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阶,再在带台上扒穴,穴深宜在30cm以上,穴内应填满土或放置容器客土,带面上的植树穴应三角形排列。4.草、灌、乔绿化模式技术可靠,成效快,省工、省钱。表4参4X37 9700170海平面上升对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的影响/刘晨…(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海洋环境科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一1996,15(2)一51~56 环信X一14 简要分析了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原因,预测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平面可能上升的数值。调查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海平面上升给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带来的影响,主要从城镇供水、农业灌溉、水环境污染、城镇排水…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根据国内外大量实测数据,说明全世界大气层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出现“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近地而大气层气温变化的情况;从而引起海面水温变化,使海洋上冰块瓦和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按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的结果,近百年全球近地面大气层气温变化总的趋势是上升,北半球比较明显。海平面孔 有上升的趋势。按近40年中海平面可能上升0.4~1m的预测值,估计了海平面可能对珠江水位、沿海风暴潮潮位及咸潮入侵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对珠江三角洲、特别广州可能产生的危害。作者认为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当前还是一个不确定性问题,宜加强科学研究和实测。  相似文献   

3.
杨高 《环境》2001,(6):12-12
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的诸多影响中,海平面上升是最为确定的结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最近20年(1972-1992)世界环境状况》白皮书指出:“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升高了约0.5℃,海平面平均上升14厘米。下个世纪全球将升温2℃-5℃,海平面将上升65厘米-100厘米。”世界沿海地区下面临遭受“灭顶之灾”的严峻局面,中国的情形也不例外,国家海洋局从1990年起每年发表的《中国海平面公报》指出,近百年来,全国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为每年1.4毫米,广东岸段为每年2.2毫米。珠江三角洲位于构造沉降带,沉降速度达每年2毫米-7毫米,因此海平面上升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广州地理研究所李平日等专家研究,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速度平均为每年2.3毫米,近17年来平均为4.8毫米,近4年来平均为8.8毫米,可见,本区的海平面上升速度在明显加快,已由毫米级增至接近厘米级。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海岸变迁及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遥感技术,结合2003年野外实地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历史时期海岸线叠加处理,得出珠江三角洲最新岸线演变动态.论文回顾了历史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发育演变,对珠江三角洲自1965至2003年38年间围垦土地增长速率和海岸线变化趋势作了定量分析和测算,认为珠江三角洲海岸演进呈越来越快的趋势,其中伶仃洋、磨刀门、黄茅海为海岸变迁的典型地段.以珠江口地区为重点对河口海岸演变的作用效应、人类活动特点及其引发的海岸环境地质问题、海平面上升对环境的叠加影响等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海岸异常变迁背景下,人类工程活动造成湿地破坏、水位壅高、航道淤积、污水滞留等不良环境地质问题.海平面上升造成珠江三角洲大片低地被淹没、风暴潮灾害加剧等,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形势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沿海地区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持续利用战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地质和地理条件的特殊性,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和敏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生态环境退化和海平面上升,已构成我国沿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重大资源和环境问题。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城镇河流来说,从水资源的功能及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从水资源保护上梳理河流的纳污能力,从而依据国家相关保护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环境,确定有效的城镇河流水资源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全球重大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禹军 《世界环境》2002,(1):8-10
本文介绍了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人类对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问题的科学认识,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沿海须弱地区可能造成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提出了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X 16 9401345大气中CO:增加引起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及其对珠江三角洲可能的影响/唐永奕一(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11重庆环境科学/重庆市环保局一1993,15(5)一13一17环情X一70 本文是根据国内外大量实测数据,说明全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出现“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近地面大气层气温变化的情况,从而引起海面水温变化,使海洋上冰块瓦解和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按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的结果,近百年全球近地面大气层气温变化总的趋势是上升,北半球比较明显。海平面也有上升的趋势。按近40年中海平面可能上升0.4一lm的预测值,估计…  相似文献   

