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杪  杨亮  王世汶 《环境保护》2008,(10):67-70
2004年开始,注册资本超过100亿美元的日本大型国有银行,日本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推出了旨在推动企业环保工作发展的"促进环境友好经营融资业务",业务实施四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日本绿色金融的成功案例.本文详细介绍并分析了这一制度的形成背景、具体内容,流程、项目案例与实施效果,并结合我国的现状,对我国进一步推行绿色信贷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绿色金融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辉  袁佳 《环境保护》2016,(19):36-38
发展绿色金融与当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密不可分,我国绿色产业发展及融资存在过剩产能行业信贷资金占比较高,"僵尸企业"杠杆率过高导致金融风险隐患凸显,绿色产业发展存在融资渠道窄、成本高等问题。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需关注产能过剩行业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发展并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建立绿色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弥补经济发展短板,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3.
碳金融作为应对全球变暖的创新金融机制,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其市场迅速发展,并且具有巨大潜力,能促进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金融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正面临重大挑战和机遇。本文总结了国外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和主要经验,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障碍,并提出推动我国碳金融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2016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和首份《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发布以来,中外绿色金融市场均呈现出体量迅速增加、产品快速迭代、创新稳步推进的总体特征。在实践层面,随着市场对绿色金融本质的思考逐渐深入,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端"支持与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尤其是关于绿色评估方法的探讨。本文在大量研究与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项目绿色评估方法,探索建立了融合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要素的预评估机制、评估和信息披露指标体系以及服务投融资全流程管理的系统性评估方法,意在从"环境端"服务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支持绿色金融业务环境风险评估与环境效益管理,保障绿色金融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及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金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创新。研究认为,绿色金融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对绿色金融理念的阐述,绿色金融政策性框架初步形成以及相关部委的政策落地,标志着中国的绿色金融政策顶层设计已逐步深化。以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等绿色发展共识为契机,中国绿色金融的国内外影响力日益显现。最后,从政策配套支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推进"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创新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作为内陆省份的贵州长期经济欠发达,工业落后,金融产业也没有得到蓬勃发展,而近几年兴起的"绿色金融",即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纳入银行贷款及审批过程,有望改善贵州的金融行业现状,并促使其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当然,发展"绿色金融"也有赖于政府的牵头与推动,完善银行准入及考核机制,并制定推出相关法律法规。本文从贵州的金融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并对"绿色金融"的概念与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探讨,最后提出发展"绿色金融"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贺章获 《环境保护》2016,(19):18-21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以绿色信贷为主,部分商业银行已将发展绿色金融作为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十三五"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还面临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发展绿色金融有效机制安排缺乏、绿色信贷发展组织体系不完善、绿色信贷专业能力不足、绿色金融发展激励机制缺乏、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丰富等挑战,需从推动绿色金融立法、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培育绿色金融中介服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面,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玫  丁辉 《环境保护》2016,(19):31-35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的转变,也是中国在国际秩序中从被动规则接受者转为规则制定者的转变。基于沿线国家地区差异性、生态环境脆弱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际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和中资企业海外环保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中国应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坚持绿色化、生态化发展模式,借助绿色金融引导生态环保行业发展。同时,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顶层设计、金融机构绿色化改革、机制与平台建设等方面,推动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球金融系统所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是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向低碳、富有弹性和可持续发展转型。作为全球金融中心,英国的金融系统可持续发展转型为各国提供了重要借鉴。基于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英国:全球中心、本地动力——描绘可持续金融系统转型》的报告,本文对英国金融体系基本情况、可持续金融创新主要方面和未来优先领域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出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体系运行的外部条件及其内外因素的互动关系,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资源水平、社会信用环境、司法环境以及中介服务体系等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易于形成"信用高地"和"资金洼地",决定地区间的金融资源差异,影响区域金融及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绿色金融强调的是用金融的手段来强化环境保护,其政策在环保实践中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促进作用。通过价值流运动方向及结构的改变,促进企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资金支持;二是制约作用,通过资金的刚性供给约束,督促企业改变生产结构及方式,朝着环保型企业方向发展,成为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三是降低金融企业的环保风险,通过有关环保信息的有效沟通,可以提高金融企业识别风险的能力,提高金融决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金融业的任务就是把资金调动到生产效率最高的地方去,而且要以最低的成本、最安全的方式来完成这个过程。一个社会、一个家庭,总归会有一定量的储蓄,这些分散的资金是很难运用的。如果把他们集中起来,并且输送到企业家手中,让资金这种生产要素发挥作用,社会就能够生产出更多的财富。如果一个国家的金融业不能把钱调动到生产效率最高的地方去,甚至于调动到了亏损的项目里去,这个国家的金融业就是一个很槽糕的行业。  相似文献   

