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苏州市近年来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及地震科技知识宣传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在地震应急方面成功地经受了南黄海6.1级地震的检验。提出防震减灾工作应以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之路  相似文献   

2.
从总结南黄海6.1级地震应急处置中的问题入手,结合一些大地震应急中的教训,提出了对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3.
归纳介绍了1995年两篇报告中的中期预报意见及主要依据,并据此讨论了这次中期预报与南黄海6.1级地震的对应关系及今后长南带海域6级以上地震中期预报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采用形态法和维尼迪柯夫固体潮调和分析方法对南黄海6.1级地震常熟台地倾斜异常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本区地倾斜异常对应于临震预报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对长江中下游 南黄海地震带地震活跃期、幕划分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对江苏及其邻区今后几年的地震大形势及重点危险区进行了判定。分析认为,长南带从1971年以来进入第二活跃期的第3幕,该幕地震活动将持续到2010年前后,最高活动水平为6.5级左右。今后几年江苏东部至南黄海海域发生5~6级或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长江三角洲观测台网记录到的南黄海6.1级地震电磁辐射异常,并结合1979年溧阳Ms6.0、1984年南黄海Ms6.2地震前的电磁辐射观测资料及国内其它资料,分析了异常的主要特征。初步讨论了DPJ型电磁辐射观测仪的甚低频段及ULF型地震电磁信息观测仪的超低频段天线方向特性对震中预测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常熟数字化遥测台网的建设在进入考核运行期间成功地记录了南黄海6.1级地震,取得了完整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为深入进行地震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用上海华亭宾馆强震观测台记录到的“常熟-太仓5.1级”和本次“南黄海6.1级地震”的强震观测资料分析了场地条件对地面运动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曾用灰色系统方法预测1996年全年的地震趋势,本次南黄海Ms6.1级地震的发生表明震级和时间的预测效果较好,因而认为作为一种手段,灰色系统方法可以加入地震综合预报的行列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对南黄海6.1级地震前,苏州地区1995年9月~1996年10月以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化学为主的前兆异常的分析,预报了这次地震,并对其进行了检验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1.
简要论述了江苏省地震速报的历史、现状及计算机技术在地震速报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FDSP的功能、采用的主要技术以及在本次南黄海6.1级地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南黄海6.1级地震序列和主震震源参数进行了初步推算和分析。对该次地震前的长期和中短期地震学前兆异常的分析预报作了总结,提出了长中短结合和注意异常指标的独立性及抓时空强异常综合分析的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鲁浙皖沪境内10市、县1990~1996年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据此从其组织管理、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和宣传对策等方面作统计和归纳,并分析了本地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皖07井水位的映震能力入手,探讨地下水与地震的关系。文中着重对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等4次中强地震前该井水位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并对该井水位映震的机理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对江苏近 70年的地震观测历程和技术进步作了简要回顾 ;总结了数字化地震台网建设的经验和体会 ;展望了在江苏特定的地理条件下 ,即在第四系覆盖厚、海域地震多而布网均困难的情况下 ,现代地震观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何善康  汤泉 《灾害学》1994,9(3):62-66
本文就我国国情及各省、区城市的条件、震情的差异,将全国不同城市综合性地作了一个宏观分类。这对推行城市地震灾害综合防御工作将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