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以黑龙江省81个县(市、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在ArcView GIS软件和Geo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2009年黑龙江省县域人均GDP数据,对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009年总体经济差异较大,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和几何中心均有较大偏移,总体上黑龙江省2009年经济空间差异较大;全局Moran’s I指数为0.387 6,空间自相关特性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局域Moran’s I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并采用空间插值获得局域I值分异图。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本的定量货币化及空间属性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研究的基本问题。针对绿色GDP核算中资源环境成本市场定价的缺陷,采用复合生态系统分析框架,整合能值分析(EMA)与物质流分析(MFA)方法,用能值-货币价值对资源损耗与环境退化定价,进而测度绿色国民财富的生态经济价值。以资源型大省河南为研究区域,估算2009年108个县域单元的各项能值指标及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指标的空间特征,比较绿色GDP与传统GDP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划分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地域类型。结果表明:基于EMA-MFA的绿色GDP核算是一种以生态为中心的强调可持续性的评价方法,旨在从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视角说明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河南省县域复合生态系统各能值指标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且具有一定区域差异,基于EMA-MFA核算的绿色GDP与传统GDP相比核算结果差异大,绿色经济与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变化明显;县域绿色GDP根据本地自然生态支撑能力、资源环境损耗状况可分为5类地域类型;不同地域类型的县域应根据现状水平与优势特征,因地制宜地加快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指遵循生态规律,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采取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措施,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的活动,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从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出发,从黑龙江省的基础条件和循环经济发展潜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从认识、机制、政策、技术等五方面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从而为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地发挥黑龙江省的资源优势,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县域人口和产业的发展是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科学规划其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发展非常重要。资源与环境是县域人口和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超载是其和谐发展的重大前提。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的县域人口和产业发展调控的普适方法。首先基于基准和规划模式下的人口和产业发展状况,分别建立以县域用水量控制线、污染物环境容量、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控制线等为约束的线性规划模型,以相关生态县创建标准及数据等为依据,确立县域合理的资源环境利用效率系数水平范围。然后基于确立的资源环境利用效率水平,建立以县域用水量控制线、污染物环境容量、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控制线等为约束双目标区间线性规划模型,确立县域适宜的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决策得到的资源环境利用效率系数及适宜的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共同构成了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化模式。基于以上理论,以云南省隆阳区为例,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最终得出2020年隆阳区可承载的人口为110. 26~122. 29万人,GDP为341. 80~390. 63万元。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是衔接城乡文明、沟通城市和农村的重要纽带,又是极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县域经济水平每提高I%,其直接消费便可拉动GDP增长0.5%左右.而随着发达城市地区的产业因发展饱和与降低成本的需要向中小城镇大规模内迁,县域经济必将迎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然而,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的产业布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在深刻解读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总结梳理已有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系统地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目标层,下设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环境、资源保障、制度建设5个准则层,构建出包含26项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黑龙江省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予权重,收集黑龙江省2006~2013年最新相关统计数据,对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实证分析与评价,表明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进展较为顺利,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各层面发展不均衡,为此提出应着重加强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态资源节约水平、更加全方位保护生态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采用离差系数最小化方法建立地下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模型。依据协调度的取值范围,将协调发展类型分为30种基本发展类型。在构建地下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文章以关中地区5个行政区为研究载体,分析地下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评价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地下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比较高,但处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状态下的协调发展。其中,宝鸡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环境滞后型,西安、咸阳、渭南属于中级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铜川属于初级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文章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诊断,提出促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资源产出率是科学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国家及部分省已开展了相关研究.然而在市域及县域层面,资源产出率核算还缺乏统一的方法,制约了其应用.选择鹤壁市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重点探讨了采用测算方法对区域资源产出率进行核算.研究结果表明,测算方法利用常规公开统计数据,对市县域层面资源产出率进行核算基本可行,可为市县域资源产出率核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良好协调的生态环境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目标。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如何,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本文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四个维度,建立了由16个指标组成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11—2015年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仿真并解析了北京市未来五年的循环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北京市循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从产业协同发展、资源环境供给侧改革、生产者责任延伸、税收激励机制、信息公开五个方面,提出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沈大军  张萌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2):2060-2073
文章基于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应用不同国家和地区数据构建了水资源利用发展路径,并以此为依据评价了中国1980-2014年水资源利用发展过程和大陆各省1993、2000和2011年水资源利用水平。水资源利用呈现阶段性特点,在经济发展从低收入向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用水比重从极高下降到较低水平,人均生活用水量逐步增加,单位工业用水量显著下降,水生产效益显著提高,供水人口实现全覆盖。中国水资源利用发展过程受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明显,工业用水比重过大,人均生活用水量偏低,并滞后于经济发展。各省水资源利用呈现显著差异,但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省份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11.
