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劳动科学》2009,(12):36-39
非全日制用工作为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是实践中很多企业的一种用工选择。但是由于部分企业在对非全日制用工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非全日制用工的选择使用上,存在很多不明确之处,增加了企业的用工风险。本期圆桌谈话主要围绕非全日制用工的特点、适用范围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企业使用非全日制用工提供有益的指引。  相似文献   

2.
3.
非全日制用工是一种灵活用工形式,表现为用工成本较低、用工形式灵活和法律规制宽松等特点。近年来,在得到广泛运用的同时,出现了曲意规避、界定困难、监管弱化等问题,应通过完善立法、增强意识和加强监管来推动非全日制用工协调有序运行,从而促进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的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劳动科学》2007,(6):37-3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广东洋快餐对兼职大学生的“薪水门”事件,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主要的争议焦点就是兼职大学生是否属于非全日制用工?能否适用《劳动法》及有关最低工资的保障?那么,究竟什么是非全日制用工?其与全日制用工的区别都有哪些?对于那些使用非全日制用工的企业来说,如何进行正确的管理?本期圆桌我们将与嘉宾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对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解决劳动者再就业问题,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03年原劳动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一些地方也相继制定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对非全日制用工给予了更为具体的规定。但是,这些规范性文件的法律位阶都比较低,实践中又不是完全统一。2007年《劳动合同法》的出台,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非全日制用工制度作了系统的完整的规定,并对原有的规定作了相应修改。这对于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目前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是指非全日制用工所形成的劳动关系。非全日制用工作为灵活就业的一种主要形式,按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一般是指低于法定或集体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的就业形式,在我国则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丁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它  相似文献   

7.
2013年7月1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劳务派遣许可办法》开始施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也紧接着于2014年3月1日施行。随着对劳务派遣用工规范力度的加大,许多企业纷纷已经或正在酝酿进行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调整,通过建立劳动关系、外包、非全日制用工等替代方式,对原来不符合“三性”和用工比例的岗位进行分流,以期达到用工的合规化。  相似文献   

8.
9.
10.
2004年1月1日生效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非法用工单位向伤亡人员赔偿的标准和争议解决的程序,但是非法用工单位不属于法律上合法的主体,劳动仲裁机关和法院不能对不存在的主体作出裁定和判决,就算作出裁判,也不可能得到执行,从而使得该条例规定的对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赔偿成为一纸空文。为此,笔者从劳动争议和诉讼主体认定,程序保障和伤亡人员及时得到救助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确保条例得到执行。  相似文献   

11.
为增强劳动仲裁的公信力,使劳动争议当事人对案件能否胜诉作出比较理性的判断,减少不服仲裁起诉到法院的案件比例和与案件处理有关的涉劳信访量,维护和保障社会稳定,使劳动仲裁工作取得“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实效,笔者认为当前有必要对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中的释明问题作深入研讨。本文试就如何正确行使释明权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劳动科学》2010,(5):38-41
在劳务派遣运行过程中,被派遣劳动者的退回,很多情况下会导致劳务派遣劳动关系的解除,可以说,这是劳务派遣各种法律问题里核心而又复杂的问题。原因在于,这种退回不但涉及到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三方主体,更涉及退回条件确定形式、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等多项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经老乡戴某的介绍,刘某于去年3月到湖南某建筑公司(以下称单位)做泥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刘某在工作中受戴某的指派,并从戴某处领取劳动报酬,戴某没有用工主体资格。去年4月15日,刘某发生事故,从建筑隔离板上摔下,造成重伤。单位将其送往医院救治,并支付了大部分医疗费用。5月15日,刘某出院,要求申报工伤。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科学》2009,(3):35-37
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压力,不少企业采取了降薪、裁员等种种方式缩减用工成本。在此大背景下,“待岗”这一长期以来并不被广大企业所重视的问题重新回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视野。由于我国当前法律法规对职工待岗没有明确规定,在实施过程中,不少企业对待岗程序、待岗员工管理、待岗员工待遇等问题在理解上存在误区。  相似文献   

15.
刘爱武  姚江 《劳动保护》2010,(12):70-71
工伤后的协议 王铁于2008年11月10日到无锡市众城汽车电子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城公司”),从事操作工岗位的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深入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背景下'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实务正面临若干新的挑战,国家对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处理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审判的法律依据短缺,理论研究尚不成熟。依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规制外,还需要地方法院发挥其应有的司法能动作用,既要依法判案,保证公平正义,又要克制“遣法’’冲动,合情合理合法地对待每一件劳动争议案件。  相似文献   

17.
化工园区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化工园区区域定量风险评价中危险源辨识与事故后果分析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危险源辨识目前广泛采用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但其仅考虑危险物质的种类及数量。在已有的考虑事故连锁因素的改进成果基础上,提出针对各种火灾、爆炸、中毒事故效应进行规律研究的思路,以完善危险源辨识指标体系。针对目前极端事故后果保守分析方法的不确定性,依据某装置内危险物质的多重特性,提出事故后果效应的转换与叠加思路,以得到更接近实际的事故效应评价结果。提出的改进思想将使区域风险评价结论更为准确实际,为园区的规划与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关于非劳动争议案件 理论上说,劳动法调整的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的其他社会关系,但在实践中,并非一切的劳动都由劳动法调整,并非一切的劳动争议都是可以仲裁和诉讼的。劳动仲裁和诉讼手段调整的是依附有劳动合同或者事实上存在的劳动关系,只有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争议,法院才予以受理。  相似文献   

19.
外协用工是随着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入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用工形式,主要包括劳务派遣用工、工程项目承包用工两种形式.外协工的大量使用,简化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节约了成本,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同时其安全管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致使外协用工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外协工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通过分析外协用工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外协用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公共安全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辉 《安全》2004,25(4):2-3,6
保证公共安全是创造安全祥和的社会环境的前提,也是"新北京、新奥运"的内在需求,现代公共安全需要构筑无懈可击的安全防范体系,更需要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本文在分析现有公共安全应急预案不足的前提下,着重论述了安全评价对公共安全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安全社区是公共安全建设的微观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