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保是什么?相信不用多说,大部分人都理解其中的含意。但不久前从南京传来一则消息,又使人对这一判断不甚踏实。 这则消息说,在南京清凉山公园的扫叶楼前,一位大学教师公开表演了一场名为“五月二十八日诞辰”的“行为艺术”:在一大块白布上堆放着一头剖开肚子的牛,一裸身男子钻进牛肚子里,工作人员随即把牛肚子缝上。稍过一会,此裸男挥刀捅破牛肚子,血淋淋地从里面爬出来……这就是“人·动物:唯美与暧昧”行为艺术展中令人“耳目一新”的一幕。 据说这一“行为艺术”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有人打了110报警。公园管理人…  相似文献   

2.
薛月 《沿海环境》2001,(1):22-24
一 说起 什么组织、什么人士,就让人觉得虚,好像人一旦被分了类,划出界,就和平常人没了关系。 而环保组织和环保人士却不同,因为环境问题,实在不是专属于哪个组织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也实在不能只依靠某些人的力量。 事实上,当我们接触过京城四人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地球村、绿家园、山诺会之后便发现,它们随时准备接纳每个人成为其中一员,不需要政审,也没有考核,已经加入的,也都是和你我样普普通通的平头百姓。 “非政府,不是反政府” 这四大环保组织均属于非政府组织,因为沾了 一个“非”字, 也时而受到一 些“非…  相似文献   

3.
“安全第一责任人”通常指企业或单位的管理者,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是厂长,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是经理,输油站安全责任人是站长,班组安全责任人是班长,而我就是“岗位安全第一责任人”。我之所以要争这个“第一”,并非有什么野心,也不是想过什么“官瘾”,我只是觉得这“第一”里,蕴含着一种义务,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符永康 《环境》2008,(4):22-24
“新法一公布,我这手机费可让人受不了了!你打电话到我家里座机吧。”接到本社记者的采访电话,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一开始竟“抱怨”起移动电话接听费来。  相似文献   

5.
安全与隐患也不知争吵争斗了多少万年了 ,但一直未休战过。如今就象中东和平进程一样 ,道路还是那样坎坷不平。隐患常常洋洋自得地说 :“我不乱则已 ,一乱就会一鸣惊人 ,谁还敢小看我 ?小煤矿我给它搞爆炸过 ;烟花鞭炮厂我给它搞炸平过 ;飞机我给它搞坠毁过 ;汽车我给它搞撞翻过 ;轮船我给它搞沉没过 ;就连商场、娱乐场、大森林我都给它搞着火过。我是来无踪去无影 ,想来就来 ,愿走就走 ,谁能奈我何 ?”安全听后不得不承认隐患说的都是事实 ,但不承认这都是隐患的能耐。安全叹息道 :“都是那些少数人不重视我的存在 ,也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博客为互联网用户提供的是会场,SNS提供的是游乐场,微博提供的是茶馆,那么LBS则提供了一架高分贝的喇叭,可以同时向会场、游乐场、茶馆大吼一声:Iamhere!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想象:你在路上走着,突然想喝咖啡,通过Mobile Pour APP,允许星巴克知道你的位置,点好你要的咖啡,然后你就接着走你的,走啊走,不一会儿一个星巴克小伙子或者大姑娘就会踩着滑轮车给你送上一杯来。  相似文献   

7.
语丝     
“我从没想过当中国内地首富,也没想过当浙江杭州首富,我连我的小区首富都不想做,这个没有任何意义,钱是资源,是用来做事情的,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我说过我最快乐的日子是一个月拿90块人民币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黄晓卉 《环境》2009,(9):38-40
小时候,我在广东的一座山城长大。那座城池里举目能见眉黛青山,万姓人家皆在日月山川中浸染得宁静清晰,是现在城里人梦寐以求的田园诗篇。搬到广州后,也不知道是因为周围环境真的太过“现代化”,还是因为学业、工作、生活的压力太大,人对于四季更迭和万物流转的虔诚关注越来越少,心里对于天水漾芹那种简淡清澈的感受力也就越来越弱了。  相似文献   

9.
有一假日,携妻女出游天河城。天空中雾气沉沉,空气中可闻到浓浓的工业烟味。走到天河体育中心门口欲过地道,见一字排开十个少男少女,每个人身上一个字,连起来读为: “让广州的天空明亮起来”深为所动。问之。原来是我们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学生自发组织的。这件事,一直在我脑海里,使我久久不能忘记并且经常想起。有一次,一位广州市的领导问我:“我们广州市的环境污染到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我告诉他:“如果你鼻子能闻到、眼睛能看到的污染,那一定是  相似文献   

10.
每当听到《天路》那优美的旋律,我的思绪都会被带到那遥远的雪域高原。都说“出国容易进藏难”,我对这句话体会颇深。作为一名旅行爱好者,我曾于2011年7月和2012年8月两次进藏。第一次因为是坐火车,所以并未感受到有多“难”;第二次是自驾游,个中甘苦,则难以言表。时光如流水,一晃儿,第二次进藏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可是进藏路上那一个个艰难的日夜,一幕幕惊险的场面,时常蒙太奇般地在我心头缭绕,那些人,那些事,那一切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相似文献   

