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湾海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大连湾1997年11月水质调查资料,对该湾20世纪90年代末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大连湾水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东部的环境质量好于西部,其中臭水厌附近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严重,环境质量日趋恶化。与90年代初相比,湾内部分水域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含量有所提高。应根据海域纳污能力,实际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春季桑沟湾海域贝类养殖对海水中营养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11年春季对桑沟湾海域8个监测点的营养盐的变化特征和历史资料的研究,分析了桑沟湾水域溶解性无机氮(DIN)、总氮(TN)、活性磷酸盐(PO34-)和总磷(TP)浓度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估算了贝类养殖的排泄物对海水污染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溶解性无机氮的平均浓度为0.106 1 mg/L,NO3-N为主要存在形式,占溶解性无机氮平均含量的78.3%,NH3-N、NO2-N分别占溶解性无机氮平均含量的14.2%和7.5%。总氮的平均浓度为0.234 7 mg/L,溶解性无机氮浓度占总氮浓度的45.2%。活性磷酸盐的平均浓度为0.013 3 mg/L,总磷的平均浓度为0.024 78 mg/L。春季桑沟湾贝类养殖对该海域海水磷含量的贡献率比氮的贡献率大,N/P为17.63,营养水平基本属于贫营养。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环钦州湾区域的入海河流、直排海污染源及养殖废水无机氮入海通量的估算,2011年钦州湾无机氮入海通量约为7 655 t,其中入海河流无机氮入海通量占总量的96.4%,直排海污染源次之。入海无机氮占钦州湾无机氮总量的比重为36.7%,说明钦州湾已属中等强度人为影响海域。根据对钦州湾富营养化症状——叶绿素a含量的分析,钦州湾富营养化症状不明显,钦州湾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较低。因而仅以营养盐含量评价目标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易失之偏颇,宜结合富营养化症状来判断目标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根据丹东市近岸海域2000年5月和8月水质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丹市东近岸海域主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活性磷酸盐,部分海域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较为严重,与1995年相比,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含量有所增加,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有所减少,应根据海域纳污能力,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大连湾海域水质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大连湾海域水质1985-1992年16个测站,19个监测项目,7000多个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和Sprea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湾内水质变化趋势,并详细分析了四个重点污染测站无机氮、油、活性磷酸盐三项指标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大连湾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无机氮、油、活性磷酸盐污染都有程度不同的加重,其中无机氮增长趋势显著,15、1测站的无机氮、1测站的油  相似文献   

6.
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是营口近岸海域的特征污染物,对营口近岸海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通过对营口近岸海域污染调查分析,提出了控制改善这种状况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表层海水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5年3月和8月杭州湾的海水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该海域的营养盐分布特征以及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杭州湾表层海水无机氮变化范围为0.36~4.22 mg/L,活性磷酸盐的含量范围为0.014~1.51 mg/L,化学需氧量含量范围为0.56~3.18 mg/L.该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严重,表层海水已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调查站位EI均大于1.该海域表层海水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和富营养化指数高值区均与陆源入海口、养殖区、排污口等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有关.  相似文献   