论文运用BP神经网络与CA耦合模型,遴选出驱动滩涂开发的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23 个空间变量,借助Matlab 平台,构建了海滨湿地利用空间格局模拟模型。利用盐城大丰海滨1988、2002 和2009 年三期遥感影像,及相应年份人口经济数据,根据格局优化模拟思路,先使用湿地功能生态位模型诊断出历史过度开发区域,再训练合理开发转换规则,最后仿真出2016 年大丰海滨湿地利用的空间优化格局。模拟中依据目标年覆被数量结构,限定训练样本随机抽取比例,提高了1 万个样本的有效信息量;通过对比不同BP隐藏层节点数时的模拟精度,确定“23-13-8”和“23-17-8”分别为两组实验的最优BP结构;使得模拟效率提升,仿真总体精度高于93.6%。研究表明,近些年大丰海滨湿地覆被类型间的演替趋于频繁,自然湿地年开发速度明显加快,开发重心不断东移,呈现出向海“滚动开发”的特征。建议放缓两大保护区核心区周边的无序开发,推进大丰港附近滩涂的有序围垦。  相似文献   

12.
一体化A_mO_n工艺BP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基于BP神经网络一体化AmOn污水处理工艺数学模型的构建。在分析神经网络和一体化AmOn污水处理工艺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11个输入层节点、5个输出层节点以及包含两层隐含层的BP神经网络,并确定了各隐含层的节点数、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对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基本反映了AmOn一体化工艺的主要特点,网络预测出水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差不大,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2~2012年山东省海洋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3方面选取26个指标构建海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对山东省海洋生态安全发展现状和演变趋势进行评价,并结合评价指数和超载度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BP神经网络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能够实现海洋生态安全的评价,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②就各子系统而言,2010~2012年山东省海洋生态安全子系统安全程度呈现上升趋势,经济安全子系统和社会安全子系统的安全程度均呈现下降趋势,综合生态安全程度呈现下降趋势。③总体而言,2010年和2011年山东省海洋生态安全处于较为安全等级,2012年生态安全处于临界安全等级,海洋生态安全出现了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资源税税率设置分析、比较和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税改革是社会经济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改革资源领域的相关税收政策,但目前国内外对资源税政策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特别是资源税改革的关键问题,即税率设置缺乏足够研究。论文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建立包括生产、消费、收入支出和资源等模块方程函数,并根据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编制社会核算矩阵,作为模型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上,将模型动态化分析并选择资源税税率设置区间的合理范围。在模型中论文采用从价征税的资源税征税方式,分别参考国内预期的税率区间和发达国家的税率区间,以2012、2015和2018年为模拟年份,分析并比较各税率区间对税收总量、收入支出、资源消费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税率设置对社会经济和资源系统产生的影响程度不一,在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可以选择如5%~7%的税率区间;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期,可选择较高的资源税税负水平,如7%~9%的税率区间;而在经济发展波动较大时,可以选择较低的资源税税负水平。  相似文献   

15.