9.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及损失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国家和地区构及极大的威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通过对海平面上升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及损失的几种估算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已有研究表明,广东沿海海平面上升量最大,上升速度为2.19 mm/a。本文根据张锦文对广东沿海的海平面上升估计值,研究了广东沿海到2030年、2050年和2100年时由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海岸滨线后退和海岸面积损失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广东近岸海域红树林、海草和湿地生态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系统分析珠江三角洲水环境水资源特点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按照确保水源与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并重的原则,提出了三角洲各城市的供水与污水控制的总体布局。这种按水系的整体性确定区域各城市水污染整治战略的方法,对经济开发强度大的地区是普遍适用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建立了包含产业内部关联波及效应和居民消费诱发效应的投入产出宏观闭模型.在此基础上测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完全实施所需投资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GDP、就业的正负效应及重点区域不同行业的影响,并对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影响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五年期间项目实施将拉动京津冀地区GDP增加35.66×108元,增加就业岗位约40808个;拉动长三角地区GDP增长2782.03×108元,增加就业岗位约238285个;拉动珠三角地区GDP增长852.85×108元,增加就业岗位约74758个.在短期(2013-2017年)内,长三角地区所获总收益远大于珠三角与京津冀地区.从行业影响看,三大地区实施"计划"后受益的行业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与"计划"直接关联的行业.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服务业所获得的直接效益远大于珠三角地区,侧面反映出珠三角地区服务业水平要整体高于长三角及京津冀地区;而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因对交通行业投资较大,故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要远大于京津冀地区.研究显示,不同地区投资所获的效益受到当地产业结构的影响,在未来产业发展中,京津冀地区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应多考虑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应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环保装备制造等行业.   相似文献   

13.
洪季珠江三角洲水系烷基酚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对夏季珠江三角洲河流及珠江口表层水中溶解态的壬基酚(NPs)和辛基酚(OP)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流样品中除珠江正干平洲水道口、沙湾水道口及西江虎跳门处NPs值较高分别达98.84、129.82和164.98 ng/L外,其他地点均为<20~40ng/L;伶仃洋及近海表层水NPs含量较低为<10~14ng/L.OP值以澳门内港处最高为8.54ng/L,另外在白鹅潭、沙湾水道口和虎跳门处分别为2.89、2.44、2.12ng/L,其余采样点均低于检测限2ng/L,伶仃洋及近海表层水样OP值低于检测限1ng/L.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及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45,自引:13,他引:32  
珠江三角洲河流、河口及南海北部近海区域多环芳烃(PAHs)分析表明,PAHs总量分布范围在255.9~16670.3ng/g,整体污染水平处于中偏低下水平.分布特征为珠三角河流>伶仃洋>南海;珠江广州段是高污染区;沿南海近海海域4条剖面,随离岸距离增加,浓度下降.西江、伶仃洋及珠江部分站点石油污染比重大,南海近海则受燃烧来源比重大.PAHs来源诊断指标表明,珠江三角河流及伶仃洋更多受石化燃料燃烧的影响,南海近海区则主要受木柴、煤燃烧的影响.与1997年样品的对比表明,多环芳烃污染程度无明显下降,但区域内PAHs来源从以煤燃烧为主转变为以油燃烧为主,这种近期能源结构的转变在沉积速率较快的珠三角河流及伶仃洋表层沉积物中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空间均衡发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朱付彪  陆林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9):1565-1576
考察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空间均衡发展状况并探讨其机制。计算各城市旅游发展区位商,显示区位商≥1的城市数目有增多趋势;其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占都市圈整体平均百分比有下降趋势,2000年为19.76%,2008年下降至12.83%。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发展在空间上趋向均衡合理,旅游空间均衡发展在时间上呈增强趋势。运用系统聚类方法,选取2007年统计数据,考察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发展空间结构现状,发现其内部城市可以划分三个等级,即广州和深圳属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包括珠海和东莞,佛山、惠州、江门、中山和肇庆属第三等级。最后借助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从互补性、可达性和替代性等方面探讨了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空间均衡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纺织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以及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纺织设备和工艺水平限制等,纺织行业对环境影响也较大.通过调研珠三角一城市纺织行业56家重点企业,对行业的生产、排污现状及治理作了介绍,调研计算推测出排污结果,并与环境统计数据作对比,研究了该市纺织行业的排污现状和治理效果,为制定地区环境质量保障方案和科学地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典型灰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1月初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出现严重的灰霾天气.利用广东省城市空气质量资料、中国气象局番禺大气成分站逐时PM10、PM2.5、PM1以及能见度数据、广东省946个自动站风向风速数据、广州基本站风向风速数据、2013~2014年东莞佛山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资料等,研究了珠三角2014年1月1~8日典型灰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大陆冷高压变性出海是这次灰霾过程发生的主要天气系统.其使得珠三角地区受静稳天气控制,造成微风或静风状况以及低的边界层和逆温结构;6日珠三角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呈现不同的变化,其原因主要是区域内风向的变化,5日上午珠三角为弱的偏北风,整个珠三角都为灰霾天气,而5日下午风向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珠三角东南部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北部(内陆)地区的空气质量恶化;后向轨迹分析发现所有气流呈明显下沉作用,且5日20:00的后向轨迹簇来自陆面,6日20:00的后向轨迹簇来自海面,两者对珠三角的空气质量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位于珠江三角洲的狮子洋水道水质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不同年份水质监测结果的分析及比较,说明了狮子洋水质的变化趋势,同时本文提出了相关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