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 关于中克齐尔库姆的金和金-银矿化现象在许多著作中曾作过描述。而且有必要对交代岩的形成以及与其有关的金、银矿化现象最普遍的问题进行阐述。这类交代岩是以形成温度较低、成分上接近陆源岩石以及在主要矿物中存在分散的层状硅酸盐为特征,对它们进行研究需要用专门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方法。上述问题包括:1)研究交代作用出现的顺序阶段以及它们与成矿的关系;2)制定交代岩分带的总体方案;3)查明导致形成这种分带的岩石热液蚀变反应的具体类型;4)造岩元素、稀有元素和分散元素在交代岩和矿石形成的不同阶段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正> 金矿床的分带性在评价不同建造的呈矿现象时,不仅对了解成矿作用,而且对提高普查效果都是有意义的。作者认为,其中低硫的铂-金矿化的分带性可能具有实际意义。但是,对这种建造分带性的研究是很薄弱的。因而,所提出的实际材料可以补充垂直分带性所缺少的部分(对水平分带性补充较少)。 所研究的金矿化的分布特征,是由金矿化在大陆到海洋的过渡带——所谓过渡型()构造中的赋存性决定的。金矿化主要分布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和新生代的陆源岩石中。对在同一构造环境内形成的三个矿田中的金矿化及其伴生的矿化进行了研究:所有  相似文献   

3.
在地层上与下伏巴凯拉钙硅酸盐岩石(晚太古宙/古元古代)拉杰布拉-达里巴群的边界上的硅质白云石质大理岩中发现了富银矿化(银含量:地表达到0.78%,钴孔中达到0.58%)。该地区各地的地表地球化学勘查已帮助在地表圈出了一个银含量大于10ppm(最高可达7800ppm)的600m×200m的银矿化带。通过钻探获得的地下数据表明,该银矿化带的延伸已超出了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的范围,而这种矿化带的延伸是由于地表下的褶皱岩层的延续引起的。矿石显微研究表明,主要银矿石矿物为含有少量残存辉银矿(Ag_2S)的角银矿(AgCl)。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金矿床的岩石和矿石中Au、Ag、Pb、Zn、Cu和稀土元素的分配。测定了金属元素的相对富集系数、显微包囊体溶液中金的含量、交代岩中金的分布以及碳、氧和硫的同位素组成。根据取得的结果和对矿床分布规律的分析,并考虑到论及矿化赋存于具偏高金克拉克值岩石中的现有资料,得出了金矿床中的物质为混合来源的结论:挥发份来自深部源,金属和氧化硅来自壳源。最富矿石的形成作用特点是,在深部“透岩浆”流体与富金岩石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物质经历了多次组合。  相似文献   

5.
卡尔福克矿山富金矿化作为铜-金矽卡岩的叠加矿产出。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和金在铜-金矽卡岩与富金矿化中的分布的地质统计学比较结果说明,金是在两个分别进行的、不同的地质事件中沉淀成矿的:1.沉淀事件,在多种因素控制下与铜一起沉淀在矽卡岩矿石中;2.富金矿化事件,在以帕内尔石灰岩为围岩的矽卡岩中形成富金矿体。此阶段的成矿物质的金含量远远高于矽卡岩矿石中的金含量。富金矿伴随有明显的蚀变作用,这种蚀变作用的特点是含有粘土黄铁矿和石英-黄铁矿(-砷黝铜矿),Au、As、Sb、Hg、Si、S和Tl异常以及Pd、Ca和Se亏损。据岩相学和电子探针研究,富金矿化至少有三幕;富金矿化早于石英钼矿脉的生成。富金矿石的统计学特征在直方图、散布图和方差图上不同于铜-金矿化。富金矿组合样的金品位平均值为0.3盎司/短吨(约10.29ppm——编者)。矽卡岩矿石的定向方差图表明,N20°E走向的弥散型断层组和距宾厄姆岩株接触带的距离控制了金和铜的品位。矿体的高程似乎是矽卡岩中金品位的一个附加控制因素。帕内尔石灰岩中富金矿化的富矿体具有已贫化的钻探储量1.2Mt。有证据表明,在现有钻探控制范围以外,矿体还延伸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6.
对天然水、土壤和岩石中金与腐殖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及Au一腐殖酸和AUCL-腐殖酸在体系中相互作用的实验资料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金与腐殖酸有机质形成配合物的过程,乃是表生带中金的迁移和富集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决定了从联质矿石中萃取金的工艺特点,影响到岩石、矿石、土壤和天然水中金的测定准确性,进而对金矿床普查和评价的效率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云南墨江金矿床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墨江金矿床位于“三江”褶皱带哀牢山板块结合带北段的墨江 -九甲断裂带中。矿体分布于金厂超基性岩体西侧的金厂组烂山段含火山物质的硅质岩、变余粉砂岩和板岩中 ,矿体由含金石英脉、含金硅质岩组成 ,金矿体受层位和岩性控制。在矿区还分布晚于金矿化形成的镍矿体。金镍矿体共同存在于同一矿区 ,矿区围岩蚀变种类多 ,与金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等。矿体的空间分布与穿插关系表明 ,金成矿作用开始于晚三叠世以前。含金硅质岩具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质特征 ,其稀土元素、氧、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热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硅质岩一致 ;含金石英脉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特征、稀土元素、硅同位素、微量元素组成与含金硅质岩相似 ,可能与硅质岩具有相似物质来源或形成作用。金矿石中金与镍、铬等元素的相关性很低。推断金矿床成矿作用可能开始于中石炭世含金硅质岩的热水沉积作用 ,在早三叠世以前 ,成矿热液通过充填和交代作用在硅质岩和上部的岩石中形成含金石英脉。后来的区域变质作用、超基性岩自变质作用及镍矿化作用可能使金矿体的金含量提高 ,但没有产生具有工业意义的独立金矿化。  相似文献   

