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是一棵树     
《环境》2013,(11):37-37
我是一棵树 一棵长在诗人心里的树 这位诗人啊 她叫席慕容  相似文献   

2.
梁杰桃 《环境》2009,(2):40-41
很多年以前看过一出韩剧,女主角哭着对男主角说下辈子想做一棵树,一直种在那里,这样就可以不再和他分开。当时被她的那番话感动得眼泪直流,于是就立下志向下辈子也要做一棵树,一棵参天大树。这么多年过去以后,每每想起女主角的那句话心里还是会隐隐地感动,只是我的志向已经有所改变,下辈子的事太过遥远,而我,现在想种棵属于自己的一树。  相似文献   

3.
<正>到新加坡观光,出了樟宜机场坐上大巴车,沿路两旁尽是一棵棵像伞一样的树,枝叶大、树荫多,树下绿草茵茵,根本看不到一点土地。道路两旁树多楼少,满目都是绿色,游人忍不住在车里开始拍照。我问导游这是什么树,她说:雨树。雨树在新加坡,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据说  相似文献   

4.
在古老的北欧神话中,宇宙的中心有一棵树,它的细枝末节交叉纵横,把包括人类世界在内的九大世界连在一起.它还有三个粗大的根,分别通向三口井:智慧、命运和绝望.《丹麦零碳生活细节》的封面上也有一颗树,整书讲述的就是这样一棵当代北欧之树,它庞大的身躯由政府、公司、科研机构、民间社团和个人构成,特别是由各种政策法规、科技创新、宣传教育、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交织而成.今天,这棵大树被称作"丹麦模式",它正在创造"零碳"生长的未来图景,或者说,它不过是正在恢复一种人对自然的古老归属.  相似文献   

5.
<正>天空中,一架小飞机正在盘旋,不时发出一道道闪光……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这是哪群孩子正在玩的遥控飞机模型,殊不知它是环境执法的新"利器"。它的背后,多名环境执法人员正在忙碌地工作着……2014年以来,佛山在全省首次引入无人机辅助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天眼"下,环境污染行为无处遁形"检查完毕,一切正常,起飞……"随着工作人员的一声令下,河堤上一架待命许久的无人机升空了,在遥控操作下,起飞并往几百米外的南海区罗村务庄工业区上空飞去,开始对企业进行侦查。一名工作人员操控无人机在  相似文献   

6.
破碎的绿     
沙林 《沿海环境》2000,(3):25-28
他种树的方式极其类似母亲孕育孩子——在深山野外一粒粒拾起树种,播种、浇灌,待它们长成树苗,再将树苗一棵棵载在荒山秃岭上,然后几乎一日不离地守护在旁边。纤细的树苗在他眼前一天天长高、长壮、成材、结果……树,不是一棵、两棵,而是几万棵;在旁守护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而来整整19年。上千亩的荒山,绿了——无论我们怎样展开想象,也无法体会种树人对这片山林的无限深情。他竟得到这样的回报:短短几年里,他像亲生儿子一样呵护的山林被盗伐一空!这是个十几年来现实生活中最震我心的悲剧英雄。悲剧在于一个生气勃勃,曾十…  相似文献   

7.
裸女树     
2007年4月,英格兰萨里郡辛德海德地区正在兴建一条耗资3.71亿英镑的公路隧道,预计在2011年全线开通.当工程进展到长1.77公里的A3隧道时,根据施工需要,施工队与当地林业部门签订协议,要将沿途一片高大的杂木林伐倒,以使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然而当一棵棵树木应声倒地后,施工队却被一棵粗大的山毛榉树拦住了去路,这使得他们迟迟下不了手.  相似文献   

8.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6,22(2):59-59
朱丽亚20岁左右跟着父亲周游美国,到了加州发现美国的红木林被过度砍伐,成片成片地把几千年的、几十个人才能合抱的红木树,一棵一棵地砍倒。为什么呢?因为一棵大的红木树可以卖  相似文献   

9.
易瑞阳 《环境》2001,(11):41
一天,大熊巴鲁去偷吃蜂蜜,被蜜蜂咬了好多包。它只好走进森林,准备蹭蹭背。可它找了好久,除了树桩,没别的东西! 它很失望,慢慢地向森林深处走去。突然,巴鲁眼睛一亮,啊,那儿有一棵还没被砍的树!巴鲁在那棵树上蹭背,它感到很舒服,它不想这棵树也变成树桩,于是它有了主意!  相似文献   

10.
“铁树”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的特种景观。这是一棵8米高的铁杆树,光溜溜的钢管竖在砖石路上,管内通自来水管,树顶是一个布满无数网眼的大金属球;球内装泥土,种植多种藤草和花卉,微水管四布,闸门一开便滋润了根株,青枝繁花从网眼钻了出来,成了一棵常绿的“杂种树”,四季百花盛开,比天然树木更招人喜爱。保养这样一棵“铁树”的年费用为几百美元,与种活一棵天然树  相似文献   

11.
感受绿色     
夕阳斜抹的时候,这里的风景便渐渐热闹起来.黛青色的山那边,装饰着一锦艳丽动人的火烧云.蓝玉般的苍穹,忽而有乌高飞.风儿似是从鸟儿的羽毛里滤出一般,一丝丝地柔柔地撩动着,撩得郁江畔那墨绿本色上多了一层醉红.似也醉红了在郁江边漫步的你.你记得以前的这里,地面坑洼,到处是垃圾,只有几棵东倒西歪的杂树与枯木.而今,地面铺上了悦  相似文献   

