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农牧渔部于1984年11月2日到9日在江苏吴县联合召开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部、局和各省、市、自治区代表共二百五十余人。会议期间,建设部肖副部长、农牧渔部边疆顾问分别就建设和保护良好农业生态环境作了重要讲话,听取了了十五位先进单位及专业户代表的经验介绍,代表们还以极大兴趣参观了吴县张庄村现场,为他们坚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喜获粮渔丰收,工、农、林、副、渔业全面发展的美好景象而鼓舞。  相似文献   

2.
吴县角直镇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文化古镇,太湖13个风景区之一,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我镇跃居江南工业明星镇行列,1992年全镇工业产值6.8亿元,外贸出口2.17亿元,经济效益6431万元,今年工业产值将达16亿元。 “经济要发展,古镇要保护”,这是我们镇  相似文献   

3.
一、吴县及部分苏州市工业污染源概况近几年来,吴县广泛深入地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并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外部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六五”末期,吴县乡村工业已成为吴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大量工业“三废”的排放,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据调查,吴县共有县、乡、村三级工业企业3900余个。其中,有“三废”排放的工业企业近200个,占总数的5%,主要  相似文献   

4.
浦田村,位于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最东边,紧靠312国道,娄江运河以及建设中的沪宁高速公路穿村而过,水陆交通便利.浦田村全村419户1515口人,共有耕地2500亩.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浦田村积极探索农业规模经营,农田基本建设得到了加强,农业现代化有了进展,农民生活大幅度提高;该村稳定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和养殖业,开拓横向经济联合之路.目前该村已形成了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工业创收为龙头、各行各业全面发展、沼气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复合生态系统,成为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湖泊湿地复合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初期长江中游地区的湖泊湿地资源非常丰富 ,但五十年代末“以粮为纲”时盲目的围湖造田和九十年代初大规模城镇化建设时的围湖造地 ,使该地区的湖泊湿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受损、退化的生态系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不断 ,水网地区的贫困人口日益增多。湖北省洪湖市柏枝村从 1 984年起实行退田还湖 ,充分利用该村湖泊湿地环境资源丰富的优势 ,走内涵式农业发展的道路 ,建设适合浅水湖泊和湿地地区的复合高效生态农业工程 ,实现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该村 1 998年人均纯收入 43 0 0元 ,社会总产值 7.3 7亿元。本文从洪湖市柏枝村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出发 ,探讨建立适合长江中游浅水湖泊和水网湿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6.
港上镇位于徐州邳州市东北,辖26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总人口5万、耕地5.3万亩,地势高、水源不足,农业资源条件一般,1984年以后连续几年农业生产处于徘徊状态。1988年,该镇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利用本地生物资源,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区域规划设计,把生态学和农业科学结合起来,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经济结构;把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联合各业实现农村经济良性循环的主链,紧紧围绕种植、养殖加工业建立转化增殖与循环的生产流程,促进各业协调发展;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几年不懈努力,生态农业建设给港上镇带来了巨变:粮食人均产量由1978年的200多千克增加到600多千克,农民纯收入由1978年的44元升到850元。现今港上镇已成为苏鲁边界重要的农贸市场和商品集散、外贸交易的中心,成为以生态学原理规划、管理和建设的生态镇。港上镇生态农业建设实践,说明生态农业是农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加强农业生态资源开发 农业生态资源的开发是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这个镇根据生物资源分布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状况,因地制宜制定建设“四片两线一园”开发区及村庄、水域、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开发规划。  相似文献   

