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识别大气污染治理投资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各自所带来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以工业二氧化硫削减变化量表征大气污染治理投资效果,通过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法,探讨了投资规模、地区分布结构和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等3个因素对中国大气污染投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投资规模增加是大气污染治理投资效果提升的主要因素,而投资的地区分布结构和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对投资效果的提升作用均逐渐增强,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投资的地区分布结构逐渐趋于合理,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有所提高;从区域层面来看,投资规模的增加是引起东部、中部、西部大气污染治理投资效果提升的主要因素,但东部地区投资规模增加对投资效果的提升作用在逐渐变小,中部地区的污染治理技术效率对投资效果存在负效应,而西部地区的污染治理技术效率带来的效应由负转正.  相似文献   

2.
运用结构分解技术(SDA),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减排机制分析模型,将规模化畜禽养殖业COD和氨氮减排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并根据模型测算了2011—2013年各种效应的数值。测算结果表明:COD和氨氮减排总效应分别为50.95%和63.41%,畜禽养殖污染排放增长趋势仍未改变;规模效应分别为77.10%和79.96%,即养殖规模扩张增加COD和氨氮的排放;结构效应分别为-0.51%和7.53%,说明养殖结构调整对COD减排有利,但未促进氨氮减排;技术效应分别为-25.64%和-24.08%,是COD和氨氮减排的主要驱动力;从养殖种类看,生猪、奶牛养殖技术减排是影响整体技术效应的关键,肉鸡养殖的污染物去除率有所降低,需要推动减排工程并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重污染次级河流伏牛溪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沛  王超  张洪  周健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95-108
针对重庆市部分次级河流耗氧污染物负荷高、水动力学弱化、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选取重庆市典型次级河流伏牛溪为研究对象,以水质目标管理为指导思想,开展重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研究。以V类水为水质目标,通过划分治理单元,开展河流水环境容量核算,分别提出基于现状条件、规划用地及上游补水2种情景下的污染负荷削减计算;根据削减负荷分配的结果,提出各个治理单元的污染负荷削减目标与治理措施,并开展目标可达性分析。治理工程实施后,重庆市伏牛溪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及年达标率满足考核要求,该方案为我国山地城市重污染河流的水环境治理提供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用于工业污染治理的资金和设备为投入指标,以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和废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废气排放削减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处置率为产出指标,利用DEA模型将污染治理的综合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影响污染治理效果的制约因素,为改善治理效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以1999年为转折点,工业废水治理的制约因素由纯技术效率转为规模效率.1997-2002年,工业废气的种类和性质变化以及废气的复合型污染提升了对废气处理技术的要求,纯技术效率偏低;2002年以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发展不相协调,废气治理投入的资源利用率偏低.1995-2005年,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规模效率较高,纯技术效率为污染治理的制约因素;2005年以后,纯技术效率有所提升,但波动较大.整体而言,工业废水治理的多年平均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最高,废气次之,固体废物最低,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城市主干道路面径流初期冲刷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太白路高架桥为路面径流采样区域,采用人工等时间间隔采样方法,在桥梁排水立管对2010年9—11月的3场径流事件进行全程采样,测试径流过程SS、COD、溶解性COD、NH3-N、Pb、溶解性Pb、Zn和溶解性Zn的浓度变化,研究路面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主干道路面径流污染严重,降雨数小时后的末期径流仍具有较高的污染水平;径流过程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与其赋存形态有关,SS、COD、Pb等以颗粒态为主的污染物的浓度随雨强变化剧烈波动,NH3-N、溶解态COD、溶解态Zn等以溶解态为主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受雨强影响较小,随径流过程呈逐渐减小趋势;路面径流初期冲刷现象并非普遍存在,与污染物的赋存状态和场次降雨特征密切相关,溶解态污染物易于出现初期冲刷现象,颗粒态污染物是否出现初期冲刷与场次降雨特征有关;测试的3场径流事件初期30%的径流携带的SS、COD、溶解性COD、NH3-N、Pb、Zn和溶解性Zn的负荷占场次径流总负荷的比例分别为21.8%~50.0%、25.5%~49.3%、36.3%~52.6%、52.6%~66.7%、26.8%~45.0%、27.2%~63.4%和36.2%~62.6%,表明仅对初期径流进行治理无法实现对西安市路面径流污染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雾霾污染的研究分析,指出雾霾污染的2个原因:一是由于污染物排放,使大气环境中细微颗粒物增多。目前城市大气环境中细微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其次是工业燃煤的污染排放,也有区域之间细微颗粒物飘移的影响。二是气象条件,主要是水平方向静风伴随着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在大气环境中细微颗粒物增多和静风逆温天气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雾霾污染。大力推广应用LNG汽车,使用清洁燃料,是改善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城区内的电力、供热生产燃气化,也是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有效举措。治理雾霾污染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加强环境污染管理和监管执法是治理雾霾污染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选择2001-2008年中国工业的相关数据,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法将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的影响因素分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治理效应和结构效应4个部分,并对上述4个部分的影响程度和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反映了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减排的现状和趋势,指出了目前工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1-2009年中国工业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分析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趋势,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法将影响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因素进行分解,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治理效应4个子效应,并对比了各子效应间的影响程度和变化情况.根据二氧化硫的产生与排放量,选择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作为二氧化硫排放重点行业并进行深入分析,并指出目前工业二氧化硫减排的主要方向与障碍.  相似文献   

