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大量国内外文献,梳理风险评估理论与灾害系统论的观点与风险评价方法,并分别评述当前城市单灾种自然灾害和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内容及方法模型。已有的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成果丰富,多学科交叉研究与多灾种风险研究已成为趋势,但在尺度上和方法上,灾害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当前城市尺度的综合防灾规划及公共安全管理存在一定脱节。未来研究需进一步:①探索多学科方法在灾害风险评估领域的应用;②强化灾害风险中生命价值损失的研究;③创新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的思路与方法;④推动适用于城市规划管理尺度的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灾害易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区域减灾防灾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从风险概念和风险度的表达入手,探讨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对象及其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并对灾害易损性评估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对灾害风险下的生态系统易损性关注不多。因此以区域为研究尺度,构建了生态系统灾害风险评估框架,选择危害风险性指数反映灾害危险程度,选择防灾能力指数、承灾能力指数、恢复力指数等构建了生态系统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体系。在对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认真梳理的基础上,认为复杂性灾害系统的研究、灾害易损性基础理论及定量方法的探索、自然灾害风险研究体系的时空尺度的扩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精度和可信度的提高是未来灾害风险评估值得重视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灾害学》2016,(1)
作为不利事件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情景,自然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系统性和动态变化性上。从自然灾害风险的系统性和动态变化性出发,总结了自然灾害动态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灾害风险评估的时间约束、致灾因子的动态分析、承灾体的动态分析、自然灾害动态风险的耦合以及自然灾害动态风险的情景输出等五部分,给出了一种狭义上的自然灾害动态风险评估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4.
多灾种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晓东  徐伟  刘宝印  杜鹃  辜智慧  葛怡 《灾害学》2013,(1):126-132,145
随着灾害风险研究的深入,多灾种风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多灾种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被逐渐提出并在部分区域得以应用。在厘定多灾种以及多灾种风险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多灾种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分类体系。针对不同类型,分别选取典型案例进一步分析其评估流程和应用特点。在系统梳理当前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了多灾种风险评估存在灾种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考虑不足、综合方法选择不够合理、难以计算多灾种绝对风险等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是当前灾害研究领域的主要难点之一。以经济发达、灾害频繁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选取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分析单元,以人类生命体作为受灾对象,尝试进行了区域多灾种综合风险度分析。致灾因子方面选取地震、台风、洪水;选择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交通状况、通信设施和医疗状况等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以人口密度作为承灾体暴露性指标。以历史上各致灾因子造成的年均死亡人数为权重依据,将各致灾因子进行加和得到多致灾因子的危险度指数;使用熵值法对脆弱性的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脆弱性指数。将得到的多致灾因子危险度指数、承灾体脆弱性指数和暴露性指数合并,得出各县的人类生命多灾种综合风险度指数。结果表明:高风险度地区主要分布在上海市中心区域、台州市的南部。所得风险度指数反映了长三角区域内各县区人口受到多灾种综合影响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6.
灾害系统:灾害群、灾害链、灾害遭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灾害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复杂性,将灾害系统中的多灾种情形分成三大类:灾害群、灾害链以及灾害遭遇。灾害群是指灾害在空间上的群聚和时间上的群发,各致灾因子之间不存在成因上的联系性,可依据多灾种风险评估模型对其进行评价;灾害链则表现为类似多米诺骨牌的现象,各致灾因子之间具有成因上的联系性,其风险可通过转移概率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灾害遭遇表现为各致灾因子之间的相互碰头现象,其风险可通过组合概率风险模型进行评估。狭义上的多灾种仅指致灾因子在空间上群聚或群发。灾害群的致灾程度是各单一致灾因子的总和,对某一地区来讲,灾害群聚或群发,都会使区域总体致灾加重;灾害链与灾害遭遇的致灾强度大大超过其关联的各单一致灾因子的总和,其中灾害链的致灾强度具有累加效应,而灾害遭遇的致灾强度具有叠加效应。灾害累加与叠加都可明显放大致灾的程度,形成巨灾风险。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国际计划述评Ⅱ——评估方法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关键途径,而评估方法又是灾害风险评估的关键.总结了近年来3个重要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国际计划:灾害风险指标计划(DRI)、多发展指标计划(Hotspots)和美洲计划的(American Programme)分析单元、灾种选择和数据源.评述了3个国际计划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模型和评估方法:计算DRI的指标需计算3个数值--物质暴露、相对脆弱性和社会-经济脆弱性指标;Hotspots首次利用栅格单元和地区/财富等级来计算死亡风险和经济损失风险;美洲计划分别建立了4个独立指标的计算模型,并应用到城市级别.通过比较3个国际计划的风险评估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今后灾害风险评估的重点和关键应是风险的时空分布、动态风险评估和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8.
包云  高歌  李亚群  马祯  陈中雷 《灾害学》2022,(2):44-48+53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对高铁气象灾害防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分析了影响高铁运行的主要气象要素的基础上,研究了高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含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探讨了高铁多灾种和单一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以大风灾害风险评估为例,建立了大风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研究了大风危险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对大风风险进行了分析。结合具体线路风监测数据,研究了相应线路大风风险,并进行了风险区划。与基于气象部门数据开展的铁路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相比,基于铁路气象要素监测数据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对气象要素的时空特性反映更加细致,更能代表铁路沿线气象灾害特征,研究可为高铁气象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皓  郭晓梅  尹仑 《灾害学》2023,(4):165-170
传统知识(Traditional Knowledge, TK)是生活在特定环境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习得并积累的实践经验,世代相传。该文首先系统综述了传统知识减少灾害风险(Disaster Risk Reduction, DRR)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2003—2022年对云南省德钦县藏族社区的调查,分析当地藏族居民与多方合作并运用传统知识建立减少灾害风险框架。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参与调查、半结构式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研究云南省德钦县藏族社区减少灾害风险行动及其成效,旨在为构建多元减灾体系提供可参考的中国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知识能有效帮助当地社区应对自然灾害,回应了《仙台框架》关于减少灾害风险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台风灾害风险区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风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严重,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之一。对台风灾害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以宁波市为研究对象,在隶属函数和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形成台风灾害风险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结合GIS技术建立了台风灾害风险区划模型,绘制了宁波市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并利用灾级指数对模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宁波市各区、县的台风灾害风险指数中,宁海、鄞州、余姚、奉化、象山和慈溪台风灾害的总风险指数较大,老城区(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和北仑较小;宁波市东南沿海、城镇和部分山区台风灾害风险等级较高;灾级指数与台风风险指数的相关性较好,决定系数达到0.7181,且通过了0.01的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