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阵旋风刮得漫天皆白。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失 去控制地向人们头上栽来,人们抱着脑袋飞跑,尽快逃离这白色旋风。这是城市常见的一幕 这不是天外来的飞碟,也不是夜间的噩梦,这是最实实在在的生活。不过倒不必担心飞砂走石的袭击,这是轻得几乎没有分量的塑料袋,但它的污秽却使人如同躲进一场细菌战。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当年有诗但道那塞外风雪威猛,征人虽然艰苦,却很有诗意。而令城市绚烂多彩,生活优裕,却是“忽然一阵朔风来,漫天遍地皆飞白”,它没有诗意,只撒播一片“白色恐怖”。像送葬的纸钱,压抑…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6,(1)
正在我国第二个"国家宪法日",一桩不寻常的"民告官"案在广东省高院公开开庭审理。上诉方是几位普通农民,而应诉者则是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李晖等。"民告官"在当下已常见,但舆论对这起官司却给予了高度关注,因为它标志着广东省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实现"零"的突破。在庭审中,李晖不仅出了庭而且"出了声",他两度发言,为本方代理人  相似文献   

3.
邹德民 《环境》2005,(5):78-83
如果我们需要一个地方来冼心静养,需要一个地方反省日益暴涨的奢华欲望,黄山脚下的那片古村落,绝对是不错的选择。走进那片“民间故宫”,心境慢慢地静了下来,而另一种心绪却悄然地涌上心头.那种心绪有人把它叫做——回归。  相似文献   

4.
1994年12月8日傍晚,对于中国新疆克拉玛依来说,是一个血洗的傍晚;从这个傍晚开始,整整一个夜晚,泪水与哭喊把整座油城充满。人们的心被撕裂,撕裂的心从此再难复原——325个生命被燃尽烧绝于突然之间,燃得那么没有意义,烧得那么毫无价值;今天,还有数以百计的娇嫩之躯或面目全非,或腿少肢残……记住这个日子吧,记住,永永远远!这是一场毁灭,痛定思痛,令人彻骨寒颤——我们虽然活着,原来却仅仅是幸存而已——因为我们总难免要走进歌舞厅、影剧院、大会堂、商厦和饭店;我们总难免会遇上那些冷漠的老板和麻木的官员。…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汉语中,一个看似简单的"所"字,它的意义和句法结构却无法用只言片语说清楚。《左传》中有多个义项,所以我们在阅读中应按照实词和虚词来理解它意义的多面性,用实例充分论证,总结出它的用法规则,并用语法学的知识来归类,这样我们便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它、运用它。  相似文献   

6.
<正>本报驻广东清远市小记者陆小群羞愧万分地报道:"学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这是我们校长常在校会上讲的。我们虽然十分赞同,却从未把它放在心上。这天早上,我刚打扫完操场走进教室,班主任李老师就捧着一大叠作业本走进了教室。这时,刚好一阵风吹来,一个垃圾袋顽皮地飞落在了李老师脚下。李老师捧着一摞作业本,艰难地低下头看了看,然后笑着对我们说:"谁来把这个垃圾袋捡起来?"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提出:"走进新课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张扬的舞台;走进新课程,让课堂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课堂,让它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天堂"。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最大公因数》一课中的片断实录,就如何构建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课堂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正确,可能只是一种模仿;错误,却绝对是一种经历。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增进了情感的体验。只要我们积极对待,及时抓取,细心呵护,用心挖掘,引导巧妙,从"错误"中也能生成精彩,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邹晶 《世界环境》2012,(1):42-45
大型国际会议上,除了参会者如同"人海"以外,文件资料堪称"文山".去年底召开的举世瞩目的德班气候大会恐怕更是其中的"翘楚",但在如此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宣传材料中,由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编撰的报告"谁在阻挠我们——看碳密集型行业如何妨碍有效气候立法"无疑是颇具特色、不留情面的"解密"报告,它也成为督促跨国企业减排的强有力"武器".以下是对该报告执行概要的大致介绍.  相似文献   

10.
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继广州之后,今年春节,北京、武汉等城市却一改这一习俗,禁放鞭炮。很多人是拥护这一改革的,因为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节日的宁静,避免了金钱浪费、火灾和伤人事故,也净化了环境,善莫大焉。但欣喜之余,笔者却产生一些疑虑:作为一种传统习俗,要彻底改变它,确非易事。比如春节禁放,其它节日禁否?节日不准燃放,各种庆典和婚丧嫁娶如何?城市禁放,农村依然故我,将来会不会农村包围影响城市而死“灰”复燃?光禁放,不禁制、禁售,是否能“禁”得了,“止”得住?……这些很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思考。上述城市开了一个好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希望,我们能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并向全国推而广之,使之形成风气。  相似文献   

