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制及使用钯铂/镍_(60)铬_(15)带状催化剂的过程,需要一种比较现实的易于推广的钯铂含量连续测定方法。鉴于发射光谱、原子吸收等仪器尚未大量普及,故根据矿石中钯铂含量连续测定的原理,结合催化剂的具体特点,通过多次的实践,制定出催化剂中钯铂含量的连续测定法,本法也适用于含钯铂的镀液测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还原镀法制得的钯铂/镍_(60)铬_(15)带状催文刘(代号A),及钯/镍丝蓬体球催化剂(代号B)处理绝缘材料层压制品卧式上胶机尾气的性能试验作了扼要介绍。试验中:(1)考查了尾气中乙醇浓度对甚转化率的影响。(2、考查了不同空速对乙醇转化率的影响。(3)考查了苯酚蒸气对乙醇转化率的影响。(4)比较了上述催化剂对乙醇的催化活性及高温(900℃)热稳定性。从而,为绝缘材料层压制品卧式上胶机尾气催化燃烧中试装置选择了催化剂;并提供了催化剂的起燃温度及最高转化率;尾气空速及可燃物浓度;催化强度及催化剂堆积比重等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3.
沈阳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在沈阳市治金研究所、丹东手表元件七厂协作下,于1978年3月完成了钯铂/镍_(60)铬_(15)带状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任务,于1978年8月通过了技术鉴定。不少工业尾气中往往含有已经不值得回收,或即使回收了也难于分离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等低浓度,多组份的可燃成份。此类废气排入大气,要污染环境,危害人民健康,如对此类废气进行燃烧处理,则可把碳氢化合物及一氧化碳等转化成无害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4.
沈阳市科委受辽宁省科委的委托,于1978年8月11日至13日组织召开了钯铂/镍_(60)铬_(15)带状催化剂研制小试技术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辽宁省科委、辽宁省纺织局、沈阳市科委、沈阳市环境保护办公室等领导机关和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工厂企业等十八个单位,共三十二名代表。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催化剂La_(0.9)Ce_(0.1)NiO_3,用于净化柴油车尾气中的碳烟颗粒、氮氧化物、CO和烃类物质,利用XRD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从催化剂活性评价、碳烟颗粒催化转化效率和催化剂对硫的耐久性三方面考察了催化剂对柴油车尾气的四效催化活性评价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存在明显的钙钛矿结构,且NO最大转化率为25.03%,碳烟起燃温度为235℃C_3H_6的完全转化温度为418℃,并且对硫有较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6.
以含二氧化硅的多孔氧化铝为载体,在其上沉积有铂和(或)铱的催化剂,可用来处理烧含铅燃料的内燃机的排放气,以脱除大部分一氧化碳和未燃烧的烃。催化剂经久稳定。实例:把1000克氧化铝颗粒以含1.8克铂的H_2PtCl_6水溶液900厘米~3浸渍30分钟,在150℃干  相似文献   

7.
1949年,美国催化燃烧公司(现环球油品公司大气净化部)研制成第一套催化燃烧系统并安装于某化工厂,用纯铂及钯作催化剂,燃烧爆炸下限以下的低浓度可燃挥发物。1953年以后,则把铂或钯或其它贵金属载于耐热、导电的金属表面上作成催化剂,用于废气的燃烧。  相似文献   

8.
汽车尾气排放的CO、HC、NO_x和工业废气中的CO、烃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可导致大气污染。用催化剂使可燃污染物转为CO_2、H_2O和N_2等,是治理这类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外所用催化剂以贵金属铑、铂、钯为主要成分。为推广催化燃烧技术,我们研制了非贵金属cm系列催化剂,其性能已接近或超过了贵金属催化剂。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镍的加入,对催化剂各种性能的影响。一、实验部分催化剂制备采用浸渍法,使用主要组分为Al_2O_3的蜂窝状载体。催化剂的氧化活性,用稀薄甲苯为模拟气。分析仪器为102G气相色谱仪(氢火焰检测器)。  相似文献   

