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结合姜堰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对CASS工艺中水力停留时间对COD、TN和NH3-N去除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通过运行工况和进水水质的改变试验,以积累大量的试验运行数据和实际处理效果,探讨水力停留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水力停留时间。实验研究表明,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18h比较适宜,这样既经济又可以获得较稳定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南方某5个相互独立的圩内河网为研究对象,针对感潮河段的特征建立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比较不同闸门调度策略下的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1)圩内河网应在大潮期进行换水,相对小潮期换水最多可缩短7 h的水力停留时间。以示踪剂工况结果为依据,针对进出水闸门距离较短河网,采用单向流调度策略启闭闸门,相对往复流最多可缩短14.18 h的水力停留时间;针对进出水闸门距离较长的河网,采用开启双侧闸门进水从中心排河排水的往复流闸门启闭策略,相对单向流调度策略最多可缩短3.18 h的水力停留时间。2)水质结果表明,应先利用水系连通方式打通断头河,并采用前述的闸门调度策略,最终本片区河网平均水质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的断面比例增长了7.3%。研究结果为基于水动力水质改善不同地理特征圩内潮汐河网的闸门调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再生水景观利用是解决城市景观用水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较高氮磷浓度的再生水进入流动性较差的景观水体中极易发生水华现象。在现有再生水排放标准下,水力停留时间的调控是控制景观水体中微藻生物量的有效手段。根据微藻生长模型和水质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水力停留时间调控的景观水体水华控制方法及其阈值确定方法。通过计算,得到再生水氮、磷浓度执行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A标准(总氮15 mg/L,总磷0.5 mg/L)对应的水力停留时间阈值为2.477 d;执行DB11/890—2012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A(总氮10 mg/L,总磷0.2 mg/L)对应的水力停留时间阈值为5.034 d;执行昆明市地方标准DB5301/T43—2020《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A级(总氮5 mg/L,总磷0.05 mg/L)对应的水力停留时间阈值为21.659 d, B级(总氮10 mg/L,总磷0.3 mg/L)对应的水力停留时间阈值为3.783 d, C级(总氮15 mg/L,总磷0.4 mg/L)对应的水力停留时间阈值为2.811 d;执行91/...  相似文献   

4.
单级与两级序批式反应器用于牛场污水处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金 《环境工程》2002,20(2):23-25
对序批式反应器 (SBR)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有机负荷率对单级和两级SBR用于牛场污水处理时污染物去除率和出水水质的影响 ,并对单级和两级SBR的污水处理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当用单级SBR处理 10 0 0 0mg LCODCr的污水时 ,1d水力停留时间即可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但出水中仍含有一定量的氨。两级SBR可使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而获得较高的污染物去除率和较好的出水水质 ,并可通过硝化过程实现氨的完全的去除  相似文献   

5.
生物预处理是当前给水处理去除水中氨氮和有机物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改善水的理化性质且利于后续常规工艺的运行.针对以太湖水质的特点,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成为首选方法.通过对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运行效果的分析,提出了在低温季节最优的水力停留时间.污染物在生物接触氧化中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大而增大,而在HRT<1.6 h范围内HRT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试剂联合氧化技术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进水pH值、H2O2投加量、水力停留时间、反应器连续运行时间等因素对出水水质及出水中铁元素形态及其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pH值为2、H2O2加入量为3.2 mL/L、水力停留时间为90 min、出水中[Fe3+]较低时,出水水质最好,COD去除率达90%以上,且反应器运行最稳定;反应器连续运行20 d以上时,出水水质有所下降,填料堵塞严重。  相似文献   

7.
王丹丹  罗清威 《环境工程》2015,33(12):19-23
以开发可实现餐饮废水的中水回用新技术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餐饮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验证了移动床-微滤膜生物处理工艺(MBBR-MBR)实现餐饮废水中水回用的可行性,探讨曝气量、水力停留时间、温度等影响要素对餐饮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该工艺的处理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移动床生物处理系统中微滤膜的植入,不但可有效地改善系统的耐负荷冲击性能,还可以提高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深度,改善出水水质;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曝气量和水力停留时间对去除COD、氨氮、总磷等的影响最大。MBBR-MBR的最佳曝气量、水力停留时间、温度分别为0.4 m~3/h、12 h、30℃。在此条件下,COD、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94%、94%。经MBBR-MBR处理后的各主要水质指标均能达到城市生活污水的一级排放标准,可满足餐饮废水中水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强化原位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改善水源水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扬水曝气条件下,在原位进行了强化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改善滦河水源水质的试验研究,分析测定其处理效果,研究了生物填料悬挂于自然水体不同水深、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对生物预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扬水曝气加原位采用生物接触氧化组合用于水源水质改善是可行的;该技术对水中CODMn、氨氮、叶绿素a、真实色度、TOC、UV254、铁和锰平均的去除率分别可达10.1%、64.1%、42.4%、48.6%、12.5%、9.5%、48.9%和41.9%;生物填料可悬挂在水体0~3 m水深区,停留时间应大于2~3 h.  相似文献   