9.
以某热电厂实际规模的双膜法中水回用系统为考察对象,对膜污染结构、形貌、组成与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以有机-无机-微生物复合形式存在,形成致密的膜污染层,无机物主要以P、S、Ca、Si、Mg为主,存在垂直分布特征;有机污染物以腐殖质类、蛋白质、微生物代谢产物为主,且研究发现RO过程富里酸类物质主要为微生物源。碱性清洗液具有更佳的膜污染清洗效果。通过分析可知:微生物污染是膜污染暴发的关键原因,其以杆菌和球菌为主,且具有显著的垂直分布特征;表层微生物主要是α和β变形菌,底层中γ变形菌丰度显著增加。微生物污染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杀菌和化学清洗过程的选择作用,γ变形菌是先锋微生物,是形成稳定膜污染层的关键物种。因此,控制微生物的滋生是RO中水深度处理的关键,这个过程主要包括预处理工艺的选择和优化杀菌、阻垢和化学清洗策略等。  相似文献   

10.
多相光催化过程是近年来日益引起重视的污染治理新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可使污染物彻底破坏、适用于低浓污染物治理等优点,本文对国外近年有关多相光催化在水污染治理中应用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包括各种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及各种无机离子的治理,并讨论了多相光催化过程的优点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环境激素具有类雌激素活性 ,能对生物和人体的内分泌机能造成影响 ;环境激素污染可导致各种生物的生殖功能下降和生殖器免疫力降低 ,并引起各种生理异常。本文对国内外环境重金属激素和有机激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总结了防治环境激素污染的主要技术手段 ;指出环境激素致毒生物化学机理研究、环境激素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 转化 积累的行为研究、环境激素容量分析以及环境激素物质的进一步筛选是国际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12.
二恶英的生成及污染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二恶英的性质、毒性、污染源以及排放趋势,重点论述了二恶英的生成影响因素与污染排放控制技术.二恶英的生成影响因素主要有炭源、氯源、温度、催化剂和氧源等.二恶英的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则介绍了传统的去除技术和一些降解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二恶英的性质、毒性、污染源以及排放趋势,重点论述了二恶英的生成影响因素与污染排放控制技术.二恶英的生成影响因素主要有炭源、氯源、温度、催化剂和氧源等.二恶英的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则介绍了传统的去除技术和一些降解技术.  相似文献   

