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炼钢电弧炉在冶炼过程巾产生大量烟尘,通常熔炼1吨钢,产生的灰尘有2~20公斤,吹氧时烟气中的含尘浓度可达10~22克/米~3。电炉烟尘成份较复杂,主要有氧化铁、二氧化硅、氧化钙、一氧化碳、硫、碳、氮等。如不采取排烟净化措施,不但影响生产、危害工人健康、也污染环境。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国内许多工厂,在党组织领导下,大搞群众运动,在电炉排烟净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使该项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将我们了解的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旋转顶吸式炉外排烟装置在电弧炉排烟除尘上的应用何荣(株洲电力机车厂安环处,湖南412001)电炉排烟一直是冶炼行业、铸造行业最大的污染源,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部门都在积极研究其除尘装置。笔者从1975年开始,着重研究了多种排烟装置(或称烟尘捕集装置)...  相似文献   

3.
炼钢电弧炉在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烟尘,严重影响车间劳动环境和工人的健康。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车间党支部和厂安技科的领导下,成立了一个三结合小组;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和工业学大庆运动的推动下,得到国家计委劳动局、一机部生产调度局、北京市机械局、北京市劳动局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鞍山无线电四厂的大力协助,经过四个月的奋战,于四月试制成一套1.5吨炼钢电弧炉炉盖排烟和烟气除尘装置,效果良好。经初步测定,电炉采用排烟措施以后,炉前工作地点空气粉尘浓度降低60~70%,天车上空气粉尘浓度降…  相似文献   

4.
防尘动态     
今年5月,一机部设计总院在长春市召开了1.5吨炼钢电弧炉炉盖罩式排烟除尘装置鉴定会。会上,生产排烟除尘装置的长春电炉厂及参与测试的一机部第九设计院、吉林省环保监测站等单位作了介绍。电弧炉采用炉盖罩式排烟装置能解决95%以上的烟尘,对炼钢时间、耗电及质量均无不利影响;除尘器采用的是回转反吹旋袋除尘器,除尘效率达99%以上。与会者希望进一步修改后成批生产,供应用户。防尘动态@伍贻芬  相似文献   

5.
有色金属铸造在船舶修造行业中很普遍,铸件中90%以上是铜合金。在熔化铜合金进行铸造中,尤其是熔化黄铜时,会蒸发大量的氧化锌等氧化物,造成车间内烟尘弥漫,劳动条件极恶劣。由于氧化锌物理、化学活性很大,很容易进入呼吸道终端的小支气管及肺泡内,从而引起氧化锌中毒,亦称熔铜“铸造热”。 最近几年,我们在铸铜生产中联合使用中频电炉排烟尘装置和自动排烟浇注机,效果良好,基本上解决了熔铜生产的烟尘问题。 青岛市防疫站对铸铜生产部分检测结果如下表: 一、中频电炉排烟尘装置 本装置主要有固定部分、转动部分和活动部分。 由于排烟尘装置…  相似文献   

6.
装焊车间焊接烟尘的危害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芳谷  吕琳  汪彤  陈虹桥  刘青 《安全》2002,23(4):9-11
焊接烟尘和烟气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其主要成份为铁和锰等金属氧化物,其粒度为0.10μm~1.25μm,被称之为呼吸性粉尘,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因此,改善工人作业环境,保护职工身体健康,防止烟尘排放造成对大气的污染,使治理焊接烟尘成为必然.本文介绍了采用吹吸式均匀流排烟方式及侧吸方式的除尘系统,将有毒有害烟尘控制在工人的呼吸带以下,经布袋除尘器净化后排放.  相似文献   