9.
在天津××化工厂建立了一套反应器有效体积为80m3的低高径比、多导流筒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处理化肥工业含氨废水的装置。针对影响生物硝化效果的影响因素气液比、水力停留时间进行了考察,得到了操作的优化条件气液比为50∶1,水力停留时间为5h。在此条件下,该装置对废水中的COD_(Cr)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在75%和98%以上,出水中COD_(Cr)<50mg/L,NH4+-N<10mg/L。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了基于A2/O工艺理论开发出的RSSP回流污泥分离高效脱氮除磷新工艺对海产品废水的处理,重点考察了处理海产品废水重要参数之一即不同总水力停留时间下对海产品废水脱氮除磷的处理效果.实验表明:在进水质量浓度COD为450~780.2 mg/L,TN为67~120 mg/L,TP为9~13 mg/L时,在满足国家出水水质一级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得出最佳的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厌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为3 h,缺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为2 h.也达到降低处理系统的基建和运行费用的目的,从而更好的为海产品废水处理提供适合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质目标管理的河流治理方案制定方法及其案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河流污染程度高,污染类型复杂的现状,实施水质目标管理是河流治理的根本选择.我国在水污染总量控制的研究起步比较早,但缺少基于水质目标的治理方案编制方法的系统性研究.本文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基于水质目标的河流治理方案制定方法,基本框架包括水质问题诊断、目标确定与负荷分配、河流治理任务实施和实施效果评估4个基本部分.该方法以河流容量总量控制为基础,突破了传统了目标总量控制方式,并在滏阳河邢台段进行了实际应用.水环境诊断结果显示,氨氮是滏阳河邢台段主要超标污染物.以国控及省控断面为基础,在滏阳河邢台段设定了4个考核断面,设置氨氮小于10、11、12 mg·L-1,COD小于80、55、50 mg·L-1等多个组合目标情景.划定控制单元13个,核算了各控制单元水环境容量和现状负荷,并按等比例分配的原则将需削减负荷分配到排污口.基于负荷分配结果,提出通过重点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场治理控制点源污染,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控制面源污染,通过河岸垃圾治理减少河道负荷存量,通过河流湿地建设增加负荷去除能力等一系列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孙德华 《交通环保》2003,24(6):41-42
针对三峡库区水域严重污染的状况,分析其污染的主要形式,对作为主要流动污染源的船舶污染现状及其原因加以重点分析。同时,对国家治理三峡库区水域污染的规划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长江水质评价与沿江产业发展决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干流水质基本良好,攀枝花以上江段属一类水,以下江段绝大部分属二,三类水,但长江干流大中城市江段已出现岸边污染带,达不到三类水要求。长江沿江城市内河均已受到较严重污染,许多内河达不到四、五类水要求。沿江湖泊、城市内湖和自来水取水水源也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长江水质污染与沿江产业发展有密切关系。现仍可在沿江布局新工业和耗水企业,但主要应布局在中上游或稀释能力大的江段;沿江工业发展不宜超速;应搞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长江三角洲地区宜发展高技术产业和高层次第三产业;抓好自来水厂选址工作,严格禁止在水源水附近上游布局污染企业。  相似文献   

