评述了水在火山喷发过程中的两种作用——流体化作用和岩浆蒸气爆破作用。指出了这两种作用的普遍性及其在火山喷发的不同阶段的意义:在火山喷发初期可能主要是岩浆蒸气爆破作用,结果使周围岩石强烈破碎,形成各种角砾,而流体化作用则在火山物质的搬运、分布、沉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环境作用动力学基础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封先河 《装备环境工程》2015,12(2):15-18,74
目的优化原有的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模型。方法在原有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环境适应性、环境响应性、变化重复性等3个概念,修改蠕变动力学理论模型的假设2。结果形成了由8个定义、2个假设组成的更加完善的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模型。结论新的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模型涵盖了蠕变动力学理论模型和原有的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模型,应用范围得到大大扩展。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了聚脲弹性体的合成原料和合成机理,然后根据合成原料的不同,对聚脲弹性体进行了分类,简述了不同种类聚脲弹性体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聚脲弹性在温度、紫外光、腐蚀介质等单因素条件作用下的退变行为和在氯盐浸渍、干湿循环、荷载作用和冻融循环等多因素耦合作用条件下的退化行为。综述了提升聚脲弹性体防腐性能、力学性能和附着力的改性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当前聚脲弹性体退化行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卞如林 《环境科学》1994,15(1):61-64,84
总结出抑制性合成有机从厌氧化消化系统内清除的4种主要作用算什么,即厌氧降解作用,厌氧污泥吸附作用、挥发作用和随出水流出作用。从厌氧消化中各大类微生物之间相互平衡、协同作用的关系,分析了合成有机物对厌氧消化抑制的可逆性机理,并提出了抑制性合成有对厌氧消化抑制的可逆性机理图式。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声波单独及与硝酸联合作用于铅锌矿区附近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了超声时间、功率和泥浆浓度对重金属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单独作用能够促进重金属向溶液中转移,尤其对于C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Pb、Cu、Zn的作用有限;超声时间和功率的增加(≤700 W时)、泥浆浓度的降低对重金属的去除有利。超声波与硝酸同时作用对于Pb和Cu有较好的促进效果,但对Zn和Cd没有效果;先超声后酸化有利于Cd的溶出,但是对于Pb、Zn和Cu没有效果。在超声波与硝酸的联合作用中,硝酸起主要作用,超声波对反应起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环境作用动力学及其在武器装备定寿延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环境作用动力学及其在武器装备定寿延寿中的应用。方法修正蠕变动力学并提出环境作用动力学,应用环境作用动力学,先期获得武器装备材料和零部件的老化、损伤函数通解,通过短暂的自然环境试验和加速试验数据,确定老化、损伤函数通解的待定系数,外推完成武器装备定寿延寿。结果提出了环境作用动力学,并应用于尾翼弹簧和压缩橡胶密封圈的寿命评估。结论环境作用动力学可以广泛应用于武器装备材料、零部件的定寿延寿领域,为整机、整弹的定寿延寿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2.
水培植物净化系统不同氮磷去除作用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采用生活污水分别水培吊兰、空心菜和水芹,研究了水培植物净化系统不同氮磷去除作用对氮磷去除的贡献.结果表明,吊兰、空心菜和水芹三种水培植物净化系统中,微生物及其它作用对氮磷去除的贡献最大,植物吸收作用对氮磷去除的贡献次之;而沉淀作用、粘附作用和吸附作用对氮磷去除的贡献相对较小.在吊兰、空心菜和水芹三种水培植物净化...  相似文献   

13.
生物的指示作用与水环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与水环境关系十分密切。本文通过对生物的指示作用与水环境关系的分析,论述了生物指示作用的特点、不同生物类群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指出了生物指示性在水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领域和实际价值,为充分利用生物的指示特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唐柱云  陆光华 《环境科技》2006,19(Z1):87-89
重金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文章综述了重金属联合毒性作用的机理、预测模型,对影响重金属联合毒性作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联合毒性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联合毒性作用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文章简要介绍了超声波主要作用机理:机械效应、空化作用、热效应,论述了超声波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介质理化性质、超声系统参数及超声波反应器条件等,并分析了超声波技术在当代水处理中降解有机物的应用,考察了超声波技术与多种水处理技术协同作用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分别用壳聚糖和粉煤灰对二甲酚橙废水进行处理,比较了两者的处理能力,讨论了投加量、降解时间以及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得出结果是:最佳投加量均为0.325 g/L,最佳作用时间为110-120 min,最佳作用温度为60℃。壳聚糖降解废水的能力优于粉煤灰。并且对絮凝剂处理废水的机理进行分析,紫外光照对染料起催化降解作用,壳聚糖和粉煤灰起到絮凝作用,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使二甲酚橙废水处理效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马超营断裂带及其北侧熊耳群火山岩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熊耳山南坡的马超营断裂带及其北侧熊耳群火山岩的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热液变质作用的特点.火山岩的变质作用及其强度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不均匀性,一般在断裂带内发育且强度大,断裂带北侧变质程度低、强度小;马超营断裂带对区内熊耳群火山岩的变质作用特征起着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变质作用具有多次叠加、改造的特征,一般区域变质作用较早较普遍,动力变质和热液变质作用偏晚和较局限,每次大的构造运动都伴随着后两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矿山废水的特点及国内外治理现状,探讨了湿地植物对矿山废水重金属的去除作用,包括植物的根系吸附作用、植物体内重金属积累和迁移作用等;湿地植物去除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包括根际pH和微生物、植物生长环境、状况和多样性等因素,指出了湿地植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植物化感作用在抑藻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藻类爆发性生长是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问题之一,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具有生态安全和快速高效的优点,对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并讨论了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化感作用的机制、抑藻机理及化感物质的分离方法.最后对植物化感作用在抑藻方面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模拟柱实验,定量研究了柴油在特定包气带介质下的自然衰减作用,计算了吸附作用、生物降解和挥发作用对柴油的去除效能。确定了细砂和亚黏土对柴油的吸附平衡时间均为24 h,对TPH的理论最大吸附浓度分别为234,430 mg/kg,生物抑制剂HgCl2的最佳剂量为1 000 mg/L。实验结果显示:亚黏土对柴油污染物的阻滞作用强于细砂,柴油在亚黏土中的自然衰减效率高于细砂。亚黏土中的生物降解作用强于细砂,各自的生物降解动力学方程分别为:TPH=25.48e-0.0027x和TPH=25.48e-0.0051x;在细砂中的挥发作用较强,各自的挥发动力学方程分别为:TPH=25.48e-0.0221x和TPH=25.48e-0.0109x;在细砂和亚黏土中挥发作用的去除量分别是生物作用去除量的4.21倍和2.0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