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型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仪器是环境监测单位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简述了仪器设备绩效评估研究现状,尝试构建大型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仪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最终计算绩效评估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对某省级环境监测机构的部分大型实验室分析仪器进行分析,提出,需合理配置仪器、加强日常维护管理以及开放共享等建议,为提高大型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仪器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作为环境监测的核心设备,环境监测分析仪器在整个监测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实验室通用分析仪器、专用环境检测仪器、自动在线检测仪器、应急检测仪器等方面分析阐述了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在得到较大发展的同时,在可靠性、自动化、使用寿命等方面与国外产品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简要探讨并指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应在虚拟化技术,分工合作,产、研联合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3.
董育宏 《干旱环境监测》2009,23(4):251-253,256
根据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及监测分析仪器的特点,从仪器购置计划的提出、仪器采购直至仪器的使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操作性的环境监测仪器管理思路,以供环境监测系统的同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创新和质量是环境监测仪器的生命力欧阳俊(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10013)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实施,国外大量高、精、尖的分析仪器进入国内市场,同时,国内乡镇小厂的各种环保设备仪器也如雨后春笋,使环保监测仪器的质量差别很大。为保证环境监测仪...  相似文献   

5.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主要分析了环境监测实验室产生的污染特点 ,指出环境监测实验室是一类典型的小型污染源。同时详细阐述了环境监测实验室防治污染、加强实验室环境管理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环境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保护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环境监测显得更加重要。在我国环境保护“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中对环境监测提出了具体部署,开发、研制、生产环境保护监测分析仪器将有广阔的前途。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改进不足,为我国生产高质量、高水平的环境监测分析仪器,是我们环保监测分析仪器行业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7.
简讯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编辑部举办“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高级研讨会”为加快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管理能力与水平,为环境监测数据在节能减排、环境预警、应急处置等环境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现代化信息支持,2007年7月25日,《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编辑部首次走出南京,在北京乔波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高级研讨会”。来自安徽、海南、哈尔滨等24个省市环境监测站的40余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了研讨。会上,主编朱琦琦、副主编张丹宁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目的、意义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结合环境监测实验室化学危险品安全使用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及管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及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9.
环境监测实验室工作复杂且有难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职责不明、缺乏统一流程管理等问题。将企业先进的流程管理理念应用于环境监测实验室,按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对实验室日常工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其中三项有代表性的工作流程(样品管理、仪器设备验收管理和人员持证上岗管理)为例绘制了工作流程图,并提出了流程图的管理建议和发展趋势,给新形势、新常态下环境监测系统面临的转型提供一些管理建议,让科学的管理为环境监测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0.
浅谈环境监测方法确认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否向政府和社会出具准确、可靠的数据,并获得信赖和认可,是其立足及适应管理与市场需求的根本。正确应用环境监测方法是提供准确数据的重要保证,而方法确认是实验室使用新方法实施检测,对所用仪器、环境条件、人员技术等予以确认,并提供相应验证证明,以证实实验室能够正确应用新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深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实验室认可工作的具体做法。指出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 ,规范样品管理 ,实施文件控制 ,严格环境监测设备 (标准物质 )管理 ,保证量值溯源准确 ,全面规范环境监测记录和环境监测报告等 ,是实施实验室认可的重要工作 ;领导重视 ,专人负责 ,全员参与是实验室认可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 ,加强人员培训 ,切实掌握ISO/IEC导则 2 5的要求是开展实验室认可工作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环境标准物质的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管理的加强和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的范围越来越广,要求监测的数据准确可靠,要求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监测结果有可比性。因此,作为量值传递和质量保证的基础的环境标准物质,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标准物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一)、标准物质可作为工作标准使用 有些监测仪器能够直接显示污染物浓度那是因为仪器制造者已把物理量(y)与污染物浓度(X)的函数关系y=f(x)设置在仪器内部。这些仪器在出厂前要用标准物质标定示值。但出厂标定不是长期有效的,使用时还要经常用标准物质标定示值。有些仪器甚至需要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标定。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历经十多年的艰难起步和发展,已迈入提高和深化发展阶段,在新形势下,环境监测如何取得新的突破,对现阶段环境监测管理的重点进行探讨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 环境监测的基本特点环境监测管理是使用各种科学方法,深入研究环境监测活动中的规律,并以监测质量、效益为核心,对环境监测整个系统实施全面科学的管理.环境监测的基本特点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气细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成分的监测是细颗粒物化学成分监测的热点之一,这一类物质的在线监测在国内应用越来越多,笔者研究和探讨了影响X射线荧光法大气重金属在线分析仪器运行质量的主要运维工作和质量控制方法,提出了该仪器在线监测中的运维及质控要求,为环境监测工作者提供参考,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标准化建设的实施,市级监测站配置了大型分析仪器,为发挥大型仪器的作用,从机构和人员、仪器的使用、基本监测能力、琢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环境监测实验室样品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样品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将大幅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通过分析当前监测实验室样品管理现状和不足,借鉴相关行业样品智能物流管理系统应用经验,结合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新建的监测实验大楼,开展环境监测样品智能物流管理系统设计研究。提出,考虑环境监测样品接收、任务分配、样品交接、样品留存各个环节,以样品属性为基准进行样品管理系统设计;同时,结合物联网集成管控、气动传输和机器人输送技术,构建包含分布式存储工作站和密集型土壤样品库的样品智能物流管理系统,实现高效、智能、规范的样品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为目标,综合应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方法,并确定了评价因子、权重系数、计算方法。该方法评价指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第二层为准则层,包括人员及资质、现场监测、实验室管理、报告编制及数据上报;第三层为方案层,包括人员操作、持证上岗、资质认定、人员培训、水质布点采样流转情况、空气自动站运维情况、现场质控实施情况、实验室环境条件、样品试剂的保存与管理、仪器检定与校准、实验室质量控制实施情况、数据填报软件运行情况、监测报告规范性等13个评价要素。经矩阵一致性检验确定了各评价要素的权重,将该权重与各要素得分运算后得到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选取广东、山西、陕西、四川和青海等5个省份的1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作为典型区开展了实地调研,并应用评价体系对其进行了监测质量等级评价。结果表明,15个典型县域中,环境监测质量等级为优的县域占13.3%,一般、较差的县域分别占66.7%、20%。县域环境监测承担单位在资质、报告编制及数据上报方面表现较好,在现场监测、人员操作方面问题突出,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8.
环境监测在使用了ISO/IEC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之后,环境监测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得到了提高,而环境监测的合同评审是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首要和重要环节,标准化管理对环境监测的合同评审提出了很高要求,其特点是把环境监测工作从被动上升为主动,深圳市宝安区环境监测站(简称宝安区站)于2003年9月获得了国家认可实验室,环境监测合同评审工作经历了几年的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是通过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对环境监测实施全程序管理。文章分析了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发展现状,阐述了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的对策,加强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规范监测行为,真正使一批技术和管理先进、检测能力雄厚的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成为政府公共检测事业的补充和帮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实验室设备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进行了探讨,以达到认可认证对管理和计量的要求,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加优质高效的为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