7.
李汉龙  江镕 《环境》2022,(1):24-27
<正>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规划》共十五章内容,全文约5.5万字,立足长远,统揽全局。《规划》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遵循五大原则,科学设立4大领域18项指标,重点推进八大任务。围绕新形势、新职能、新定位,强调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强化结构调整,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这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9.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太湖之滨,是我国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它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以乡镇工业为主体的地区性合作经济为依托,实行了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农村经济体制。国内的一些学者把它称之为“苏南模式”。笔者通过对苏州郊县——吴县农村的调查研究后认为,由于各地环境资源的构成状况不同,开发利用的方式和程度不一,农村生态经济就有不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八五”、“九五”、“十五”规划期间为背景,概述了天津市工业节水的历程,并针对“十一五”规划经济增长点和工业用水、节水进行了思考与分析,自“九五”以来天津市区工业企业战略东移,使市区工业用水量不断减少;滨海新区的建设使工业快速发展,也使滨海新区工业用水量相对市区在逐年增加,文章提出了天津工业节水方向、区域管理要向滨海新区和郊县开发区转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苏州吴县角直镇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文化古镇,太湖13个风景区之一,全镇人口4万,占地面积1km~2。角直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圣寺,还 有叶圣陶纪念馆等人文遗迹,镇内建有72座半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特色,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角直镇又跃居江南工业明星镇行列,1993年工业产值达16亿元。 经济要发展,古镇要保护,这是角直镇党政班子开发、建设角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他们主要从这样几方面入手协调“古镇、经济、环保”三者之间的关系。 (1)统一规划、调整布局  相似文献   

12.
淮河,太湖流域省界水质监测断面水质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1998,(11):13-14
1996年6月和1998年1月,国务院分别批复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和《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以下简称《淮河规划》和《太湖规划》,作为淮河、大湖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并明确指出淮河、太湖的经济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淮河规划》和《太湖规划》的要求。《淮河规划》明确了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2000年实现淮河水全变清的目标。提出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即1997年,全流域化学需氧量最大允许排放总量为8902万吨,2000年,全流域化学需氧量最大允许排…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几十年来该村生产实践的成功经验,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生产体系。1993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命名为“全球500佳”之一。提出,根据国情,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是90年代全面振兴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乡镇工业废水集中治理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介绍了苏州市吴县用直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速发展乡镇工业中如何从高度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集中控制工业废水污染,走一条环境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经验,分析了由统一规划,集中治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近日 ,重庆市潼南县委县政府决定启动绿色农业经济园区建设 ,初步发展规划在梓潼、双江、桂林、柏梓、崇龛、永安、文明、塘坝、太安、田家等具有区位、交通、通讯和产业优势的 1 0个镇乡建设绿色农业经济园区。初步规划面积为 390平方公里 ,其中核心区 1 60平方公里 ,推广区 2 30平方公里 ,总投资 82 562 .8万元 ,项目规划期 8年 ,通过 8年的建设将形成 :2 0 5线双江至塘坝畜牧科技示范区 ;涪琼两江沿岸坝地绿色蔬菜生产区 ;2 0 5线沿线优质粮生产…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是唯一可转化为固态、液态和气态能源的可再生资源,蕴藏量巨大,生物质能已经成为国际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对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工业大省,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能化技术储备和产业基础坚实,发展生物质能化,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将探索城市带动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新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济南市经济建设发展很快,提前七年实现了第二个翻番的目标。但是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认真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是实现济南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基础和重要方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点个人意见。1主要环境问题11工业快速发展与污染治理滞后自“七五”以来的十多年间,济南市工业产值由1986年的8408亿元(80年价)增长到1995年的66987亿元(现价),年增长率20%以上,尤其是能源、钢铁、化工、建材等基础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县经济持续高速发展,1992、1993年连续位列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之首,199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120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471亿元;所辖35个镇中,有20个总产值超10亿元(其中5个总产值在20~35亿元间),全县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工业产值的91.7%,形成“乡镇工业跨越发展、农村各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无锡县环境保护局在县委、县政府“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环境保护工作不放松”的思想指导下,加强环境法制,依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促进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党中央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所做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0.
《环境工作通讯》2008,(5):59-60
以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人居宜人、生态文化繁荣为目标,立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将生态建设作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破题之举,江苏省太仓市致力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和离上海最近的滨江卫星城市,从以下四方面人手采取措施,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