12.
走进淮北矿区,昔日那一座座“金字塔”—矸石山几乎看不见了;荒草萋萋孽生蚊虫的采煤塌陷坑有的被复填造地,搞上了建筑,或种上了庄稼,有的被建成水产养殖基地,成为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连那洗煤厂的滚滚黑水也断了流……脏、乱、黑、臭的煤矿形象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一个个花园式工厂,或者是一座座绿色的基地。  相似文献   

13.
1997年底,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家木材公司准备砍倒一颗70多米高的老红木树。当地一位环保积极分子、24岁的姑娘希尔,爬到树上,在家人的支持下,搭了个三夹板小木屋住下。她放弃了物质享受、冒着被暴风刮下树的危险,住了一年。最后,木材公司在电视上保证不砍这棵树后,希尔才在热心环保的民众的欢呼声中,下树回家。无独有偶,去年底,还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克拉理塔郊区政府为了扩建公路,准备砍掉一棵老橡树。这棵老树已是400多岁高龄,比美国建国的年龄还长,是当地民众心中的“历史足迹”,被称做“昔日的荣誉”。闻讯后,以…  相似文献   

14.
在平凉和酒泉一带,有一种树叫“左公柳”,这树名与清代名将左宗棠有关。原来,清代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挥师西征,看见沿途秃山千里,黄沙漫漫,即传令:“几大军经过之处,必以植树迎候。否则,无论巡抚、县令,提头来见。”于是从平凉起沿途迅速栽树。待左宗棠率部浩浩荡荡,一路厮杀到北疆转程时,沿途已是“千里陇原,柳絮娜娜”。左宗棠西征树勋于国,建功于世。而且在凯旋返京途中,仍不忘植树护树。当他行至酒泉,看见一棵柳树树皮脱落而枯死时,他立即下轿来仔细察看,发现有一头驴系在柳树上,驴子正在啃着树皮,当即十分气愤…  相似文献   

15.
酸雨危害森林,德国最为突出。原西德部分共有森林740万公顷,1983年已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树的蓄材量占同年森林生长量的21.3%,至今约有180万公顷(占1/4)森林被破坏。在巴伐利亚国家森林公园,几乎每棵树都得了病,一棵棵萎靡不振,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拨500米以上的枞树相继枯死,行将绝迹;全州57%的松树已经病入膏肓。巴登——符腾堡州的“黑森  相似文献   

16.
李剑 《沿海环境》2002,(7):26-26
前不久读到一则关于城市里的树的新闻。由于曼哈顿拥挤,泊车不方便,一家快餐店老板就用自行车送货,并把自行车用铁链锁在门口的树上。有位爱树的人给纽约公园管理局写信,指控快餐店虐待树木,信中附有照片为证。不久这位快餐店老板便收到一张公园管理局的罚款通知书,罚款1000美元,罪名是“虐待树木”。管理局局长告诉快餐店老板说,若想免去罚金,就必须向那棵树公开道歉,并且拥抱它。这一行动要让媒体报道,并保证以后再不将车锁在树上,而且经常为树浇水。读完这则新闻,我心想:这可真是一棵幸福的树啊,居然有幸得到人类对它的道…  相似文献   

17.
因为父母工作的缘故,我家位于大学校园内。高校的校园,自然不同于外面的街市,是闹市里少有的净土。我走在宽敞的林荫道上,路两旁是一棵接一棵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小树,树身后是大片的绿地,那生气勃勃的绿色令人赏心悦目。绿地的中央是园丁们精心设计的花圃,五颜六色的花卉错落有致,构成了种种美观的图案。树荫下,学生们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书;草坪上,几位上了年纪的教师悠闲地打起了太极。这些美丽的绿  相似文献   

18.
一粒树籽,从萌芽破土开始,它就承受着大自然给予它的酷暑严寒、暴风骤雨、风和日丽、飞雪冰霜。千年风云变幻它历历在目。因此,它可称得上是一部大自然的珍贵史书。本文想在这方面,淡淡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一,一棵古树的价值早在1941年,四川省万县磨刀溪(现归属湖北省利川县,改名谋道。)小庙旁的古水杉就已经引起了林业科学工作者的注意。嗣后,又有人相继对它进行了研究,并于1946年确定它与白垩纪地层中发现的水杉化石为同一属,是世界上幸存下来、并繁衍至今的唯一的一种水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21,(2)
正"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每当读起席慕蓉的《乡愁》,一种丝丝缕缕的牵挂、眷念油然而生,无法割舍,无可替代。留在很多人记忆深处的乡村画面,或许是小桥流水、鸡犬相闻、乡里乡亲,或许是枯藤老树、人烟稀少、萧瑟破败……然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随着精准扶贫、生态扶贫的持续深耕,如今的乡村面貌早已实现蝶变,街道宽阔明亮,院落美观整齐,村民喜笑颜开……一幅生态绿色文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向往正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天使之举     
王开岭 《环境》2003,(6):45
据报载:一位叫朱丽娅·希尔的少女,为保护北美一株巨大的红杉树,竟然在这棵有18层楼高的树上栖居了738天,直到这棵树的所有者——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诺不砍伐该树。我留意到:这则消息是被某晚报排在“世间奇相”栏中编发的,与之毗邻的另一题目是“少年坐着睡觉十一年”。显然,在编辑眼里,这则消息不外乎一种“异人怪招”,是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一种诠释。完全可以想象,无论是编辑心态、还是看客的阅读体验,都不会找到“感动”、“审美”之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