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俊学 《青海环境》2002,12(3):128-130
以历史资料及现代沙尘暴活动的统计数据信息为依据,综合分析沙尘暴在区域中时空分布、传输路径和形成源地等特征,论证了沙尘暴生成机理,并针对沙尘暴形成的区域特性提出重建生态环境,扼制沙尘暴天气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2.
2003年青海大雨天气成因及预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利用2003年5至10月逐日资料分析,对青海大雨天气过程的空间分布、高空环流形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着重探讨了低频重力波指数、假相当位温在大雨预报中的作用,初步得到了低频重力波指数、假相当位温配合高空环流形势制作青海高原地区大雨、暴雨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从环流形势、中尺度、物理量等方面分析2015年3月31日格尔木一次强沙尘天气过程的形成和演变特征,发现:1.格尔木地区上游新疆地区500hPa以上层次均存在偏西向的高空急流向低层进行动量输送。2.在沙尘暴天气出现前三小时冷锋堆积于若羌、且末附近。当冷锋入侵柴达木盆地时沙尘天气随即开始出现。3.格尔木市午后14:00开始柴达木盆地由负变压控制,但冷锋入侵后格尔木市区升压明显且转变为正变压中心,强度为4.7hPa。4.格尔木市上层为冷平流,下层有暖平流,其中低层大气表现为干的层结不稳定。同时温度垂直递减率为γ≈0.82℃·hm~(-1)、K指数≤-20、θse≥40均说明格尔木大气层结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60-2005年新疆54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新疆不同强度等级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年际演变趋势.结果显示:新疆各强度等级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区域均在逐年缩小,强沙尘暴、扬沙发生区域有东移的趋势,浮尘空间分布格局显现出向南退缩的趋势.沙尘暴空间格局变动较频繁没有明显的移动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在人们的印象里,沙尘暴是个名声很不好的"坏家伙",给人类带来了很大危害。然而,研究沙尘暴的专家却为其做了适当的平反,让人们知道它也有善良的一面。实际上,沙尘暴也不是尽做坏事。有关专家指出,沙尘对于人类生存环境来说既有害也有利。关键是需要科学地评价和认识沙尘暴,引导人们正确地面对,积极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6.
采用新疆54个气象站近5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新疆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和年内演变趋势及年际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疆沙尘暴近50年以来空间分布特征是南疆多于北疆,沙尘暴主要出现在3~10月,其中4~7月为高发时段。年际演变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较60、70年代都有所减少;80年代以后沙尘暴发生日数减少。  相似文献   

7.
金昌市沙尘暴中重金属Ni、Cu、Pb、Cd、As分布及污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金昌市沙尘暴中的Ni、Cu、Ph、Cd、As的污染现状及污染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金昌市环境空气中Ni、Cu的污染水平较高,冶炼烟气是主要的污染源。另外,沙尘暴的发生加剧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其污染源仍为本地工业污染。  相似文献   

8.
肖宏斌  李有宏  贾红莉 《青海环境》2005,15(4):144-147,165
大风天气是青海南部地区频繁发生的重大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通过普查该区1971—2000年风速大于等于17m/s的大风天气过程,得出大风分布特征,并用天气学方法对24h内本地有区域性大风(相邻三站以上)的42个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分型和诊断分析,总结归纳出了产生本地区域性大风的天气学指标,给出了大风预报的一般思路和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9.
信阳臭氧污染近年来呈现多发频发的趋势,为研究气象要素对信阳臭氧污染形成的的作用,利用2014~2018年信阳4个国控站的臭氧监测资料,国家气象站5年基本气象观测资料以及高空、地面实况天气图资料,通过pe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了信阳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2014~2018年信阳市臭氧污染呈波动上升态势。月变化呈现“双峰”分布的特征,4~6月、9月为臭氧污染的多发时段。日变化则表现为“单峰”分布的特征。(2)分析了信阳市臭氧污染与14时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边界层高度以及云量等气象条件的关系,总结了信阳市臭氧污染的天气形势、影响系统及气象条件概念模型,当500 hPa为高空低槽后部的西北气流或高压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或宽广低槽前部的西南气流,地面处于变性高压、入海高压后部或弱低压带(鞍型场)影响下,发生臭氧污染的可能性较大。为信阳市臭氧污染的预报和防治,提供了较为客观、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1961~2017年格尔木6个国家站沙尘暴逐日观测资料以及格尔木市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GDP、植被覆盖率、交通里程数、历年沙尘暴灾情等,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基于Excel和GIS进行图形处理。再利用GIS中自然断点法把格尔木沙尘暴灾害风险度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针对风险区区分出不同防御区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