14.
南四湖及入出湖河流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南四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其水质状况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根据南四湖流域主要入出湖河流14个监控断面及湖内5个监测站点的数据,从年际、年内、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监测站点等进行了南四湖及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的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2007与2000年相比,南四湖入出湖河流监控断面的ρ(CODCr)总体下降率达到84.2%,ρ(NH3-N)总体下降率达到79.7%. 南四湖及河流水质总体上出现了大幅度的改善,但距离稳定达到调水水质Ⅲ类标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受水文情势、底泥释放和污染源以及各项污染控制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南四湖及入出湖河流监控断面水质改善存在一定的波动现象,水体富营养化形势严峻. 提出了科学合理地计算与分配南四湖养殖承载力和流域水环境承载力,重视非点源的控制与治理,大力推进“退耕还湿、退渔还湖”策略,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海绵城市水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上海市中心城区排水系统特征与主要水环境问题,对海绵城市水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进行了讨论.目前考核指标有一定的指导性,但过于笼统,对实际监测评价工作的指导性不强.无论何种排水模式,雨水最终经排水系统进入受纳水体.从考核可量化、可操作、可比较出发,在现有监测网络不完善、监测方法难落实的情况下,针对已有设施,在其服务范围所处的排水系统,建议以年度单位降雨放江水量为绩效评价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6.
双台子河流域综合水质评价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双台子河2011年枯、丰、平水期的22个水文监测断面数据,并借助主成份分析法,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和超标断面。分别采用综合标识指数、单因子、模糊评判、灰色关联四种评价法,选取DO、COD、NH3-N、TP、TN、BOD 6个评价因子,对河流水污染特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以Bartlett球度检验,主成份因子负荷值较高的NH3-N、TP、BOD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91.97%,主要污染因子;超标断面的污染因子判别应考虑周边污染源的类型和河流上游的排放物浓度。模糊评判、灰色关联评价结果中均没有劣V类,两者的水质类别累积频率均在V类到达100%;考虑到单因子法在同一水质类别中不能判定多项因子共同对水体的综合影响,本文采用标识指数法为最佳评价方法。从枯、丰、平水期的劣V类和V类断面比重分析,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从劣V类和V类数量与分布来看,盘锦市辖区控制单元的污染程度,比大洼县和盘山县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污染防治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现状,剖析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审视全国水污染的严峻形势,指出中国水污染防治刻不容缓,继续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国家必须不断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力度,从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各方责任、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制定和探索切实可行的水污染治理的对策和措施,确保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河流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风险评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事故造成的水质突发性风险评估对于河流水质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贝叶斯网络直观地表示事故风险源和河流水质之间的相关性,并用时序蒙特卡罗算法将风险源状态模拟、水质模拟和贝叶斯网络推理过程结合,可以对多个风险源共同影响下的河流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的超标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案例研究表明,多风险源对同一受纳水体的水质突发性污染事故风险的耦合影响十分显著,在进行流域水安全管理时必须对多风险源进行综合管理.同时,模型的诊断推理功能可为流域关键风险源识别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四种水质评价方法的特点分析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省部分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资料为基础,对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水质指数法四种水质评价法的水质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了各评价方法的特点.经过分析,四种水质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特点各有不同,单因子评价法能确保水体安全,综合污染指数法能判断水体污染状况,模糊综合评价法适用于科学研究,不宜用于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水质指数法与单因子评价法结果一致,能在不同水体不同时期进行对比,,既能判定水质类别,又能找出最大污染因子,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三峡蓄水期间汉丰湖消落区营养状态时间变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探明三峡蓄水后汉丰湖消落区水质营养状态的变化特征,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对水质进行连续观察,测定了水质物理参数、营养盐与叶绿素(Chl-a)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水体中营养盐与Chl-a质量浓度的增加,在淹水后营养程度有升高现象,2014年2月与2013年10月相比,TN、TP、高锰酸盐指数与Chl-a质量浓度分别增加了4.7、1.0、0.2、3.27倍,TN、TP质量浓度均超过藻类生长限值,随滞留时间延长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应引起重视.Chl-a单因子评价反映出水质由贫营养向富营养演变.TN/TP结果表明,TN、TP分别在不同时间内制约着藻类的生长;2013年10~12月与2014年2月,藻类生长受TN限制;2014年1月,藻类生长受TP限制.Chl-a与p H、DO、NH+4-N、NO-3-N、TN、高锰酸盐指数及T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SD、水温呈显著负相关;蓄水期间,水质受到了同一污染源的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汉丰湖消落区水质主要受p H、DO、NO-3-N、TN的影响,同时Chl-a、TP、NH+4-N与好氧性有机物的污染不可忽视;在蓄水稳定初期水体具有自净能力,随蓄水滞留时间的延长,水质污染程度整体上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应加以控制;三峡蓄水期间,南河、东河营养程度相对较高,应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