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外循环流化床处理含染料废水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活性炭为载体的外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采用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对含染料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载体填充量15 g/L为最佳用量,与流化床的流体混合特性吻合;得到最优化处理流程,包括一次性进水厌氧A(总计4 h,其中进水5 min)-好氧O(4 h)-沉淀(1 h)-出水闲置(3 h),周期12 h。COD进水浓度较高时,其去除率89.4%;COD进水浓度较低时,其去除率82.3%;色度去除率接近100%;NH4-N去除率达60%以上,总容积负荷0.052 kg NH4-N/m3.d。为了保证高效的脱色效果,出水闲置阶段不应低于3h。  相似文献   

2.
梁康强  熊娅  戚茂荣  林秀军  朱民  宋英豪 《环境科学》2012,33(11):3868-3872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SS/BOD偏高、C/N比偏低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水解池结构进行改造,设置两层布水器,两层布水器之间形成污泥水解区,以强化污泥水解,改善出水水质.试验通过改变上下层布水器进水比例,力求最佳进水比例,使水解反应器起到初沉池作用的同时要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指导此类水解反应器的大规模应用.结果表明,4种进水比例均对COD和SS去除有不同的去除效果,但进水比例为1∶1较其他3种进水比例能够大幅提高出水中SCOD/COD比值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以改善出水可生化性为原则,进水比例为1∶1时为最佳进水比例,即底部布水器进水50%,上层布水器处进水50%,既能为后续处理减少COD和SS的处理负担,又能提高出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3.
实验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与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对糖蜜发酵废水进行处理.重点考察了组合工艺对发酵废水的处理效能,包括甲烷的产生效率、污染物(COD、NH4+-N和TN)的去除效能.实验结果表明:控温条件下[(35±1)℃]、进水COD约为2250mg/L、pH在为6.0左右时,EGSB对发酵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5.6%,甲烷的容积产气速率为0.48m3/(m3·d).MBR在溶解氧(DO)为1~2mg/L左右时,采用曝气-搅拌交替运行方式处理EGSB出水,可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并且在曝气3h-搅拌1h交替运行条件下,NH4+-N、TN去除率分别为85.13%、58.57%,而最终COD去除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4.
曝气铁炭微电解法预处理TNT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曝气铁炭微电解法预处理TNT废水,通过实验确定了进水时的铁炭比、水力停留时间、pH值以及反应温度4个影响因素,在最佳条件下,即进水pH=2-3、Fe∶C=1∶1、废水在铁炭微电解柱的停留时间为90 min、出水调节pH为8-9时进行实验,废水中COD、NH3-N、TOC去除率分别达到86%和70%以上,同时可生化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技术改扩建原有的浅层气浮工艺,进行了生化后的造纸废水回用的工业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ODcr由进水121.53mg/L到出水19.25mg/L;NH3-N由进水16.44mg/L到出水0.77mg/L,CODcr和NH3-N去除率比浅层气浮分别增加64.79%和55.53%,SS由进水63mg/L到出水4mg/L。废水中各项污染物质的含量达到国家回用标准。废水回用于造纸工艺,年可节水270×104t,该成果年可减少取水费用540万元。具有较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可在同行业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铁碳微电解预处理ABS凝聚干燥工段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铁碳微电解系统对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凝聚干燥工段废水进行预处理,重点研究了不同进水pH值对铁碳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影响.为了研究铁碳微电解系统分解转化有毒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物的电化学作用,分别建立了活性炭对照实验和铁对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进水pH值条件下,微电解处理后出水的TOC去除率均在40%~60%之间;微电解能够分解转化废水中的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使废水的BOD5/COD值由0.32提高到0.6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在进水pH值为4.0的条件下,微电解处理出水的BOD5/COD值高达0.71,且进水pH值为4.0的条件下微电解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转化效率最高.因此,铁碳微电解系统的最佳进水pH值为4.0.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制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木薯淀粉废水,以9 d为负荷提升周期考察了启动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COD去除率、产气量、出水的pH值和碱度总体上随时间的增加不断上升,挥发酸浓度不断下降;2)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启动时间短,COD去除率高,进水COD浓度为8000mg/L,COD去除率可稳定在93.0%以上,最高可达98.0%。  相似文献   

