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国群体性环境事件逐年增加,自1996年起约保持年均29%的增速,从前些年的厦门PX事件、大连"7·16"爆炸漏油事故,再到什邡群体性事件、启东事件、宁波PX群体事件等,多个投资巨大的化工或资源开发项目,均遭到民众的强烈抵制以致群体抗议,这些事件最后大都以政府和企业让步、民众"胜利"而告一段落,群体性环境事件似乎还呈愈演愈烈之态势。  相似文献   

2.
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反映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文章研究了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类型,并深入分析了事件发生的显性和隐性原因。最后,文章总结了出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三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研究是突发事件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突发环境事件概念出发,结合环境保护、环境评价等环境问题中公众参与现状的研究,从参与意识、参与行为、参与过程、参与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公众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现状及参与不足的原因。从突发环境事件过程的整个周期探讨了公众参与的具体行为和相对应的公众参与模式,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公众参与突发环境事件有序性逻辑框图,从而为突发环境事件的防控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讲述过去发生的事件的学科,在历史知识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发展的过程。在这些严肃的历史事件中,还包含了各种各样丰富的小故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进度和能力投入高强度的关注,那么就会让学生感到历史的枯燥。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事件和地点需要学生记忆,在对历史反感的情绪引导下,学生会混淆很多历史知识,这对于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会是很大的打击。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素质的培养时,要让他们带着积极的态度和情感走入历史长河中,用心去体会各个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于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公众参与环境应急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环境应急管理主体多元化成为必然的趋势。"松花江水污染""天津港爆炸"等事故发生后也暴露出我国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和讨论,明确我国现阶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模式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并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模式提出有效建议,提高我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肖湘 《环境》2002,(12):10-11
对于许多国家来讲,不同于政府和环保产业界的、代表不同公众阶层的民间环保团体,常常是最自觉、最活跃、最有效的环保力量,是环保事业的推动力。翻开各国环保史,公众及其民间环保团体往往是令人瞩目的环保事件的主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表明,一旦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就能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支持并有助于其结果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正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垃圾焚烧厂、化工厂等带有负面环境效应的项目引发了中国公众"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邻避心理。由邻避心理所引发的群体性抗争事件在中国各大城市时有发生。这类抗争事件的背后,反映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众对于环境权益的诉求,同时也反映了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的缺位。可喜的是,一种沟通协调机制正在逐步化解这类冲突。  相似文献   

8.
杨斌 《环境保护》2013,41(14):62-6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是各种新老矛盾、环境敏感问题集中爆发的时期。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环境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不断爆发,从"集体散步"到"堵路抗议",大多是因为公众缺乏对建设项目的了解、项目信息缺乏公开性、及时性,或参与不到位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2014,(23):12
近年来,"邻避效应"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从厦门到大连,再到什邡、启东、宁波等地,对环境污染的担忧,已成为各地民众最大的心病,公众日益高涨的环境权利主张与地方政府发展上的失衡及治理上的滞后引发激烈冲突,严峻的现实表明环境保护社会治理必须提高对公众参与的重视程度。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新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阐述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对规划和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在系统回顾我国环评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厦门PX项目和四川什邡事件作为研究案例,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杨开华 《环境保护》2012,(17):43-45
广泛而有效的公众参与是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促进环境决策合理化、顺利渡过环境敏感期的建设性力量。2012年以来,由环境问题带来的群体性事件多发再次引起了整个社会对公众环境参与的深度思考。2012年7月2日,因担心宏达钼铜项目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四川省什邡市部分群众到什邡市委、市政府聚  相似文献   

12.
穆雷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0):187-191
根据作者从事环境评价工作的经验,结合北京市的城市建设项目的案例,说明在公众参与工作中结合中国城市基层组织特点,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能够有效使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体现公众环境知情权、制止群体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做好公众参与工作。  相似文献   

13.
11月28日,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条例》明确规定,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重点排污单位和违法企业名单,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情况,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结果等环境信息;对属于依法主动公开范围内的政府环境信息,应当自这一信息制作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公开的时间不得少于30个工作日。  相似文献   

14.
李挚萍 《环境》2012,(9):16-19
2012年7月1日,四川省什邡市,当地群众由于担心“宏达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具有负面环境影响,可能带来健康损害,于是进行集会游行,以示抗议.随后,群众与前来维稳的警察、武警、特警官兵发生严重冲突,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7月2日,迫于社会舆论压力,什邡政府最终决定停止此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环境敏感期和矛盾凸显期,面对日渐高发的环境突发事件,以及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政府该如何应对?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和推动公众参与?日前,环境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邀请社会知名环保人士围绕“环境群体事件多发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进行了交流,畅谈了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加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这背后的原因,除了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和提升外,更多的则是由于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体制机制不健全所致。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并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工作,这一方面,可有效建立低成本的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公众参与,对环保意识日渐提高的国人来说,绝不陌生。今年年初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新增了一个章节,即第五章"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其中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而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及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听证会制度作为公众参与环境事件的形式之一,为公众提供了公开性的陈述意见的平台。笔者有幸参与了美国环保部门的一场听证会,得以一窥在环保事业发展更加成熟的大洋彼岸,公众如何参与到环境决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潘岳 《环境保护》2014,(23):13-15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自20世纪末以来,公众参与的概念在各种话语体系中被频繁提起,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实践也逐步发展起来,在环保领域更是十分活跃。提到环保公众参与,圆明园事件必然被提起:2005年,圆明园湖水防渗工程一经媒体披露,即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大家从"湖水渗漏会不会影响地下水质量"追溯到"圆明园修复和改扩建工程是否完整履行环评程序"。原国家环保总局对此高度重视,首次邀请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科技人员和公众代表等各界人士召开了听证会,大家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取得了积极的  相似文献   

19.
正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相反,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但影响人类的生活空间,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20世纪30—80年代发生的全球八大公害事件警示我们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甚至会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身体健康,既需要政府重视,也需要每个公民身体力行。近日,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联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相似文献   

20.
环境影响评价是重要的环境保护制度之一,有很强的预防性。本文针对京沈高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事件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