11.
“在路上”这三个字,在当下人们的心灵里,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了,它被太多的人渲染过、写过、唱过。而当我走进呼伦贝尔草原,我不想走了,“在路上”这一神秘的美丽的意象,竞像轻烟一样飘过我的眼前,飘散在青青的碧草丛中,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想走。一句“在路上”,细细想来,其实也是人的一种存在的方式。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回去,从第一声响亮的啼哭,到走过童年、少年、中年、老年,回到天堂,这一切都是走在路上。  相似文献   

12.
傅修才 《环境》2009,(5):84-85
当你吃着鲜嫩的牛肉时,你也许不会想到,你每消费一千克牛肉时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消耗了16000升水资源,而这一结果就是按照水足迹计算出来的。相对于碳足迹、生态足迹等环境概念,大多数的公众对水足迹都还感觉比较陌生,但是它却正在慢慢地走近我们,并且不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当需要时,是否可用? 这是一个"明显"的隐患l我们不知道这张图片来自何处,但是我们认为它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有时候隐患就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却熟视无睹,因为他们太过明显!在左图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做到: 1)迅速到阀门旁; 2)在紧急情况下操作阀门.  相似文献   

14.
<正>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课堂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使用提问,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但走进课堂,我们确实不难发现这种现象:有的提问过浅,学生随口而出,看似热闹,  相似文献   

15.
周跃 《世界环境》2011,(4):25-26
污染事故颇发的现状锈迹斑斑的储罐,腐蚀严重的阀门,参差交错的管道,扶摇而上的楼梯……各种年久失修的设备在化工厂里一刻不停地运转着,当你走近它,你或许会发颤,这其中蕴藏的巨大风险不知哪刻会如妖魔猛兽般顷刻间将你吞噬。这张照片并非个例,这是笔者在国内某硫酸厂拍摄的照片,而这样的企业在长江边上也随处可见,它可能一两年不会出事故,但长此发展下去而不加治理的话,出事故几乎是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15,(9)
<正>一边是违法填埋,破坏环境,影响市容;另一边再生企业却面临"无料可用"的景况。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这句响亮的口号被传诵多年,但为何建筑垃圾资源化却意外地频遭现实难题——这些"资源"在国内并没有"人见人爱",相反地再生建材在市场推广中阻碍重重,其原因何在?资源化利用技术成熟,大有可为一辆辆铲车载满废弃的建筑垃圾,倒进一旁偌大的建筑垃圾粉碎机,经过这台大型器械的粉碎、筛  相似文献   

17.
<正>本报驻河南南阳市小记者表情严肃地报道:今年是马年,所以在许多场合,我们都能听见这样的祝福:"祝大家马上有车,马上加薪,马上什么都有……""马上"应景地成了今年最炙手可热的词语。原本"马上"的意思是"立刻"。这个常用的老词,如今摇身一变,不仅成了人们互相问候、祝福的新词,更化作一种"病毒",不动声色地潜伏在人们身上。患此病者,常常使用"马上"一词来拖延时间,此"病毒"十分泛滥,患者不计其数。这个"马上"为什么会如此泛滥呢?因为它有很多"病毒链接",即各类让人爱不  相似文献   

18.
王俊芳 《环境保护》2014,(10):72-74
加拿大班夫公园在国际社会享有极高的声誉,这不仅因为其自然资源的富足,更因为它探索出了一条自然生态维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班夫公园"适度利用"和环境保护平衡局面的出现,既得益于法律层面的因素,也离不开良好的政策和管理。通过分析班夫公园的具体做法,为我国国家公园建立和自然保护区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谁能想到洛阳市贵稀金属经营的空白能被物资回收行业所填补?又有谁能想到,一个收购废品的采购员能够扛起这贵金属经营的大旗?然而,这是干真万确的事实。正是因为这么多的想不到,才引发人们的思路,把梦想变为现实,也正是因为想不到,人们才发现了它的珍奇。这里向读者介绍的是一位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搏击的新人——洛阳市贵金属公司经理蔡长泰。几年来,他以自己的胆识和才能,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企业的改革与建设谱写了一曲赞歌,从一个名不经传的采购员一举成为全国贵金属经营领域的耀眼人物。敏锐的眼光源人的学助1958年出生的蔡…  相似文献   

20.
《环境》2005,(8):40
一直以来我们都想做一期关于湿地的专题,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以一种科普的视角向读者全面介绍湿地这一独特的充满无限魅力的生态功能系统。我们解读湿地,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天然的物种基因库,涵盖了湿地文化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也不仅仅因为湿地在漫长的自然变迁中所孕育出的一种灿烂的湿地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