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生态化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城市生态化建设是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提出谈起,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内涵,并结合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及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战略对策,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加强政策引导,健全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完善生态城市应用研究的技术、资金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教育及文化建设,普及生态文化。面向新世纪,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城市研究进展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城市是很多学科和领域关注的焦点。智能化和网络社会的演进促进了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可持续城市研究亟需创新理论和方法。国内学界对可持续城市的前沿关注不够,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反思和探讨欠缺。因此,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可持续城市研究进行系统评述,分析其演进脉络和研究热点,并探讨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可持续城市研究主要经历了萌芽、兴起、增长、扩散四个阶段。可持续城市应当以自然、社会和技术三者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可持续城市的国际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城市治理和智慧城市三个方面,并由“可持续”向“可持续智能”转变,大数据辅助城市规划成为趋势,社区多元主体共治逐渐增强。新可持续智能城市研究框架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结合将是未来研究的关键。中国需要加强可持续智能城市的研究和实践,提出科学的可持续智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国情重视城乡共治,并将这些理念渗透在国土空间规划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已经提出了如果将环境安全作为人类安全被实现。那就需要较好的环境治理。环境安全可以被理解为一系列的价值观、原则、政策、技术、体制和程序,由此,社区与社会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以透明、负责任的参与和公平的方式克服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安全是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还需要进一步论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常常解释为实际的产出。社会性学习对于应对有关的不安全环境,并导致不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至关重要。社会必须利用信息共享、传播和共同的理解改进决策而发展适应改变的能力。这只有通过发展学习型社会才能成为可能。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社会性学习的产出,而且所有相关方利用创新方法的环境友好政策,是基于环境安全和环境治理的原则为基础的,大大地推动了生态系统的管理、性别公平、尊重人权、解决冲突、建立社区信任为应对未来的意外或潜在风险和新的挑战需要适应性管理,建立社会和生态系统恢复。应集中努力改进人们的生活质量,不要使用超过环境所能承受的自然资源能力。  相似文献   

4.
Agro-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 a way towards sustainableagricul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Withhighrateoftheworldeconomicgrowthinthiscentury ,manyunprecedented“ecologicalcrises” ,suchasdepletionofnaturalresources,environmentaldeterioration ,soilerosion ,decertification,andglobalchange,havebrokenoutallovertheworld .Manyevidencesindica…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价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规范化的保证。中国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价机制并不太完善,本文通过确定评价指标的科学依据和设置基本原则,构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评价体系,包括环境指标、社会指标和学分指标三类指标,并对此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6.
港口可持续发展环保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发军 《交通环保》2001,22(1):24-25
简述了港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概括了港口环保管理存在问题及现行环保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及港口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龙  徐刚  刘敏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6):2262-2271
城市生态系统是典型的"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依托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协调与完善.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系统将面临生态用地减少、环境衰退等诸多挑战,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可能日益突出.因此,把握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化方向,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和"信息熵"分析模型,构建包括支持型输入熵、压力型输出熵、氧化型代谢熵、还原型代谢熵4方面的"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演化指标体系",以统计资料和政府公报为数据来源,对上海市2003—2013年的城市生态系统演化进行了熵变分析;基于集成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VM)"综合赋权"的"综合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城市生态系统熵变与可持续发展协同演化过程进行量化分析;并引入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2014—2020)年的演化趋势和方向做出了预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2003—2013年,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熵流、熵产生和总熵变",均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有序度不断提高,总体朝健康态势发展.22003—2013年,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总体可持续发展态势良好,不断向健康可持续方向演进;环境与经济整体效益不断提高,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能力近年来有所下降.3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2014—2020)期间的演化趋势预测:城市生态系统整体继续向健康、有序方向演进.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整体保持协调发展态势,但未来发展协调度可能从"初级协调"衰退为"勉强协调".最后,基于指标"熵权"和熵变时序提出了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的针对性优化措施:积极扶持城市生态农业发展,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促进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产业增长;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态环保意识,提倡低碳生活;加强工业"三废"的达标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巩固城市绿化率,加大环保投资规模.本研究旨在为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优化调控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臧漫丹  高易  李金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2):3201-3216
基于广义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随机抽样Bootstrap法,使用2015—2018年全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行政等级、城市规模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分析城市规模在行政等级影响生态福利绩效中的路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整体均值不高,但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且近年来增速逐渐加快;行政等级和城市规模均对生态福利绩效起显著正向影响,技术进步显著提升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外资依存度显著降低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城市规模是城市行政等级影响生态福利绩效的重要路径,行政等级越高,城市规模越大,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越高。基于以上结论,为协调经济、环境、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basic state policy of China. Changing the un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lementing this policy. In this paper, taking private traffic pattern of Beijing as an example, we compare the life-cycl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different scenarios. Assumptions which concern the role of both consumers and producers are taken in scenarios' development. Scenario results show that combing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patterns is essential for future. This paper gives some policy implications about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private traffic patterns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中国20多年来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演变和不同阶段的转型发展重点,并分析了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效。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演化路径,基本遵循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发展逻辑,经历了从“行政干预”“行政引导”到“综合治理”的变迁,国家角色不再以单一化的行政干预方式出现,而是以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复合型关系系统推进政策治理,施策对象逐步扩大,施策领域呈现精细化、专业化的演化特征。综合来看,政策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解困阶段、分类治理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2)当前国家已经形成了以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资源富集城市创新发展、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为重点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政策框架。从解决资源枯竭城市衰退问题入手,重点关注两类特殊困难地区,同时面向未来规避资源富集地区发展路径依赖,构成了全方位的政策引导体系。(3)各资源型城市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和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特色化的转型发展模式。(4)在新时期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碳减排任务大、经济增长乏力、特殊地区发展困难等严峻挑战,亟需全力破解重点问题,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丛澜 《福建环境》2003,20(3):10-15
该文阐述妇女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要把妇女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作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尺度。分析了妇女在福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的“半边天”作用及其潜力。强调妇女参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重要性,并针对鞋厂女工环境权益保障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对环境问题的不断深入,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对国乒。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显得愈加重要。从环境规划内涵、基本特征及内容、国民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概念开始,规范分析了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最终给出了基于环境规划角度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3.