11.
一阵旋风刮得漫天皆白。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失 去控制地向人们头上栽来,人们抱着脑袋飞跑,尽快逃离这白色旋风。这是城市常见的一幕 这不是天外来的飞碟,也不是夜间的噩梦,这是最实实在在的生活。不过倒不必担心飞砂走石的袭击,这是轻得几乎没有分量的塑料袋,但它的污秽却使人如同躲进一场细菌战。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当年有诗但道那塞外风雪威猛,征人虽然艰苦,却很有诗意。而令城市绚烂多彩,生活优裕,却是“忽然一阵朔风来,漫天遍地皆飞白”,它没有诗意,只撒播一片“白色恐怖”。像送葬的纸钱,压抑…  相似文献   

12.
看“蓝”记     
张乐人 《环境》2023,(6):73-75
<正>一“嗬,空气好新鲜!”一下车,我是大喊了一声的。我的眼前,是山的层峦叠嶂,森林的郁郁葱葱。一抬头,瞅见几只松鼠在树上跳跃,一群白头翁在灌木丛欢快唱歌。深吸一口气,提神醒脑。我知道,自己是钻进了纯净而又富有野性的世界了。这是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参加《环境》杂志组织的作家采风团。杂志主编江镕女士说,此行的目的是让大家看看肇庆蓝。肇庆蓝?这叫法有点意思。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日子,北京动物医“伤熊”事件引起了国人的强烈愤慨和谴责。可过了不几天,我国北方地区又发生的十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影响最严重的沙尘暴,有几个抱怨过?更谈不上愤慨与谴责。理由似乎很简单:“伤熊”是人为事件,“沙尘暴”是天灾,不能怨天只能尤人。其实,这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伤熊”、“沙尘暴”都是人惹的祸。  相似文献   

14.
江镕 《环境》2009,(5):6-11
“绑架?我过得好好的,怎么能说我被绑架了呢!”看到这个标题,好些人可能会认为危言耸听。 然而,气候变化绝非危言耸听,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高温持续、干旱频繁……气候变化已经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萧孚 《环境》2008,(1):58-60
“讲给一百个人听,一百个人都不信,可我真的做到了,不信你自己看嘛!”“只有我懂它的原理,李政道、杨振宁、霍金的理论在我这里得到证实了。”“美国宇航局、福特的研发室也做不出这个东西,全世界也只在中国这里有负能实验室!”——张裕光指着自己的“负能(暗能)实验室”大声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梁小燕 《环境》2009,(10):42-43
“大富翁”,圈地热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有玩过《大富翁》游戏的,对上面这句话肯定不会陌生。作为一个长盛不衰的游戏,它没有年龄的界限,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它不仅伴随着我们成长,还从小就灌输给我们一种思想: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圈完就没了,土地资源是宝贵的,它可以产生不同的价值。因此我们要胜利的话,就需要“抢”地。  相似文献   

17.
“七”,是个自然数,六加一后所得。从幼儿咿呀学语开始,“七”字就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七”字不仅作为一个自然数用于查点数目,而且还与人们的社会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现在让我们谈谈与“七”宇有关的许多趣事: 一、星期天的来历 大约三千年以来,一周七天就未中断或改变过。一周七天首先在巴比伦实行,原因至今不详。巴比伦一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它是中国、印度、和埃及)是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以现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的巴比伦城为中心。巴比伦城建于公元前三千年代,那时巴比伦的星象观测和崇拜同处于极盛时期,…  相似文献   

18.
据报载:餐桌上的野生动物 近九成源于野外,滥食者90%以上是白领阶层。嗜好者认为野生动物有营养、补身体,有的为了图新奇、摆阔气。但是专家明明白白地忠告:吃野生动物易患难以诊治的怪病,“什么都敢吃”将会吃出一身病,甚至吃掉命。杭州市民钱某生喝蛇血“进补”,不想“补”出了鞭节虫病,住院3个多月,花费2.7万元,体重骤减15公斤。哈尔滨市有10多人吃蝗虫。甲壳虫引起过敏反应,经抢救才脱险。据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华育平说,灵长类动物、啮类动物、兔形目动物、有蹄类动物、鸟类等多种野生动物与人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们习惯了那些循规蹈矩的事物,于是喜欢新颖别致的玩意儿;我们走惯了大道直路,所以迷恋山间的羊肠小道;我们一直在路上,却总也找不到最后的方向。 鲁迅先生说:“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日子,北京动物园“伤熊”事件引起了国人的强烈愤慨和谴责。可过了不几天,我国北方地区又发生的十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影响最严重的沙尘暴,有几个抱怨过?更谈不上愤慨与谴责。理由似乎很简单:“伤熊”是人为事件,“沙尘暴”是天灾,不能怨天只能尤人。其实,这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伤熊”、“沙尘暴”都是人惹的祸。“伤熊”的主儿受到国人谴责,“罪”有应得,因为他伤害了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朋友———受到法律保护的动物,侵犯了动物的生存权。从环保意义讲,破坏了生态平衡的“链条”。沙尘暴是土壤荒漠化造成的,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