14.
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素是农业径流最重要、最普遍的水体污染物。滨河湿地因受到陆地生境和水生生境双重影响而显得非常独特,作为重要的陆地和水生环境的生态交错带,滨河湿地能够阻断和改变水运污染物,特别是农业径流中的氮排入临近的小溪和河流。植物吸收和反硝化作用是滨河湿地两种最重要的截留和缓解氮负荷的有效途径,氮素可以通过生物转化、植物吸收、微生物暂时固氮等方式去除,但是永久性的去除氮却是通过反硝化过程来完成的。为了系统认识和了解滨河湿地生态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控制过程,通过大量文献分析讨论了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的净化能力、净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研究现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的控制作用研究将成为滨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滨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的诊断和退化滨河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5.
降雨促渗对地表径流污染物负荷影响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模拟降雨装置,研究降雨条件下功能性材料与聚合物对降水土壤渗透性与地表径流污染负荷的影响。研究证实,沸石与PAM不仅能够促进降雨土壤水的人渗、延缓并减少地表径流.而且使土壤渗液和地表径流水质TSS、TN、TP、COD污染物负荷降低。以3kg/hm^2PAM、3kgPAM与7.5t/hm^2沸石、6kg/hm^2 PAM3种方式处理,径流COD负荷为对照的39.12%-69.76%、26.14%-46.63%和20.60%-28.09%;TN、TP与TSS负荷较对照分别减少44.36%-96.47%、66.63%-98.99%、93.71%-99.62%和50.46%~98.40%、83.30%~99.3l%、94.91%~99.72%和31.06%~77.23%、46.82%,86.22%、83.54%-95.33%。聚合物与功能性材料改良土壤是一种削减地袁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建立模拟降雨装置,研究降雨条件下功能性材料与聚合物对降水土壤渗透性与地表径流污染负荷的影响.研究证实,沸石与PAM不仅能够促进降雨土壤水的入渗、延缓并减少地表径流,而且使土壤渗液和地表径流水质TSS、TN、TP、COD污染物负荷降低.以3 kg/hm2 PAM、3 kg PAM与7.5 t/hm2沸石、6 kg/hm2 PAM 3种方式处理,径流COD负荷为对照的39.12%~69.76%、26.14%~46.63%和20.60%~28.09%;TN、TP与TSS负荷较对照分别减少44.36%~96.47%、66.63%~98.99%、93.71%~99.62%和50.46%~98.40%、83.30%~99.31%、94.91%~99.72%和31.06%~77.23%、46.82%~86.22%、83.54%~95.33%.聚合物与功能性材料改良土壤是一种削减地表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控制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就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造成面源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观念上、政策上、技术上对农业面源朽染控制做了一些探讨,以促进农村水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九寨沟旅游景区,对公路和栈道进行人工降雨径流污染负荷的过程研究。浓度过程曲线表明,初始高浓度与平台期浓度之间相差3~5倍,而负荷过程曲线表明,各时段负荷曲线无明显峰值存在。这意味着污染物平均浓度的获取,需要降雨径流的水量水质同步监测数据的较大样本,才能消除随机性影响。而各时段负荷数据向平均负荷期望收敛的速度,将比平均浓度期望更快。利用这一规律,以平均负荷值代替降雨事件的污染物平均浓度(EMC),构建了基于平均负荷值的年地表径流负荷模型。本模型只需要有限场水量水质同步监测数据,就可获得特定地区面源污染物的平均负荷值。在消除随机不确定性同时,提高了可操作性。采用研制的模型,计算出九寨沟各子区公路面源的TP排放负荷,在0.87~2.07 kg/a之间,栈道面源TP排放负荷,在0.27~1.22 kg/a之间。  相似文献   

19.
The EMAP model (Eulerian Model for Air Pollution) is applied for calculating the sulfur concentration and deposition fields for 1995 as based upon Bulgarian and Greek sources. The country-to-country budgets show that about 4% of the sulfur oxides emitted by Bulgaria are deposited over Greek territory, estimated at 28 kt S. Only 2% of sulfur compounds emitted by Greece are deposited over Bulgaria, estimated at 6.2 kt S for 1995. This data is in agreement with EMEP/MSC-W estimates and provides more details concerning time and space.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in decision-making, negotiat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ntamin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大辽河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污染程度,对大辽河上游来水以及主要排污口的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主要重金属(Cr、Co、Cd、Mn、Zn、Ni、Cu、Pb、As)浓度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地累积指数评价法对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辽河上游来水中Cr、Cd、Zn、Cu、As、Pb元素浓度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标准规定的限值;太子河中Cr、Co、Ni、Cu、Zn、Cd、Pb元素浓度较高,海城河Mn、As元素浓度较高;主要排污口水体中Cr、Cu、As、Cd、Pb元素浓度均低于GB 3838—2002的Ⅰ类标准规定的限值,其中纱厂潮沟、港监潮沟排污口水体重金属浓度较高。大辽河沉积物重金属浓度表现出自上游向下游递减的特征,西潮沟、港监潮沟排污口沉积物重金属浓度高于其他排污口。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表明,大辽河水质情况较好,太子河存在较高的潜在污染风险;而地累积指数评价法表明,大辽河主要汇入河流和主要污染源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多为清洁,只有西潮沟排污口沉积物中As处于轻度污染,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