8.
考查了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废水的效果 ,研究了抽吸与暂停时间、温度、压力、进水浓度和污泥浓度等因素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得出最佳因素组合为时间抽吸1 2 min,暂停 2 min,温度 2 0℃左右 ,压力 0 .1 5MPa,ML SS350 0 mg/L时 ,进水浓度的变化对出水水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厌氧-好氧序列间歇式反应器处理生物制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厌氧序列间歇反应器与好氧序列间歇反应器相结合的技术,处理生物制药废水。结果表明,经7.0h厌氧搅拌处理和6.0h好氧曝气处理,进水COD为1180~3061mg/L,出水COD小于300mg/L,COD去除率在78.9%~92.8%之间,出水COD满足国家生物制药行业废水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废水湿式氧化法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废水湿式空气氧化法和H-酸配水的处理试验以及其中影响氧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原因,并对其进行了较合面的理论分析和探讨,分析表明:(1)废水性质反应温度和进水PH值是影响湿式空气氧化处理效率最重要的影响因子;(2)反应时间,压力,搅拌强度,进水有机物浓度、盐效应等也有影响作用;(3)研究湿式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1.
淀粉酶前处理应用于猪粪沼气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气发酵经历了水解、产氢产乙酸和产甲烷三个阶段,若发酵原料是一些小分子水溶性物质,则产甲烷阶段将是整个过程的限制阶段,若发酵原料为大分子复杂有机物,则第一阶段便成了限制阶段。在实际应用中,沼气发酵的原料通常为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因此原料的水解反应速度决定了整个沼气发酵过程的速度。为消除水解阶段的限制,提高沼气发酵的效率,本实验尝试采用水解酶前处理技术,在猪粪沼气发酵前,先用淀粉酶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经淀粉酶处理后,猪粪的TS和VS降解率,累积产气量,原料产气潜力,最大容积产气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其中经α-淀粉酶和γ-淀粉酶共同处理的TS和VS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0.84%和11.11%、累积产气量提高了14.71%、原料产气潜力提高了14.7%、最大容积产气率提高了19.79%。  相似文献   

12.
重力沉淀对猪场污水的分离效果及其对沼气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重力沉淀法对猪场污水进行浓稀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稀污水和浓污水进行沼气发酵实验,以考察沉淀分离对猪场污水沼气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稀污水体积占原污水的71.5%,相对于原污水,体积减少了28.5%,而COD、BOD5、SS、TN、TP浓度却分别减少了59.3%、64.4%、85.8%、36.7%和70.9%.分离得到浓污水体积占原污水体积的28.5%,却回收了70%以上COD与BOD5、95%以上的SS、65%的TN和85%的TP.绝大部分产沼气的底物都被分离到浓污水中,浓污水沼气产量占总产气量的85.5%.沉淀分离可以提高沼气发酵效率,在相同的发酵温度、COD负荷下,浓污水平均池容产气率为1.68L·L-1·d-1,比原污水和稀污水分别高25.3%、145%.通过重力沉淀,可以获得更好的升温效果,提高沼气发酵效率,沼渣沼液利用及污水达标处理也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13.
常温(20~25℃)条件下,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处理维生素B_(12)、淀粉混合废水,当进水COD_(cr)浓度为8200~8900mg/L时,容积负荷可达到9.6kg/m~3d;COD_(cr)去除率为83.2%;产气率为0.436m~3/kgCOD_(cr)(去除)。  相似文献   

14.
孔哲  吴江  荣超  王添颉  李璐  黄勇  李玉友 《环境工程》2021,39(7):94-100
为推进节能减排低碳化社会的进程,验证了利用厌氧消化新技术处理城市污水的可行性,在日本仙台市搭建并成功运行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试浸没型一体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实现了在25℃左右的常温条件下对实际城市污水的高效厌氧处理。该中试反应器从2019年5月运行至2020年1月,历时217 d,最短水力停留时间缩短至6 h, COD去除率高达90%以上,BOD5去除率为95%。1 m3城市污水中可回收沼气0.09~0.10 m3,每处理1 g COD可回收沼气约0.25 L,沼气中甲烷平均含量可达到75%。每处理1g COD中有0.19~0.26 g转化为污泥,污泥产率小于传统好氧活性污泥法。研究采用的微滤膜可实现最大膜通量为17.75 L/(m2·h),稳定运行最大跨膜压量可达到23.5 kPa。该中试工程的成功运行再次验证了厌氧消化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结合在低浓度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可能性与实用性,实现了节能减排与生物质能源利用,是一项可持续性发展的革新工艺。研究在大型中试规模实现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长期稳定运行,也为后续污水处理研究提供了基本运行参数和工程可靠性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浓度废水可调式厌氧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酒精发酵和有机化工混合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厌氧工艺的改进,成功地研发了"可调式Ⅰ级全糟发酵/DDG+Ⅱ级UASB+Ⅲ级IC"厌氧工艺,实现了废水有机负荷和进入方式的随机调节。运行结果表明:新工艺运行稳定,有机负荷提高1倍,沼气产率提高39%~56%,厌氧阶段出水COD由原工艺的2000 mg/L降低到500 mg/L左右,COD去除率由93%上升到99%。  相似文献   