8.
作者研究了库兹涅茨克山、外贝加尔、东萨彦岭等地的花岗岩类碱性交代岩中的金矿化,揭示出碱性交代岩中新的金矿化类型的特征。这类金矿化产于地壳的造山构造和活化构造中,赋存于花岗岩类石英-钠长石化带,与流体钠-氯或钠-氯-氟专属性的花岗岩类侵入杂岩体的形成有关。可将矿化看作是同一碱质交代作用的最后阶段。矿化以细脉浸染型的金和稀有金属矿化为主。较富的金矿化分布于交代作用带钠长石和硅化的最强地段。在成矿研究中应着重注意这类交代岩。  相似文献   

9.
<正> 在解决含碳地层中圈定工业金矿化的一系列问题时,必须对矿物及其结晶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对于研究区内不同成矿阶段相似类型的矿床来说,铁-镁碳酸盐矿物的存在是特征的,因此,它们可以作为成矿作用的一种矿物指示剂。  相似文献   

10.
按新的方式对页岩岩石组合中金-硫化物矿床的产出条件进行了评价。通过综合研究,阐明了金-硫化物矿体的形成具多成因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文献中就锡矿化和金矿化的关系问题发表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彼特罗夫斯卡娅(1973)认为,锡和钨、钼矿物构成的组合属于金矿床的排斥性的、非典型的矿物组合。涅克拉索夫(1973)以深成矿床为例指出,金和锡不是对抗元素,能形成这两种元素高度富集的综合矿床。马凯耶夫和波利托夫(1972)指出,苏联东部的中生代褶皱带的含锡构造中,锡矿化和金-银矿化在空间上是共生的。  相似文献   