13.
当下.全世界的人们都在睁大眼睛.关注着金融危机何时化解.关心着股市何日回升。就在此时,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不合时宜"地发布了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报告》。这份由WWF、ZSL(伦敦动物学会)和GFN(全球生态足迹网络)共同完成的报告.传达的信息或许更让人不安——  相似文献   

14.
环保产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文明成果,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随着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环保产业现已成为全球性的一种特殊产业.本文论述了我国的环保产业的特点及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必需解决的财政金融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文化的变迁,使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手机的使用可以让你在任意的时间和地点与朋友通话,因特网的发达能助我们把讯息在眨眼之间发到世界的任何角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环保专项资金的利用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成本度量和主成分博弈均衡模型的环保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模型,构建环保专项资金管理的约束参量体系,采用统计性融资决策方法进行环保专项资金利用的风险性评估,结合稳健性检验方法进行专项资金的管理调度,采用自适应主成分博弈均衡方法实现环保专项资金的成本约束控制和监管优化,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研究表明,采用该模型进行环保专项资金管理,能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降低资源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17.
何谓蚂蚁经济?全球金融网络错综复杂又令人迷惑难懂,可以将之比喻为隐形的化学信号网路,就像蚂蚁留下化学信号,使它们能够掌控输送路径,直达它们的巢穴。正如肯尼思·鲍尔丁(Kenneth Boulding)所述,在太空之上,我们只能看见地球的一般主要特征——沙漠、森林或城市,而通过一架望远镜,或许,移动的人类,就像是蚂蚁。对于全球金融网络,我们无法听见他们说了什么或了解他们的资  相似文献   

18.
Increasing losses from weather related extreme events coupled with limited coping capacity suggest a need for strong adaptation commitments, of which public sector responses to adjustments to actual and expected climate stimuli are ke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has started to address this need in the emerging European Union (EU) climate adaptation strategy; yet, a specific rationale for adaptation interventions has not clearly been identified, and the economic case for adaptation to extremes remains vague. Basing the diagnosis on economic welfare theory an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U and member states’ roles in managing disaster risk, we discuss how and where the public sector may intervene for managing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hange. We restrict our analysis to financial disaster management, a domain of adaptation intervention, which is of key concern for the EU adaptation strategy. We analyse three areas of public sector interventions, supporting national insurance systems, providing compensation to the affected post event as well as intergovernmental loss sharing through the EU solidarity fund, according to the three government functions of allocation, distribution, and stabilization suggested by welfare theory, and suggest room for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9.
《世界环境》2007,(4):46-51
编者按:6月2日,河北省环保局、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与河北环保联合会在石家庄共同举办了首届"环保与金融"论坛,我刊选取了三篇(本文及后两篇)为本期封面故事相关文章.感谢河北省宣教中心提供稿源.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本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环境问题的来由,负外部性,并探讨了金融创新在解决外部性导致的环境问题上的可能性和一般途径。本文在界定外部性概念和分析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如何导致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传统的行政手段及公共政策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缺陷和不足,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外部性问题的内部化及其可行性,最后探讨了运用金融创新实现环境问题的内部化,解决环境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