16.
有机负荷对秸秆床反应器厌氧生物产沼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打捆麦秸为固定相,以猪场废水为流动相,采用半连续进料方式,考察了不同猪场废水容积负荷对秸秆床反应器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前25d,较高的猪场废水有机负荷对反应器产气有一定抑制,之后日产气量和容积产气量迅速增加,并明显高于低猪场废水有机负荷的处理,当猪场废水容积负荷为7.2kgCOD/(m3×d)时,厌氧反应器最大容积产气量达2.29m3/(m3×d),产气稳定后维持在1.52~1.76m3/(m3×d),较猪场废水容积负荷为2.4,1.44kgCOD/(m3×d)的处理分别提高了50%和130%以上,对产气中甲烷含量无明显影响;较高的猪场废水容积负荷不利于麦秸厌氧发酵产沼气,发酵后麦秸干物质损失率、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解率均与猪场废水容积负荷成反比,红外的结果与之一致.对发酵后麦秸水浸提液的DGGE检测表明,维持反应器高有机负荷、低发酵液HRT,促进了厌氧微生物在麦秸表面定植,微生物种群数量和丰富度均明显高于低有机负荷、高发酵液HRT的处理,反应器耐高有机负荷冲击的能力增强.采用秸秆床反应器处理农村常见的秸秆和畜禽养殖污水产沼气是可行的,且较高的废水有机负荷有利于提高反应器容积产气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次发酵+NaOH处理+二次发酵"工艺,以稻秸为原料,研究一次发酵时间对稻秸沼气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发酵后的稻秸仍有一定的产气能力,干物质(TS)产气量为28.11~50.73mL/g TS,产气量大小与一次发酵时间成反比;一次发酵后的稻秸经NaOH处理后,稻秸物质结构受到明显破坏,有机物大量溶出,稻秸浸提...  相似文献   

18.
Terylene artificial silk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TPD wastewater), containing averaged 710 mg/L terephthalic acid(TA) as the main carbon source and the character pollutant, was subjected to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EGSB) process. The stability of the EGSB process was firstly conducted by laboratory experiment. TA ionization was the predominated factor influencing the acid-base balance of the system. High concentration of TA in wastewater resulted in sufficient buffering capacity to neutralize the volatile fatty acids(VFA)generated from substrate degradation and provided strong base for anaerobic system to resist the pH decrease below 6.5. VFA and UFA caused almost no inhibition on the anaerobic process and biogas production except that pH was below 6.35 and VFA was at its maximum value. Along with the granulating of the activated sludge, the efficiency of organic removal and production rate of biogas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became more stable. After start-up, the efficiency of COD removal increased to 57%—64%, pH stabilized in a range of 7.99—8.04, and production rate of biogas was relatively high and stable. Sludge granulating, suitable influent of pH and loading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EGSB stability. The variation of VFA concentration only resulted in neglectable rebound of pH, and the inhibition from VFA could be ignored in EGSB. The EGSB reactor was stable for TPD waste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9.
pH对热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制连续流厌氧发酵产氧反应器,接种经过50 min热处理的污泥,以蜜糖废水为底物,探讨pH值的变化对反应器运行中产氢和产酸的影响.在进水COD浓度为5 000 mg/L、温度为37℃、HRT为6 h、负荷为67 kgCOD/(m3·d)的条件下,分别在pH为6.0、5.5、5.0、4.5时对反应器内产氧产酸等情况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