12.
作者根据苏联国内外不同地区4741件分析样品的资料,计算了包括“普通”粘土质页岩、含金碳质页岩与不含金碳质页岩在内的各种页岩的化学成分。指出,硫化物型金矿化选择性地赋存在SiO_2含量偏低(56.3—59.1%)、K_2O含量偏高(3.0—4.0%)并有同生硫化物(其中包括沉积-热液硫化物)的泥质页岩内。石英型金矿化在各种不同岩石中都有发育,但主要产于SiO_2含量(61.5—80.6%)和Na_2O含量(2.16—3.35%)都偏高的、硫化物原始含量较低的粉砂岩或砂岩中。还指出,容矿岩段产于深断裂交汇处的局部同沉积凹陷内。在成分有利于成矿的岩层或岩系内,矿化受绿片岩变质相岩石的控制,并富集在强片理化和强错动变质带内,这些带中在褶皱构造形成期间溶液与岩石物质发生过持续注入。在褶皱变形条件下,成矿作用是按如下方式进行的:顺层的同生的主要为含金较低的硫化物细脉、浸染体和结核→顺层和顺层交错的含金中等或较富的硫化物团块和石英硫化物团块→整合或交错含金石英脉和细脉。硫化物型金矿石中金的粒度与容矿岩层的区域变质和错动变质程度及所伴生的交代变质程度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的侵入岩体,尤其是燕山期的侵入岩体面广量大.它们与区内铜、铁、金等矿产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侵入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化学成分等对比研究后,总结出如下几个特点:1、侵入体主要形成时代为135-95Ma,自西向东有逐渐变新的趋势;2、与成矿有关者多数是复式岩体,与铜矿化有关的主要是燕山早期侵入岩,与铁矿化有关的则主要是燕山晚期侵入岩;3、多数岩体受到过中、下三叠统蒸发岩层(膏盐层)的同化混染;4、岩体含碱质高,在Na2O-SiO2关系图上显示出二者没有相关性;5、侵入体中的铜有可能提供部分铜矿床的物源;6、岩石化学成分上某些组分的对比研究表明,成铜矿与成铁矿岩体之间、成矿岩体和无矿岩体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把碱性元素用作隐伏金-银矿化标志的研究历史,提出了当前将航空γ射线能谱测量法用于找金时所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以苏联等国金-银矿床为例,介绍了把碱性元素用作找矿标志的研究成果。对航空γ射线能谱测量法在应用于找全方面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苏盱眙金矿化带位于古桑乡石牛山-小团山一带,根据土壤和基岩的化探资料,确定了6个金异常点;通过1:1万地质草测,确定了区内矿化带的空间分布、规模和产状.金矿化主要与南北向断裂有关.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及褐铁矿化.金矿化可分两类:一是破碎蚀变岩型,二是侵入接触带型.前者是在地层间的平缓碎裂岩和糜棱岩带,具泥化或红土化现象;后者系岩体与地层接触,形成硫化物或铁帽.盱眙一带金矿找矿前景以断裂附近的岩浆岩体侵入接触带为好.  相似文献   

16.
拔茅银矿的热液蚀变以硅化(次生石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为主,它们在空间上具明显的带状分布.围岩蚀变过程中,岩石中矿物常量元素、成矿元素及稀土元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了Ag、Cu、Pb、Zn等成矿元素的活化转移和富集成矿.本文讨论了其与矿化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正> 金矿化作用和花岗岩类岩浆作用的联系问题,在任何一个金矿省均未得到最终解决。有关含金岩浆的形成条件及其标志问题,仍然是有争议的。这就要求人们在研究已知的特别是那些在地质-地球物理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诸方面,在岩浆作用与金矿化作用的联系和金矿化相对于岩浆体的分带性等方面研究得最多的一些对象时,寻找新的途径和分析方法。别列左夫斯基矿床就属于这类研究得详尽的对象之一,它产于穿过沙尔塔什花岗岩类岩体附近沉积-  相似文献   

18.
黑尔矿区金矿化的容矿岩石为一套强应变岩系(千糜岩),其特征是强烈的压溶反应,包括绿泥石转变为绢云母及原生石英的消失。这些强应变带的边缘发生硅化和黄铁矿化。强应变岩本身也发生矿化,并含黄铁矿和少量辉钼矿。在千糜岩和硅化带内金与硫化物密切伴生。 结构特征表明,这种强应变岩石和硅化带是在围岩凝灰质泥岩的变形过程中通过蚀变形成的。 矿化的容矿岩石被认为是通过最初的纯剪切作用为主的变形作用(伴随有压溶反应释出的元素的迁移)形成的。晚期变形作用涉及简单的剪切作用,同时有来自外部强应变带的流体注入。 在黑尔矿区见到的这种网状交织剪切带由于与主压应力方向交切,可显示出不同的流体流动体系。有些部位是流体流出带,以压溶为主,而在其他地方则以膨胀、简单剪切和流体注入为主。流体以这种方式流过岩层可能是浸滤和沉淀矿石组分的一种方式。 在阿巴拉契亚山脉南部产有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后生金矿床,这种认识对该地区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强调了主断裂带作为金矿化潜在容矿岩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证明,陆源岩层中的含碳物质是有助于金从热液中沉淀的地球化学障。  相似文献   

20.
第聂伯河中游前寒武纪含金闪石交代岩可分两类:一类以碳酸盐成分为主,另一类以石英为主。在岩石中,金粒大部分为不规则状,与硫化物密切共生,分布在岩石解理和裂隙以及碳酸盐和石英粒间,形成较晚。热夜作用使含金交代岩中的金活化转移而成矿。金矿化可与遣山建造弱发育的原始地槽侵入-火山带的Au-Cu-Mo矿化相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