9.
一、废催化剂来源: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环氧乙烷(EO)装置是采用西德虚尔斯空气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的。其过程是:以乙烯为原料,空气为氧化剂,在三氧化二铝为裁体的银催化剂存在下,乙烯气相催化氧化生成环氧乙烷。其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本实验采用“灰化”的思想,依照碳氢化合物燃烧的原理,碳氢化合物+氧气(?)CO_2+H_2O 选用 AL_2O_3表面镀 Pd(其中含 Pd 为0.7%)作为催化剂,使得碳氢化合物含量超过100ppm(体积比)的工业尾气被净化后达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C_3~0、C_3~=、AN等的催化燃烧工艺参数,提出模拟丙烯腈尾气的最佳实验室工艺条件。其入口温度345℃,空速20000h~(-1),AN净化率100%,C_3~=≥90%,连续运转1000小时催化剂活性基本不变。用稀释到C_3~=1%的高桥化工厂AN尾气进行试验,入口温度250℃,AN、CO100%除尽,C_3~=、C_3~0的净化率相应为99%及88%。累计运转210小时,催化剂活性无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12.
高寒  董艳春  周术元 《环境工程》2019,37(3):136-141
催化燃烧技术是目前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在用于催化燃烧VOCs的催化剂中,贵金属因其优异的催化活性而受到众多关注。从活性组分和载体两方面,对贵金属催化剂催化燃烧VOCs的最新报道进行综述。目前,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研究重点在于铂、钯、金等单组分贵金属的改性和双组分贵金属的设计合成;对载体的研究主要涉及酸性、孔结构以及载体与金属的强相互作用。未来还需进一步提高贵金属催化剂的抗中毒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柠檬酸络合燃烧法制备了不同铈钴摩尔比的Ce_(0.65-x)Co_xK_(0.15)Zr_(0.2)O_2(x=0,0.15,0.23,0.30,0.38,0.45,0.65)催化剂,采用XRD、SEM、FT-IR与H_2-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通过程序升温氧化反应(TPO)考察了催化剂不同Ce/Co比对碳烟颗粒物催化燃烧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松散接触条件下,该系列催化剂催化碳烟颗粒物燃烧活性较高,T_m均小于400℃,当x=0.23时活性最高,T_i与T_m分别为321℃与355℃,催化剂所表现出的高活性受益于样品表面具有大量高活性的细小Co_3O_4颗粒物。  相似文献   

14.
铂、钯蜂窝催化剂高温老化对甲醇深度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铂、钯蜂窝催化剂及分别添加助化剂CeO_2或WO_3,并于500℃、700℃、900℃或1100℃下经受热老化4h后,考察催化剂比表面、晶相结构及其对甲醇深度氧化活性、产物分布及反应动力学网络变化的情况。实验证明,添加CeO_2后,降低了铂催化剂的耐高温性能,但对钯催化剂无明显影响。添加WO_3,降低了钯催化剂对甲醇的氧化活性。经X-线衍射分析证明,在1100℃高温下,WO_3与堇青石载体中的氧化镁和氧化钙发生强相互作用,生成了相应的钨酸盐。甲醇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甲醇在新鲜和高温热老化的铂催化剂上,反应动力学网络表示式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钴铁层状双氢氧化物结构载体(CoFe-LDH),并采用浸渍法负载活性组分Mn经煅烧制备不同Mn负载量的类水滑石结构催化剂——MnxCoFe-LDO催化剂(其中x为硝酸锰与CoFe-LDH的质量比),探究了催化剂对典型工业尾气中氮氧化物(NOx)和含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CVOCs)的催化性能,并对催化剂进行XRD、H2-TPR、NH3-TPD及TEM-EDX mapping等表征。结果表明:Mn的加入会极大提高钴铁层状氧化物(CoFe-LDO)的催化性能,其中质量比为0.25的催化剂活性最高,测试温度范围内脱硝率维持在90%以上,且300℃邻二氯苯(o-DCB)的去除率可达到95.4%。在该配比下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组分Mn的分散性最好,且表面酸性位数量及氧化还原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柠檬酸络合燃烧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催化剂La_(1-x)K_xCoO_3,用于净化柴油车尾气中的碳烟颗粒氮氧化物、CO和烃类物质,并利用XRD、SEM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程序升温反应研究了催化剂净化柴油车尾气的四效催化性能。通过K部分取代LaCoO_3中La,探讨碱金属K对钙钛矿结构和烟气净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碱金属K的掺杂量x=0.15时,降低碳烟的起燃温度最为显著,催化剂表面氧空位量最大,四效催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工厂排放的含Cr(Ⅵ)废水注入河口之后,受水体中溶解有机物的还原,转化为低毒的Cr(Ⅲ).在天然水体中Cr(Ⅵ)被溶解有机物还原的反应动力学表明:该过程对Cr(Ⅵ)和H~ 均为一级反应.还原过程由两个反应组成,反应Ⅰ是Cr(Ⅵ)对酚羟基(φ—OH)的氧化,反应速度常数k_1~(18℃)=0.036min~(-1).反应Ⅱ是Cr(Ⅵ)对醇羟基(R—OH)的氧化,反应速度常数k_1~('18℃=1.5×10~(-3)min~(-1)。反应的活化能E_1=26kcal/mol,E_1~'=40kcal/mol(18—28℃).利用正交设计实验测定该还原反应热力学的有关参数得出:溶解有机物对Cr(Ⅵ)的还原作用体系的反应物浓度和pH对反应平衡点有显著影响河口水域的水化学条件有利于Cr(Ⅵ)的还原.在反应平衡时六价铬的浓度(C_(Cr)~(eq)_(VI))与溶解有机物含量(DOC)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外推得出不同环境功能水质要求的排放标准的计算通式:C_(Cr)~d_(VI)=α(Q/q)C_(Cr)~8_(VI) kDOC  相似文献   