资源环境基础论: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出发点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张雷 《自然资源学报》2008,23(2):177-184
尽管已经跨入现代化发展的门槛,但是作为地球表层的一个物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求依然是最大限度地获取物质消费的满足。实际上,随着社会财富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已经成为各国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目标。这种协调既是可持续理论也是人地关系研究的核心所在。作为世界上人类文明发育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实践再次表明,资源环境的空间格局变化始终是决定国家人口活动基本方向的基础所在。资源环境要素综合评价和人地关系模式的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偏南)地区始终是中国国家人文活动的重心所在,而决定这一空间格局变化的正是国家和区域的资源环境状态。因此,认识资源环境的基础作用,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全球性目标,这反映了公众以及决策者对环境问题日益增长的关注。虽然可持续发展指标为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向可持续发展迈进。本文考查了在发展中国家测量可持续发展指标面临的挑战,这些指标在决策中的有效性和指标对决策过程的影响。特别地,本文将评估这些指标是否被整合到了决策进程中而且是否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环境数据的约束,缺乏相关机构的协调,发展中国家资源的缺乏都阻碍了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测量。水、卫生条件的案例表明在政策和决策过程中整合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无效性。既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指标集以整合决策者关注环境问题,也要辅助以反映地方关注和文化多样性的地方性指标,这是至关重要的。报告应该包括对环境因素和健康产出相关的分析,也应该相应地转化为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把握可持续发展观中的和谐环境伦理意蕴入手,就找到了解读可持续发展观内涵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可持续发展观内涵中具有丰富的和谐环境伦理思想。可持续发展观主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环境伦理意蕴是趋同的;可持续发展观主张“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环境伦理意蕴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观主张“人类世代永续长存”与和谐环境伦理是相符的;可持续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应成为“全球性问题”与和谐环境伦理意蕴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6.
生态足迹模型作为度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已用于多领域多层次的评价,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分析、修正和质疑。文章在阅读该领域重要文献和报告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类生态足迹修正模型进行梳理,并聚焦于生态足迹与其他测度指标的结合以及其在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对生态足迹模型作为环境评估工具的潜力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Energy issues are important and consumption is slated to increase across the globe in the future. The energy-environment nexus is very important as strategies to meet future energy demand are developed. To ensure sustainabl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t is essential that energy production is environmentally benign. There are two temporal issues—one that is immediate, and needs to address the environmental compliance of energy generation from fossil fuel sources; and second that is the need to develop newer alternate and more sustainable approaches in the future. 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n enabling discipline that addresses the energy issue over both these time scales. The paper is a review of aspects of aeros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at helps address carbon neutrality of fossil fuels. Advanced materials to meet these challenges are discussed. Future approaches to effective harvesting of sunlight that are enabled by aerosol stud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简要论述了地下水资源在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关系,指出双城镇应以"建设生态型城镇"作为未来发展的中心思想,并介绍了双城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9.
Many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D) became world famous in the Brundtland Commission publication, “Our Common Future”; however, still many universities are unaware of it or confuse it with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The SD concept contrasts with existing teaching methods, mainly focused into resource deple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SD incorpor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into universities. This process is bound to face resistance from inside and outside stakeholders. Several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are presented to overcome this resistance. The paper also presents the types of conflicts that might arise and the role of the campus SD champion in preventing or solving them.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提出可持续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思路和评价技术方法的基本构想,并就如何构建可持续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运用综合指标评价系统的可持续性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