8.
大连湾海域水质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大连湾海域水质1985~1992年16个测站,19个监测项目,7000多个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和Sprea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湾内水质变化趋势,并详细分析了四个重点污染测站无机氮、油、活性磷酸盐三项指标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大连湾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无机氮、油、活性磷酸盐污染都有程度不同的加重,其中无机氮增长趋势显著,15、1测站的无机氮、1测站的油增长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9.
莱州湾西部海域枯水期富营养化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5月份的调查资料,选择透明度、盐度、活性磷酸盐、溶解无机氮、硅酸盐、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子的层次关系和权重,建立了以营养盐和富营养化症状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对莱州湾海域的营养水平进行了评价.各站点最终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域磷酸盐、无机氮超标严重,整体已表现出富营养化,其中黄河口和小清河口附近富营养化较为明显,这主要是受到陆源排污和海水养殖的影响,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港口海域水质观状及发展趋势,在对入海污染源、污染物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水质现状进行了监测评价,并利用港湾水体动力学数学模型计算主要污染物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石油类等的环境容量,对港口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典型赤潮高发区深圳大鹏湾海域自1980至2018年的赤潮发生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1991-2018年间大鹏湾盐田附近海域氮、磷及可溶性硅的年际变化和月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鹏湾海域赤潮次数分布、赤潮生物演变均与营养盐变化直接相关,2000年以后,氮、磷降低是赤潮减少的主要原因;大鹏湾海域春季赤潮频发也与该季节营养盐较高有关;且硅藻几乎从大鹏湾海域赤潮生物中消失,无机氮、磷酸盐及可溶性硅的降低是导致海域赤潮生物演变的主要原因,甲藻由于可以在营养限制的条件下采用各种应对机制,故而成为海域占主导地位的赤潮优势种。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2年-2011年同安湾海域水质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富营养化水平法对同安湾海域近十年水质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各年均值大部分超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重金属(汞、铜、铅、镉)及砷、油类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该海域目前处于N高P低的富营养状态,氮磷比趋势不够稳定,但磷限制性富营养化趋势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加快推进长江口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结合长江经济带大保护,系统总结分析了近20年长江口环境质量和生态监控区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①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②长江径流总量呈现波动变化,年均流量无明显的变化,而长江口海域海水环境状况一直较差.③营养盐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存在生境破碎化严重、外来生物入侵、赤潮频发、低氧区等诸多生态问题.为加强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建议:①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落实陆海统筹;②科学规划临港产业布局,加强涉海产业的污染管理;③加强污染物入海排放管控,提升海洋环境保护意识;④保障海洋生态建设资金,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4.
深圳近海海域营养现状分析与富营养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戴纪翠  高晓薇  倪晋仁  尹魁浩 《环境科学》2009,30(10):2879-2883
根据2002~2007年对深圳近海海域水质的调查资料,阐述了深圳近海9个研究区域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了营养盐氨氮、硝氮、亚硝态氮及磷酸盐和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利用有机污染指数、富营养化指数和潜在的富营养化对海域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深圳西部海域营养盐水平远高于东部海域,其中2002年和2006年营养盐的污染水平相对较高.东部海域水体中磷酸盐和无机氮的多年平均值为0.007 mg/L和0.078 mg/L,而西部海域则分别高达0.090 mg/L和1.544 mg/L.营养盐与pH和盐度等环境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区域的N/P多数大于Redfield比值,属于严重的磷缺乏区域.富营养化评价表明,深圳东部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远远小于西部海域,东部海域的富营养化指数6 a平均值为0.11,而西部海域则为42.15,基本上属于磷限制中度潜在性富营养化区,个别海域已达到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普兰店湾局部海域无机氮污染,污染源主要来源于陆源,针对这个问题对陆源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范围主要是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通过对每条入海河流进行情况调查,分析污染原因,并跟踪调查监测入海排污口,并对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分析统计,得出结论普兰店湾局部海域无机氮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入海河流,由于普兰店湾为...  相似文献   

16.
四十里湾赤潮高发期营养盐与叶绿素a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四十里湾海域连续6 a(2003~2008年)赤潮高发期(5~9月)的监测数据,发现2003~2008年该海域总无机氮、硅酸盐、COD和叶绿素 a 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磷酸盐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叶绿素 a 含量与总无机氮浓度、磷酸盐浓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N/P值明显高于Redfield比值,且逐年上升,显示该海区处于相对的磷限制状态.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陆源氮污染来源结构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董斯齐  黄翀 《环境科学》2021,42(11):5384-5393
入海河流携带的陆源总氮污染是海域无机氮的主要来源,粤港澳大湾区(GBA)近岸海域无机氮污染严重,劣四类水质分布广泛,厘清粤港澳大湾区陆域总氮排放规模、来源结构和排海压力,对海域氮污染治理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统计和污染普查资料等多源数据,从行政区单元和流域单元估算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的总氮排放规模、来源结构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陆域总氮排放量约33.25万t,居民生活是主要污染源,占55.4%,其次为种植业,占28.18%,养殖业和工业生产的污染贡献相对有限.②总氮排放的区域差异明显,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总氮排放量(23.14万t)显著高于其周边8个城市(10.11万t).③海域污染分布状况与陆源氮污染排放压力强度具有空间一致性,东江流域、西北江三角洲流域和潭江流域污染排放量最大,其岸段承载的排放压力也最大,对应的伶仃洋、珠海金湾海域和黄茅海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8.
深圳湾TIN和PO43--P数值模拟及减排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万由鹏  毛献忠 《环境科学》2011,32(2):384-391
采用EFDC模型建立深圳湾三维水动力和营养盐模型,模拟总无机氮(TIN)和正磷酸盐(PO43--P)等主要营养盐在深圳湾不同水文条件下的输运规律.计算结果表明,TIN和PO43--P的计算值和实测多年月均值枯、丰水期都吻合较好.内陆河流TIN和PO43--P减排方案的计算表明,珠江口TIN提高至三类海水标准是深圳湾水体...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形势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形势分析 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是我国沿海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适当的氮磷营养物输入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过量的氮磷输入会导致水体无机营养盐浓度超标及水体富营养化.据2001-2007年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近年来我国近岸海域无机营养盐(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以来,在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的推动下,我国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常规污染物排放量及污染情况基本得到控制,但氮、磷等区域特征性污染问题逐步凸显。据2014年监测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岸海域4类和劣IV类海水比例达26.2%,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海域赤潮爆发频次和影响范围有增无减,严重影响了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和改善需求,详细论述了开展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总氮排放总量控制的必要性,并对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总氮排放总量控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