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污泥热干化所需能耗较高,而传统的太阳能干化周期较长,采用集热式太阳能干化能够有效降低干化成本,提高干化效率。为了获得该方式下低温干化床污泥干燥特性,设计了模拟实验装置,分析了在不同污泥层厚度、翻泥频率、干化床温度等条件下污泥干化床的表现。实验结果表明,干化床单位面积的干燥能力随着污泥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污泥层的最佳厚度为10 cm;在干化过程中,翻泥能够促进污泥内部水分的扩散与蒸发,为节约翻泥能耗,以12 h的翻泥间隔为最优;温度对污泥干化速率的影响明显,水温70℃时其干化速率明显高于50℃、60℃时,但是需要较多额外辅助能源,为充分利用太阳能,适宜采用60℃作为干化床温度。  相似文献   

2.
以南方经济发达地区100 tDS/d的污泥干化焚烧发电工程为例,介绍了污泥处置的热电联用系统.工程利用离心干化设备,以废蒸汽为热源干化污泥,提高热值,干化污泥与生物质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协同焚烧,焚烧产生的蒸汽通过汽轮发电机组发电自用.烟气经过多级处理后达标排放,废水、飞灰和炉渣都得到有效的处理与处置.该工程的实施缓解了...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污泥干化在欧洲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能污泥干化指的是利用太阳能为主要能源对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干化和稳定化的污泥处理技术。该技术运用太阳能,借助传统温室干燥工艺,具有低温干化、运行费用低廉、操作简单、运行安全稳定、干化后的污泥仍保留原有的农用价值等特点。该文主要介绍了该工艺的工作原理及流程,工艺设计参数及其与传统热干化技术相比的优缺点,并简要介绍了该工艺在欧洲市场上的商业应用。  相似文献   

4.
冀东油田柳一联在2010年采用"絮凝-离心脱水浓缩-超热蒸汽干化"技术新建了一套含油污泥装置。该装置分为浓缩、离心脱水和干化三部分。浓缩部分主要包括体积为200m3的两具锥底浓缩罐;脱水部分主要包括一台卧螺离心脱水机,能力20m3/h;干化部分主要包括超热蒸汽发生器和双旋风分离器等,泥饼干化能力350~500kg/d。处理以后的污泥体积缩小上百倍,含油小于1%。分析和总结装置的技术特点,为以后建设同类装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污泥减量、热水解和干化等处理技术,以及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工艺情况。  相似文献   

6.
污泥干化焚烧处置技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污泥处置技术,该工艺路线已逐渐应用于市政污泥的处置工程,其中干化系统和焚烧系统是最核心的部分,其性能及运行状况都对整个污泥处置过程影响很大。文章介绍了目前污泥干化处置技术中采用最多的干化技术,同时以我国的几个典型工程为例,阐述了污泥干化焚烧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7.
依据稠油污泥的组成、特点及性质,开发了稠油污泥综合处理技术。利用稠油污水及其余热,采用适宜的预处理工艺实现含油污泥减量处理并回收其中的矿物油。预处理分离的残渣送入层燃热解气化焚烧炉中进行处理,焚烧产生的热能再用于含油污泥前期预处理和稠油污水处理产生的浮渣底泥的干化减量处理。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泥既是污染物又是一种资源,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才是其最好的出路。概述了堆肥、碱性稳定化、热干化、焚烧等几种主要的污泥处理和利用方案,并简述了在污泥利用方案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含油污泥处理存在的难点,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分析,针对某石化厂含油污泥的特点提出了"调质机械脱水、干化减量化、热裂解"3种技术的组合工艺。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有效实现含油污泥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后的含油污泥石油类物质含量低于0.01%,符合SY/T 7301-2016《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处理后含油污泥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符合GB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处理约2 000m3含液率85%的含油污泥,回收油品量约100t。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北京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历史和规划编制情况。北京市中心城区经历了堆肥、热干化、石灰干化、水泥窑协同焚烧、热水解+厌氧消化等技术路线选择过程,周边区县采用以堆肥为主的处理技术路线,处置方式均以土地利用为主。提出对上述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建议:1)土地利用方式符合北京地区实际情况但应关注相关标准的完善;2)厌氧消化系统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和无害化程度应加以关注;3)区县污泥堆肥设施可采用车间化运营模式;4)应设置应急设施。提出如果土地利用作为最终处置方式得到认可,根据"处置决定处理"的原则,对于上游处理技术应给于全面评估,以确定最佳可行处理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含油污泥在干化减量过程中伴随产生大量的有机气体,与泄漏进干化系统的空气混合后有产生爆炸的风险,如果氧气含量控制不合理极易产生爆炸。文章通过对含油污泥干化工艺过程特点的分析,从点火源、可燃物、氧含量三方面结合有机气体的爆炸限,分析和探讨在含油污泥干化过程中安全氧浓度值的选择方法。通过分析和计算,认为在大多数含油污泥干化过程中,将最大允许氧含量控制在2.5%以下,安全报警值控制在5%以下时干化操作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环保产业》2014,(5):70-70
正由北京中科国通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沥浸污泥干化技术,适用于污泥的处理处置。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采用以自养型微生物为主并配合有少量特异的异养菌组成的微生物菌群,保证了后续污泥干化后有机质的含量,为污泥焚烧、污泥堆肥等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处理污泥过程中,此类微生物很快替代污泥中原有的持水能力较强的以异养型微生物为主的活性污泥菌体胶  相似文献   