18.
采用研究相对较少的螯合萃取剂——丁二酮肟-氯仿萃取体系螯合萃取分离Pt(Ⅳ)、Pd(Ⅱ),用NaOH反萃,对丁二酮肟-氯仿体系萃取铂、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考察了萃取的反应温度、混相时间、反应剂用量、相比、酸度、氢氧化钠浓度以及干扰离子对钯的萃取率及反萃率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70℃、pH=1、相比V(O)/V(A)=1∶1、混相时间为5min的最佳萃取条件下,进行含铂、钯废催化剂浸出液的分离,系数为βPd/P1=12629,其它共存离子Fe(Ⅲ)、Al(Ⅲ)、Mg(Ⅱ)、Ni(Ⅱ)、Pb(Ⅱ)、Cu(Ⅱ)的萃取率小于1%.  相似文献   

19.
环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 1 3 9503278ZSM一5分子筛负载R、Pd催化剂上甲烷选择还原一氧化氮反应性能研究/朱波…(杭州大学化学系)//环境污染与防治/本刊编辑部(杭州)一1995,17(2)一12~13,11环信X一3 研究了ZSM一5分子筛负载R、Pd催化剂对CH、还原NO催化反应的性能。实验表明,Pt催化剂在300一500C温度下,显示出较高的反应活性和N:选择性,Pd和R一Pd催化剂在400~50oC温度下具有较好的反应性能。其活性和选择性大小次序为:Pt>Pt一Pd>Pd。用铂氨络离子制备的催化剂反应性能优于用氯铂酸制备的催化剂。图2参5茂铁甲酞丙酮、乙烯基二茂铁、聚乙烯二茂铁、N,N…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辅助的离子置换法,合成了Cu、Mn双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通过控制煅烧条件制备了一系列CuO-Cu1.5Mn1.5O4复合氧化物,研究了不同n(Mn)/n(Cu)对丙烷催化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Mn)/n(Cu)提高,CuO-Cu1.5Mn1.5O4催化丙烷燃烧能力增强,当n(Mn)/n(Cu)为31∶69时,催化剂对丙烷的完全燃烧温度(T90)仅为309.8 ℃,催化活性远高于CuO和Mn2O3。表征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表明,由于Mn和Cu的相互作用,复合氧化物表面具有更高的n(Mn4+)/n(Mn3+)和n(Cu+)/n(Cu2+),从而增强了催化剂的低温还原性能。并且n(Cu+)/n(Cu2+)提高导致催化剂中氧空位浓度升高,更容易吸附活化O2、丙烷分子,增强了催化剂的丙烷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