旧版排污许可证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低,存在管理滞后和耐压性差的弊端,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设计基于信息化集成的新版排污许可证监督管理系统,依据B/S架构,通过MVC设计模式对排污许可证监督管理系统实施总体设计,基于MVC模式将系统分割成Model层、View层以及Controller层,分别实现系统信息处理部分的数据存储和操作、数据展示并同用户交互、合理控制系统流程.实验结果说明,所设计系统进行排污许可证监督管理过程中,各项功能运行良好,具有较高的耐压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论文在从理论上剖析城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利用人口城镇化指数、旅游经济发展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城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以及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全国层面,1993 年到2011 年,城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旅游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单向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但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并不明显;从区域层面,2000 年到2011 年,物质资本、劳动力、产业结构和市场化都是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城镇化通过作用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积累、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化进程,间接地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正的影响,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各省年均城镇化与旅游经济水平的拟合效果较好,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区,旅游经济越发达。研究还发现,物质资本要素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效应逐渐减弱,而劳动力、市场化、产业结构等要素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依靠市场化的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能更好地释放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河南省用水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资源总量约束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保障缺水地区城镇化、工业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论文以河南省地级市2000—2013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用水结构、农业现代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入手,对河南省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地级市用水效率存在不可忽视的空间自相关特征,时空固定形式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可以实现其最优模拟;2)河南省各地级市用水效率明显受邻近地级市用水效率的影响,其空间溢出弹性系数达到0.31;3)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对河南省各地级市用水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其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4)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对河南省各地级市用水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除工业化水平外,空间溢出效应十分明显;5)用水结构变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与河南省用水效率的相关关系总体不明显,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全国“四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需求拐点理论与峰值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同需求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究竟需要多少矿产资源,何时到达矿产资源需求高峰,这些问题是国家制定矿产资源战略的基础。研究提出矿产资源消耗双拐点理论:一是矿产资源消耗强度达到峰值时对应的拐点,矿产资源由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转变;二是矿产资源消费水平达到峰值时对应的拐点,矿产资源消费由增加向减少转变。经过逻辑推导,并以先期工业化的美国为例,追溯矿产资源消耗与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来佐证了这一理论。通过比较研究,定性地判断我国未来矿产资源消耗趋势,未来5~15 a我国矿产资源需求空间仍然很大。选择BP神经网络和岭回归预测方法,综合考虑经济发展、 人口变化和科技进步等因素,基于Matlab软件实现了对我国矿产资源需求的拐点与峰值预测。预测结果显示:能源需求拐点将在"十四五"时期出现,峰值为45×108~50×108 t标准煤;钢铁需求拐点将在"十三五"时期出现,峰值为8×108 t左右;铜需求拐点将在"十三五"时期出现,峰值为900×104 t左右;铝需求拐点将在"十二五"时期出现,峰值为1 600×104~1 700×104 t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分析区域环境经济系统变化,在分析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环境质量相互关系的理论基础上,构建了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环境污染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的三维立方体评价模型,划分了8个块区,分别表达低污染-低质量-低经济发展水平等8种状态,提出了模型的状态评价、发展阶段划分、演变趋势分析功能,以及相对含义、绝对含义评价途径和计算公式.以宁夏银川市为例检验模型,以广州市为目标参照区域进行了相对含义评价,该市1996~2010年内中长时段处于高污染-低质量-低经济发展水平状态,2007年以后转入了高污染-高质量-低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处于环境质量趋好、污染压力大、徘徊于环境低质量与高质量"拐点"附近状态.绝对含义评价结果:1996~2010年,该市始终处于高污染-低质量-低经济发展水平.研究表明,因目标参照区域选择和相关国家标准值等主要参数不同,使模型评价具有一定的弹性范围,无量纲的数据处理增强了指数耦合性,评价结果的空间可视化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直接依据,改善了多指标模型评价结果抽象、数据口径不匹配、发展阶段划分不明确等问题,验证了该模型的应用合理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海洋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海洋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基于2006—2017年沿海11省(市、自治区)数据,采用集对分析、核密度估计模型、标准差椭圆以及GMM模型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时间上,2006—2017年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分为高、中、低三类不同发展水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呈东北—西南格局,且重心一直位于长三角地区;三大海洋经济圈发展质量地区差异显著,整体呈北部、东部、南部三级格局分布。(2)分维度来看,时间上,样本期间内各个维度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均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空间上,五个维度均呈向好发展趋势,各维度高、中、低水平的省(市、自治区)各不相同,差异显著。(3)影响因素上,海洋区位优势、城镇化水平、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水平、陆域经济水平对高质量背景下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海洋资源利用度、环境规制强度对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产生负向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海洋经济圈中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