13.
辽河油田稠油泥砂综合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琦  仝坤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19(4):13-16,27
稠油污泥作为含油污泥的典型代表,其成分极为复杂、处理难度极大,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工艺可完全实现其"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给油田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严重影响。文章分析了稠油污泥的组成及性质,根据稠油污泥来源不同实施分类预处理,利用热风干化技术将其减量,经热解气化焚烧和热能利用,为实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以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焚烧干化市政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对干化污泥造粒后的性状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了干化污泥造粒前后对垃圾库管理、锅炉效率、锅炉温度、烟气净化系统及飞灰产量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通过造粒粉状干化污泥生成直径5~8mm、长度30~50mm的污泥颗粒,有效的避免了运输及垃圾库的扬尘;其次,锅炉效率提高了7. 7%,锅炉升温速率减缓,锅炉的积灰结焦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烟气净化系统中消石灰的耗量降低了8. 9%,SO_2的排放浓度明显下降,飞灰产量由2. 8%降到2. 3%。研究结果显示污泥造粒后送入焚烧厂掺烧对焚烧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及经济性极其有利,为焚烧厂协同焚烧污泥提供了运行经验及合理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调查区域内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规模和污泥来源,分析污泥成分和特性,结合周边的土地利用、焚烧/建材利用等资源化利用条件,讨论设计符合蚌埠市区域特色的"好氧发酵+土地利用"和"干化+焚烧/建材利用"相配合的综合性污泥处理处置路线。  相似文献   

16.
生物干化技术是在好氧发酵的基础上,利用可降解有机物分解代谢作用时产生的生物热量,通过通风、翻堆等过程控制手段,促进物料中水分快速散失,降低含水率的干化工艺。污泥生物干化过程受物料性质、温度、含水率、调理剂、通风、机械翻堆等因素的影响。与其他污泥干化技术相比,生物干化技术更经济、节能、环保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发展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程一  赵俊  高军会  肖科 《四川环境》2012,(Z1):41-47
油气田开发产生的污泥来源于油气田生产废水产生过程,具有干化周期长、含水率高、体积大、堆放、运输困难等特点。因此有必要对污泥脱水的工艺流程优化进行研究,提高污泥脱水效率,缩短污泥干化周期,为后续运输和处理创造必要的条件。本文选取实例,通过对污泥特性、污泥脱水剂优化选择试验和污泥脱水性能试验,提出了油气田废水污泥脱水处理工艺流程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环保产业》2014,(7):70-70
正由北京中科国通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沥浸污泥干化技术,适用于污泥的处理处置。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采用以自养型微生物为主并配合有少量特异的异养菌组成的微生物菌群,保证了后续污泥干化后有机质的含量,为污泥焚烧、污泥堆肥等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处理污泥过程中,此类微生物很快替代污泥中原有的持水能力较强的以异养型微生物为主的活性污泥菌体胶团,后者逐渐死亡,从而使更多的毛细管水释放成间隙水或自由水,使污泥脱水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污泥干化的实际工程案例,对浆叶式和带式污泥干化系统产生的冷凝废水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运行结果,确定冷凝废水的主要指标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相似文献   

20.
通过"磁分离-板框脱水"工艺进行污泥处理试验,研究了磁分离机处理炼油厂"三泥"的效果。结果表明:经磁分离机处理后的污泥再经板框压滤,含水率降至60%,脱水后的污泥加入固化剂干化。该工艺产生的滤液清澈,泥水分离速度快,石油类和COD去除率高,且工艺简单,占地小、投资少,运行维护简便,处理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