7.
电炉排烟量是电炉烟气净化装置设计的一个最基本的参数。排烟量的合理确定,在于在确保排烟效果的前提下,力求装置紧凑,投资节约,避免对熔炼工艺带来不良影响。一、烟气形成及其参数炼钢电弧炉在熔炼过程中,从高温熔池向周围介质溢出大量烟气。烟气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民用建筑火灾浓烟造成的人员伤亡,本文在介绍建筑火灾危害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建筑防排烟与通风设计存在的问题,然后明确建筑火灾烟气流动主要影响因素及建筑防排烟与通风设计要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提高建筑的防排烟与通风效果,将火灾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顶侧壁排烟模式对盾构隧道排烟效果的影响,基于CFD数值模拟分析方法,通过烟气蔓延范围、隧道拱顶温度、烟气层厚度、排烟口的排烟速率和排烟效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对比顶侧壁、侧壁及顶部3种排烟模式对盾构隧道内火灾烟气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顶侧壁排烟模式和侧壁排烟模式的烟气蔓延距离较远,3种排烟模式下烟气层厚度和拱顶温度在火源两侧均呈现近似对称分布,顶部排烟模式的排烟效率明显高于顶侧壁排烟模式和侧壁排烟模式。综合考虑,顶侧壁排烟模式的烟气控制效果欠佳,因此从烟气防治的角度考虑盾构隧道排烟设计应避免顶侧壁排烟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建筑高层化、大型化、多功能化的蓬勃发展,在高层建筑中由于火患引起的危害也大大增加.高层建筑功能复杂,着火源和可燃物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将使火势迅速蔓延,极易造成较大的损失及伤亡事故.本文初步介绍了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分析了影响防排烟系统的主要因素,并对高层建筑防排烟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1.
地铁火灾防排烟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防排烟系统设计在地铁火灾中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国内地铁车站在防排烟设计中有关排烟量的计算,区间隧道的排烟方式,排烟风亭与出入口之间的位置设计等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方案。结合所引用的相关试验研究及其结论,经过对上述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总结,针对地铁车站公共区和区间隧道的排烟方式和排烟装置,文章提出了适于国内地铁消防防排烟建设的措施,最后根据所引用的试验,对所提出的措施作出了分析,以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排烟效率是衡量集中排烟火灾通风方案排烟效果的重要指标。为合理分析排烟效率的变化特性,结合某隧道集中排烟系统设计,借助CFD技术,对设置有排烟道的隧道进行了火灾烟气控制的模拟分析,研究了排烟阀开启个数、开口面积和设置间距对双向排烟和单向排烟两种集中排烟模式下不同排烟阀设置方案中总排烟效率和各个排烟阀的排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中排烟模式可有效将火灾烟气排出隧道。当排烟阀对称开启时,双向排烟模式下,减少排烟阀开启个数,单个排烟阀的排烟效率升高,但总排烟效率降低;当开口面积较小时,增大面积,总排烟效率升高明显,继续增大开口面积时总排烟效率升高效果减弱;增大间距有利于隧道排烟。单向排烟模式下,当排烟阀开启个数较多或开口面积较大时,距离风机最远的排烟阀排烟效率降低,并出现烟流流出排烟道的现象,排烟阀失效,可考虑在非排烟侧开启少量排烟阀,增大间距,使总排烟效率升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厂15 t电炉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半密闭排烟罩烟尘捕集方案,通过运行和改进,验证了半密闭排烟罩在15 t电炉除尘系统成功的应用,为同类电炉的烟气捕集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隧道集中排烟系统的排烟风量是影响火灾烟气抽排效果的关键参数.量化评价烟气抽排效果有利于排烟风机的优化选型.基于FDS的火灾燃烧过程的化学反应式得到隧道火灾烟气的质量生产速率,提出了排烟效率和排烟效能两个表征集中排烟系统烟控能力的计算公式.用基于大涡模拟的FDS软件对隧道火灾烟气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比研究表明,随着排烟风量的增大,机械排烟效率增大,机械排烟效能反而降低.风机排烟风量增大使多个排烟阀处发生吸穿现象,但风流短路并未降低整个排烟系统的排烟效率.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合理的风机排烟风量设计区间,确定三阳路道路隧道集中排烟系统的最佳排烟风量为170 m3/s,对应的排烟效率为96.3%.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初步介绍了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分析了影响防排烟系统的主要因素,并对高层建筑防排烟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16.
纵向排烟与集中排烟下烟气控制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特长公路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缩尺寸试验测试、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纵向排烟和集中排烟模式下隧道内火灾烟气的蔓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排烟系统在火灾工况下对烟气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纵向排烟模式将火灾烟气控制在火源下游并从隧道出口排出,高温烟气蔓延范围较长;集中排烟模式通过排烟阀将烟气抽离行车道,有效地控制了烟气蔓延和沉降,高温烟气维持在行车道的上部空间,主要通过竖井排出隧道。采用纵向排烟模式的坡度隧道烟气控制受烟囱效应影响较大,而在设置排烟道的坡度隧道中,将排烟阀开启进行自然排烟就能有效地减弱烟囱效应。因此,采用集中排烟模式的防灾安全性能要优于采用纵向排烟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刘航  李元洲 《火灾科学》2019,28(3):170-176
自然排烟窗有多种开启方式,开启方式的不同影响烟气的流动,进而影响排烟效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自然排烟窗的开启方式对排烟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了上悬窗和下悬窗在排烟上的表现。通过对上悬窗开口角度的研究,发现了上悬窗主要排烟区域为两侧,且排烟效率跟开启角度正弦值有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提高建筑中上悬窗排烟效率的方法。而下悬窗的模拟结果则表明,开启大于23°时,排烟效果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隧道宽度对侧向排烟系统排烟效果的影响,基于FDS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结合不同隧道宽度和排烟量对隧道拱顶温度、烟气层厚度及排烟效率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边界条件下,隧道越宽,拱顶纵向温度衰减越剧烈,纵向方向烟气蔓延长度越长;在不同隧道宽度下,排烟量越大,侧向排烟效率越高;排烟效率受隧道宽度的影响较大,在相同排烟量下,随隧道宽度增加,各排烟阀排烟效率及总排烟效率均呈递减趋势,隧道宽度从10 m增至20 m,排烟效率降低了18个百分点左右;在隧道宽度为20 m时,不同排烟量下排烟效率均在50%左右,表明隧道宽度在20 m以上时排烟效果相对较差,建议隧道宽度大于20 m时不宜采用侧向排烟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公路隧道集中排烟时产生的吸穿现象,优化传统顶部集中排烟模式,采用火灾动力学模拟工具(Fire Dynamics Simulator, FDS)建立全尺寸模型对附加排烟挡板的不同火源功率及排烟口尺寸隧道集中排烟模式进行探讨,对排烟口区域流场、温度场以及CO体积流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附加水平挡板能有效改善吸穿现象,挡板与排烟口尺寸比k达到1.5后能够起到较好的排烟效果;此时继续增加挡板尺寸对系统排烟能力提升有限,挡板在距排烟口0.3 m时,系统排烟能力最佳;此时发生完全吸穿现象的临界弗罗德数Fr=2.3,大于前人给出完全吸穿Fr=1.8的判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电站锅炉排烟温度的特点以及对锅炉经济性的影响,总结了电站锅炉排烟温度高的原因和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的解决办法。针对某300MW电站锅炉热力试验得出了过量空气系数与排烟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排烟温度应达值的概念,对电站锅炉的经济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